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国,爸妈不知道的故事(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美国,爸妈不知道的故事(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美国,爸妈不知道的故事(上、下)》是一本由张方晦著作,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80,页数:7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爸妈不知道的故事(上、下)》读后感(一):细节

这小说我看了三遍。二十年主要看黄色,八年前主要看剧情,现在主要看细节。

罗倩到达美国的时间大概距今三十年前。正常来说,像罗倩这样拿着学生签证如果辍学是不可以一直滞留美国的。但是当时正好有第12711号行政命令,所以小说里的中国人各个都拿到工作许可,以及绿卡。

这书里面藏了一些美国的风土人情,在中国很难读懂。比如说罗倩在华苑为什么一定每天要等彼得一起回家,彼得不在时也得找其他人送罗倩。这是因为罗倩没有买车,在美国公共交通不发达,没有车寸步难行。

《美国,爸妈不知道的故事(上、下)》读后感(二):美国童话

真实的美国童话

一个女孩子提着行李,在纽约的火车站,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但是确被好心的中国男人接回家,安排工作,并且深深的爱着她,从来没有侵犯过她,即使她愿意。我觉得这里是童话,她很幸运。

但是她也有不幸,本以为到美国是读书,但是确成了一个50好几的医生放在家中,成了她的小情人,但是至少他们之间有爱,要不是她发现了那段录像带,另外一个女人的,她不会一个人提着行李到纽约去。爱情里容不下第三个人,即使爱情的初衷并不完美,但是只要是爱了就合理,可是第三人确是让爱情变味,就像刀子把心割开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第三人,我感觉有点像中国现在一位备受瞩目的国际女星,光辉后面藏着太多的东西。

不幸的是她还被强奸过,被一个他同情的一个弱者,所有人都鄙视的一个中国打工者,人心是什么?难怪现在社会冷漠的眼光越来越多,不是我们无情,是我们怕伤害。

最终她是幸运的,有很多朋友,在美国也许你不会那么寂寞。医生失去他后就像失去鱼的水,逐渐衰老,就女孩答应见面的头天死去。

美国是个自由思想的国度,女孩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这本书里我看到很多东西,因为我不知道我是否有机会在美国生活,但是作者用自己生命写这本书,让我感觉像亲生经历一样,我也是用生命在读你的书。

《美国,爸妈不知道的故事(上、下)》读后感(三):摘得一些话……

1、只有爸爸妈妈的疼爱与关怀一成不变,不管隔山阻海,有信无信,这种变质不会减弱的深情直透肺腑,刻骨铭心。

2、人,总是生存在现实里,过去与未来,至亲骨肉与刎颈之交,无论有多大的价值与分量,真正影响人的身、心,情绪的,感受的,只有活生生的现实:每天见到的人,每天面临的事。

3、凡是维护得下去的食物,一定获得了某种相对的平衡。

4、忠厚老实的人认识自己的过错时,总是以最严的标尺来谴责自己,他们不会像滑头的人那样避重就轻,推托责任,而是把自己钉在罪恶的耻辱柱上,心情沉重地痛切自艾。

5、但是,人类社会的现实是,在多数情况下,父母过分的关爱过多的照顾,太单纯安全的生活和太健康理想的社会圈子,固然能使孩子纯洁善良,却又往往同时使他们过于软弱,不具独立抗击侵凌的胆量与经验,丧失洞察奸恶动机与狡计的敏锐。他们是在灭菌室里培养出来的生物,生来欠缺免疫力和抵抗力,鲁莽地把他们骤然移植到一个复杂环境中去本身就是大错。他们不论变成什么样子都是无辜的。

6、一生中最最凄惨的、最最彷徨的时刻临头了。所有的欢愉,憧憬,都是误会,错觉,都像海市蜃楼,那么的虚幻和荒诞,只要光影有微细的析变,刹那间一切都变了形走了样,真相和实景,只有恐怖的深谷和荒凉的大漠。

7、六七个月,回顾起来,只是一瞬。而分分秒秒走过来的,确是一条漫漫长路。来的时候,新鲜好奇,懵懂蒙昧,以为跨进人生奇遇和人间仙境;如今要走,已带着满怀悲情,经历过,学到了,感慨着的东西太多太多。

走,是一个终结。走,又是一个开端。

终结的是噩梦,开端的是未知。

黑夜已经熬过,一切都已遍尝,可怕的和不足惧的都已昭然。未知却更深,更暗,更茫然,更可怖。

8、时间一到,跟自己为伴的只有两个大箱子和一个背包了。火车一开,自己就仿佛跃入大海,不识水性,也没有救生圈。能不能抓到一块木板,游得到游不到岸边都不能预测。也许从此没顶,葬身鱼腹。

9、你必须现实,不要像一只馋猫似的徘徊在金丝雀的笼外,伸舌啧嘴,无可奈何。愚蠢的世人总是垂涎得不到的东西,把自己弄的可笑而悲伤。——你不觉得你品尝过的也是人间珍馐吗?

10、人是不可犯罪的,尤其是对人犯罪。犯了罪,就别想得到赦免。不是法律意义。而是对良知而言。

11、诚实并不意味着对任何人都不打自招、坦白历史,叙述细节。有时候,一些惨痛经历不幸遭遇会博得别人的怜悯和同情。但是,人的关系不是恒量。而是充满变数;说不定哪一天那些事情就成了别人攻击,践踏与鄙视你的证据。因为吃亏,失败绝不是荣誉与光彩。

12、不一定由于爱情才牵肠挂肚;不一定由于欲念,才刻骨铭心。男人和女人之间,一条什么样的界限又应该划在哪里?

13、人生许多事物是想不透的,想透了就心灰意冷了。

14、普通的常识被当作必修的知识来灌输时就变成了乏味的教条,只有在聊天中作为经验来说说时,才能启发心智,深入人心。

15、可叹的是恋爱和婚嫁的男女大抵都在青年阶段。无知、自私、误解、偏执和任性使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弄得乱七八糟。待到醒悟,错已铸成,年华逝去,经验无可适用于自身,也不能转而施惠后人。许多人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重蹈覆辙,演出悲剧。

16、许多大名人尽管在专业事业方面成就非凡,但他们毕竟是人,是人就没什么了不起和高不可攀。人的平素表现不像科学难题,没有不可解读和不可穷究的复杂性,也没有不可企及的巍巍高度。许多大科学家大艺术家。哲圣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机灵和精明往往不如一个小贩或流氓就是明证。只要在心理上克服迷信的建立自信,用“彼此彼此”的平等地位和勇敢态度去面对,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表现自己。

17、孤独,是世界上许多伟大文艺作品和思想论著的催化剂。因为它使那种积储充盈的****头脑与丰富心灵跟外来的干扰与压力绝缘,只剩下内压带来的补课遏制的喷发。但是孤独,对于年轻的生命,稚嫩的心灵,确实北风和霜冻,它使他们萎靡和枯黄,因为他们时时渴求感情、欢乐、知识和引导的浇灌。

18、右脑简单的人要比心思复杂的人更容易摆脱忧烦走出低谷。遵循明晓的逻辑要比参考繁复的数据更容易找到答案。理想主义者要比功利主义者更容易下决心和获得力量。

19、当一个人经常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做深入反复的咀嚼和思考时,这个人就能经常获得经验和教益,这个人就长进了。

20、人生在世,像搭公共汽车,随时跟许多人相聚,又随时跟这些人分开。说关系嘛,近的时候身子贴身子,脸对脸;一分开,也许一辈子再不相见……

21、一个成功、自信、刚强、傲慢而又冷漠的人,一下子被一只别人的手掀翻,打倒,落到了名位不保,声誉扫地,道义失败的悲惨境地时,他就变得可怜而软弱了。

22、一个一向恭顺谦卑的人突然发威是最有效的。

23、在世上,成功以及随之而来的名与利,单靠一个人的天赋与努力是未必能得到的。最重要的是机会,其次需要许多别人的扶持与推进。而“出众”与“尽心”这两点并不能成为别人一定要给予机会和慷慨扶助的理由。

24、君子怕小人,小人怕无赖,无赖怕流氓,流氓怕恶棍,而恶棍则怕亡命之徒。

25、的确,人生像搭乘一辆公共汽车,途程被分为一段一段,一站一站的停靠,下去一些人,上来一些人。现在,一个站又停罢了,又要向一个新站出发。

26、人,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始终关爱自己。没有一个别人可以让自己依赖终生。

27、人生不仅像乘公共汽车,同时又像一个圈,走着走着总是沿着特定的轨迹,走回原处却又不是倒退,不会重复;待到获得更大的半径时,便开始另一个圆的进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