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孩子的节日之书读后感锦集

给孩子的节日之书读后感锦集

《给孩子的节日之书》是一本由余世存 著 / 林帝浣、张乐家 绘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2023-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节日之书》读后感(一):《给孩子的节日之书》:一本用心的精致小书,看懂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作为一个城市里面长大的孩子的妈妈,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其实是一件难事,我们不仅看不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也不知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何滋味,既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感觉,也不能理解“小雪才过大雪前,萧萧风雨纸窗穿。”是什么景,什么情?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在想,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纪录片,书籍,生活,都是我们的老师,当生活不能给予的时候,还好有书,今年春节之前,幸得一本《给孩子的节日之书》。

这本书相比较于那些常规的节日陈列,含金量在于作者和插画师,作者余世存,余世存作为知名诗人、学者,曾担任“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致力于研究中国人的“时间文化”,带读者了解专属于中国人的四时之美。其所著的《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节日之书: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先后获得文津图书奖年度推荐图书荣誉。

拥有温度与感情的文字,才能传递出节日里不同的情感,我一直觉得,了解节日,不只是会背一个节气歌,了解它的由来,更重要的是通过遣词造句中理解节日赋予我们的情感,为什么下雨的时候那么多,只有清明时节,行人路上欲断魂?为什么登高望远,只有九月九日要遍插茱萸?为什么明月时时有,苏东坡却在丙辰中秋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美好的文字,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节日背后千丝万缕的情愫,而这种情愫才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真正魅力。

这本书,同时还有重磅级的插画师作画:林帝浣:中国诗词大会御用画家,此次为本书所配的水墨画具有浓厚的中国味道。同时,金菠萝奖插画师张乐家创作的儿童视角的配文插画,童趣盎然且充满想象力。

感谢知乎的用心,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感受语言之美,节日之美,情愫之美。正如出版社知小乎的创始人、CEO周源所说,“我们应该共同珍视并守护好孩子心中童真的土壤,去激发无穷的创造与力量,启发和带领孩子发现更大的世界”。

《给孩子的节日之书》读后感(二):集趣味与美的传统节日

余世存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其除了著名学者这一身份以外,也是著名的诗人和教育家。其曾获得文津图书奖,也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和历史使命感的思想者之一。

这本书是余世存先生专门为孩子写的一本书,其主题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年之中的节气。从大年、小年、腊八、冬至、重阳、中秋、中元、七夕、夏至、端午、寒食、清明、春社、元宵这些节日,按照一年当中的时序排列,可以让孩子一目了然。

值得一提的是,从图书形式上来看,这本不只是内容精良,美术上也下了大功夫,制作精美。书中两位插画师,一位是被称为国民画家的林帝浣,他创作的作品曾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背景,其作品在全世界包括日本、美国、希腊、西班牙等众多国家展览。另一位是画家张乐家,其是美国雪城大学插画硕士,曾获得中国金菠萝插画大奖。这些插画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涂鸦,而是具备中国画特质的手绘画,看上去古朴而又不失生动和活力。

在这些鲜艳的色彩组成的缤纷图画世界中,再搭配传统节日的知识,对于帮助孩子去学习与记忆,远远不止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就连大人看了,也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效果,从而爱上阅读,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余世存本身是一个具备深厚文化知识内涵的学者,其对书中这些传统节日的解读不止是具备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节日知识,其外也可以看到我们所不了解的新的知识。

像清明节,我们很少人知道它和寒食节的关系。书中写到,寒食节与介子推的关系。春秋时期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复国后隐居深山,晋文公为逼他出仕放火烧山,而他早已看淡名利,宁愿被烧死也不出来做官。晋国后来为了纪念他,便禁止天下百姓在他遇难当天用火,于是人们就在这天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后来寒食节因与清明节在日期和习惯上相近,便合二为一了。

总而言之,这是本集知识的趣味和视觉的美的书,它不止是为孩子定做的童书,也适合大人看,看后会让人体会到阅读与美的享受。

《给孩子的节日之书》读后感(三):如果你要给孩子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

如果你家里有一个低年级小学生,一定要让他看看这本书!作者用简短的篇幅,浅显易懂地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每一页的字数都不多,还配了和内容相称的漫画和水彩画,用到古诗文的地方也配了翻译解读。唯一的缺点就是这本书有点重,出版外行不懂这本书的封面和书页的材质,封面硬,不可弯折,书页颜色偏黄,在冬天读感觉有点温馨。

封面的猫咪图

插画随便拍都好看

这本书按时间顺序,简单介绍了春节,元宵,春社,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至,腊八,小年,大年,可以很好得回答孩子的“为什么”。

春节在古代叫什么?过春节就是过年吗?阳历,阴历,农历有什么区别?元宵节是怎么来的?春社是什么节日?夏至和冬至有什么含义?小年大年怎么过?原来每个节日都有迹可循,甚至有些节日还带着有趣的历史故事。

如今的孩子大小节日最不缺的就是仪式感,一块蛋糕,一组照片,一份礼物,一个热闹的现场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记录某一个时刻,庆祝人生又度过一个节点,那么,在这些被赋予意义的节日里,给孩子分享一个小知识,告诉他这个节日的由来,告诉他以前和现在节日的风俗有什么变化,告诉他以前和现在吃的东西有什么变化,这才是过节的意义所在。因为蛋糕,照片,礼物是每个节日都可以有的,但是每个节日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小故事。

本书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知识点”,就是消寒图:“数九寒天到来时,百姓会在家中进行一些相关的娱乐游戏。“数九”与画相结合,便是《九九消寒图》。人们先在纸上画一枝九朵九瓣的白梅,之后一天涂一片花瓣。随着梅花一一着色,寒冷的冬季也渐渐远去。“数九”与书法相结合,则是另一种形式的《九九消寒图》。人们先勾勒“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等九笔九字的话语(这几个字的繁体写法都是九画),之后每天写一笔。待到语句写成时,温暖的春天便如约而至。”

古人让自己度过寒冬还有这么雅兴的作法,但是看到这个我想到的反而是消寒图是不是可以用来对付孩子的拖延症。比如如果今天有4份作业,那么先让孩子花一朵四个花瓣的花朵,每完成一份作业,就给一个花瓣涂色,作业写完的时候,花也完成了!每天的花都画在一起,那么等一周就是一束花了,或者按月来也可以,这个方法不知能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年关将近,不管你读不读这本书,都记得在春节的时候,除了给孩子新衣服,压岁钱,礼物,别忘了给他讲一讲和春节有关的故事。

《给孩子的节日之书》读后感(四):传统文化河流的点点星光

这本由台海出版社出版的给《孩子的节日之书》可是一本大著作,这是由知乎旗下的知小乎出版的一本送给孩子们的书籍。作者是余世存,而绘制的作者正是大名鼎鼎的林帝浣,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是如果你知道他的简称叫做小林,而且他还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美术绘制人,那可就非常厉害了!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余世存的介绍,竟然是余世存文津奖的得主,这个奖项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阵容是有多么强大了。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封面,最上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用分别不同颜色的色块代替一格,在我们翻开书之后,就可以对这些节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右上角是一个树枝,左下角是一只小猫趴在花瓶旁边,而右面是“给孩子的节日之书”这几个字,是用毛笔写的,非常的具有传统文化的气息。

翻开这本书就能觉得这本书对于孩子是非常友好的,因为每个字都是特别的大、特别的容易看到。首先第一个我们的节日就是春节了,虽然在现代社会春节已经越来越不受到国jia的重视,甚至连除夕都要上班,这简直是闻所未闻!但是作为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还是第一个来进行介绍。尽管除夕不放假,但是春节还是中国最为盛大的节日,在这个书中作者对春节进行了一些介绍,面向小朋友们解答了一些小朋友们非常疑惑的问题——比如说中国新年为什么比外国的新年要晚一些呢?又比如说春节的仪式都有哪些?哦,有吃美食、贴春联、发红包和放鞭炮,虽然在现在还加上一个除夕上班以及不准放鞭炮。但是这本书作为介绍传统文化的使命,还是对相关的习俗进行了一定的介绍。

接下来就来到了元宵。元宵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也就是正月十五。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与爱情甚至还介绍了非常符合当下的一个小故事——只许zg放火,不许bx点灯。还介绍了许多古典名著中的元宵节。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节日,还有一些可能大家并不是特别熟悉的,比如说第三个节日,春社。惊蛰一过就是这个节日。作者用天干地支来对我们进行讲述,也与我们讲述了春社的相关历史。然后就是清明节、端午节以及夏至和七夕了。这些节日有的放假,有的不放假,但是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些故事进行了讲述,非常的感人。

当然,除了这些故事,这本书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这些美丽的画作。比如说冬至这一章节里面有一幅山水画。一个船夫称着一只小船,船的另一头站着一个撑着红伞的女子,而旁边是一棵向他们告别的大树。这幅画非常的有感觉,虽然里面没有一个字是跟冬至相关的,但是却包含着非常浓重的萧瑟的感觉。

中国的节日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从小朋友做起,关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给孩子的节日之书》读后感(五):传统仍然活着。那些关于节日的故事,都在这本书里了

“无论过哪一种节日,古人都相当认真,在过节前要做细致周全的准备,过节时也有一系列仪式的讲究。”

——《给孩子的节日之书》

我们过的每个节日,都有它最动人的传说。

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节日。节日里有温馨美妙的祝福,有多种多样的庆祝仪式,甚至还有神秘莫测的故事。

《给孩子的节日之书》是文津奖推荐读本,它是余世存老师历时三年专为孩子打造,带孩子探寻几千年间中国传统节日的前世今生: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至、腊八、小年、除夕……。走进一本书,我们就走进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那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具体又有着什么含义呢?

有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有的节日是为了传达心愿,比如中秋节是希望团圆美满、重阳节是为了感谢上天的恩赐。有的节日,蕴含着智慧,比如清明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给先人对话,让他们保佑风调雨顺,比如阴历七月,上有烈日高照,下有河水泛滥,人们安排了有乞巧之意的七夕,祈祷人与人有沟沟通的桥梁,盼望亲人平安。

读过这本书,我们才知道,原来传统依然活着,被我们不断地沿袭下来。来看看都有哪些有有趣的节日故事吧。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制定的,而非阴历(按月相阴晴圆缺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主要依据)。

中国新年为什么比阳历新年来得晚呢?因为中华文明以农业为根本,古代中国人大多以农耕为主,所以大家会在农作物即将开始新一轮生长的时候庆贺新年的到来。

元宵节与爱情有关,因为元宵节的时候,女子可以出门游玩,有了结识别男子的机会。

月亮给人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想象空间,古人也跟据月亮创造了一些节日。如中秋节,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间的团圆分离做比较,让中秋成为人间的团圆良辰。

《给孩子的节日之书》朗朗上口,把生活中的节日和传统结合起来,配上著名插画大师林帝浣的精美配图,一道可口的传统文化大餐就端上来孩子的“知识”餐桌。书本里不仅仅有节日的故事,作者还将天文、地理、古诗词一道融入到关于节日的问候里,让我们了解节日,也走进知识。

书里还含有大量插画,插画是由林帝浣老师专门配的中国风水墨画,再加上插画师张乐家的充满想象力的童心插画,画面与内容相得益彰。可读、可学、可观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