绿林网

元白诗笺证稿读后感100字

元白诗笺证稿读后感100字

《元白诗笺证稿》是一本由陈寅恪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4.00元,页数:3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元白诗笺证稿》读后感(一):诗文证史

我读过的还是上海古籍出的那个版本。前有影印的陈夫人唐筼的题签。此书和陈老其他著作一样,考据丝丝入扣、剥蕉至芯, 其治史态度遵循“说有易、说无难”,发掘史料、旁征博引、从一而终!

《元白诗笺证稿》读后感(二):杂谈唐宋文学之转型

记得大二选修晚唐至北宋诗词课,中期作业是写一篇对唐宋文学诗词转型的议文,大多同学对晚唐五代是温李四六骈文到李后主南化之风,北宋文风从婉约到豪放赞不绝口。 我却受《元白诗箋证稿》、韩师授课时唐代文学部分影响,无论是晚唐婉约小调,亦或北宋达到“汉文化发展之巅峰”,不谈词藻、不谈格律,读怀唐诗中所独有之大慕胡风、南北融合、华夷观念尚未如后世般分明的气度。 我喜欢唐人慨然谈功名,不拘细行,却无碍其身之建树;深觉杜甫敢于直言“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的可爱;更欣赏太白醉酒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之豪言。

《元白诗笺证稿》读后感(三):大师之作,独立史河

陈寅恪,久闻其名,知道是大师,听闻其《柳如是别传》,不过尔尔。某日,偶读一文,看到傅斯年赞其为史学“三百年来仅一人”,不由心所萌动,在遍览网上诸文对其评价,又观阅了卓越上《陈寅恪集》的评论之后,便一气购下其全集。虽然花费不少,但冲其为人,思想与治学之态度,值矣。

诗词,从古至今,注疏的,注解的,可谓多矣,可是做考证的,少之又少。曾看过朱东润的《杜甫叙论》,以诗考人,确与陈寅恪有所不同,不为历史考证。而白居易流传最为广远的《长恨歌》和《琵琶引》,陈师做了详论,而文之先,先从识人,看境开始。识人-文人之关系,看境——文体之环境。遍看于今诗词注解,简略地写作时间介绍,大篇地文学角度分析,便是全部。而这文学分析,确又落到了讲述诗意,翻译古文的俗套之上,全未为读者指明诗旨。而陈师从以上两点叙论开始,到一句句诗文历史考证,真可谓娓娓叙来,其广征博引,遍拣史料,让人叹服!看过此书,方明白,诗词,也可以这样读的。虽然要求博学,但是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想法,而不会流于泛泛。

《元白诗笺证稿》读后感(四):签名本的《元白诗笺证稿》

今天很幸运,见到了陈寅恪先生签名本的《元白诗笺证稿》。这本书是1955年,陈先生在中山大学给学生张雪松的赠书。在书的扉页,一方小小篆章,下写一个方方正正的“赠”字。

这位陈先生的学生张雪松刚刚去世,他的家人便把他的书全部卖掉。收这本书的是一个旧书店老板,也是无意之中发现了陈先生的签章,那真是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啊。

《元白诗笺证稿》当时只印了5000册,以后再无加印。这本书的价值可想而知了。

抚看这本书,感慨万分,想起了先生的命运,想起这本书的命运。

我是中文系出身,在我看到的关于唐代文学文化政治的论著中,都是大段大段地引述先生这本书的内容。先生是治史大家,先生这种以史学眼光关照文学的大文学观念,我深深地折服。

我深深地羡慕这位在文史学界并不知名的陈先生的弟子张雪松先生,羡慕他有幸求学于那个大师即将凋落的历史前夜。

而我如今,也只能发点感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了。

《元白诗笺证稿》读后感(五):【转】蔡鸿生:金明馆教泽的遗响

【作者简介】蔡鸿生(1933年—2021年2月15日),男,广东汕头澄海外砂人。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06年退休。主要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宗教文化、岭南佛教史、广州对外贸易等方面的研究。

蔡鸿生先生曾师从陈寅恪、岑仲勉等史学大师。对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清代中俄经济文化关系、岭南海事的历史进程,都做过潜心的研究。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具有鲜明的治学风格。其所著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俄罗斯馆纪事》、《清初岭南佛门事略》、《中外文化交流史事考述》、《仰望陈寅恪》、《学理与方法》等著作早已蜚声学林,广为传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