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1000字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1000字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是一本由石若轩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一):石若轩,你抵达了。

“无论从哪里启程,你都能抵达张爱玲”不是资深张迷大抵没有这样的荡气回肠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似乎无法区分作者与张爱玲这两个时空的人了。张爱玲近乎疯狂的贯穿了石若轩大部分的生活,真实的、虚拟的。有时候听她讲我都怀疑张爱玲是否离开过,好像一直活在当下,在她的生活里,我也从未见过一人如她般喜欢一个人,近乎“疯狂”。爱张的文字,读她,爱她,懂她,写她,似乎要成为某部分的她。

这样的石若轩,谁都不能阻止她写张爱玲,阻止她走近张爱玲是对她的凌迟。所以看着她,陪着她从大学到现在,看着她一次又一写重新出发,重新书写,重新面世,这种坚持,是该被感动的。也许在这样悄无声息又暗流涌动的两个人的时空交错中,她的“张奶奶”一定感应到了。是的。所以,才有这本书了。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张爱玲

张爱玲是一个很特别的作家,放在当下这个时代,她的文字也一点都不过时。她关注个人、生命、家庭,她的每部作品似乎都有个人经历的烙印,也时时传达着自己的思想。她常常被人们放在时代里去讨论,甚至过度解读和过度关注一段不堪的所谓爱情;但就张爱玲个人而言,她并不想把自己与时代勾连在一起,也不愿意去谈论时代,她的作品也从来不是要讲时代这样的宏大的主题。

解读张爱玲作品的很多,但未必人人都愿意深入其中去了解张爱玲走过的路、去考究张爱玲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是大多数从作品出发,在作家和作品之间游走的解读,想象可能大于事实本身。石若轩这个作家,并不是很了解,她对张爱玲以及张爱玲作品的解读当然也带着一些个人情感色彩和主观判断,但是能够走一遍张爱玲经过的城市,去探寻张爱玲所生活的时代与环境,然后回归作品,不能不说是很难得的。我们至少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象当时创作的心境。

另外,作品中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对以往解读的颠覆,也有一些值得回味的地方,比如满足了人们八卦的关于张爱玲生命中的几个男人的话题,尤其是彻底否定了张胡恋,为张爱玲正名,也足见作者是真爱张爱玲啊!

读过或者没读过张爱玲,都可以看看这本书,也许会发现一些有趣之处。即使观点不一定认同,也没什么关系,毕竟剖析某个人或者某个作品本身都是带着个人倾向的。

——这并不妨碍,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张爱玲。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三):一个人、几座城的文学世界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青年作家石若轩的作品。作为张迷,作者一直对张爱玲青睐有加,写作了很多篇有关张爱玲的文学评论文章。此次出版的这本《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为作者游学香港期间的文学评论合集,主要是以张爱玲的文本为基础,对其主要作品创作的思路、人物的思想演变等做了个人化的深度解读。最为重要的是,作者将这种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张爱玲本人的一生经历,尤其是结合其生活的上海、香港和美国这几个城市,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带有强烈个人解读色彩的张爱玲。

“以重访之名,赋深情之念”是作家青青对本书序言的标题,我认为这是对这部作品非常精准的总结评价。在我看来,自张爱玲百年诞辰后,不只是她的文学作品,她在文学史的地位被不断地进行解读。石若轩的这部作品正是以全新的视角对张爱玲其人其作的评论。作者是名副其实的张迷,这一点,在这部400多页的文本细读中可见一斑。基于作者文艺风的写作基调,这部作品读起来颇有一些缠绵婉约的风格,可读性比较强,读起来少去了学术研究的枯燥无趣,多了些与读者分享的情感共鸣,因此,这部文学评论集有其独特的阅读辨识度。

作家和城市的关系,文本和个人经历的关系是我比较关注的两个方面。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自己的研究触角深入到作品、作品人物和作者本人的隐秘之处,用饱满深情的情感去诠释这些并深入文本细致分析,虽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且在分析时会带入自己的主观心理分析,但是基于作者对资料的熟稔和考究,读者仍然能够看到作者客观、独到的见解。作者像一个导游者,引导着读者走入一座又一座城,去看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包括那个已经被大众解读了无数次的张爱玲,但读者依然会兴致盎然,因为在这样的文字世界里,也许会得到对张爱玲其人其作接近本真的一个了解。

以张爱玲的作品为核心,作者还对围绕其人其作所衍生出来的内容做了拓展分析,如张爱玲与苏雪林的文字交集,半个世纪前的“假冒张爱玲事件”,对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恋爱进行颠覆式的结构分析,张爱玲生命中的冤案,等等,作为读者,我一方面惊叹于作者的大胆思考,一方面感叹于她对这种隐含的内在逻辑的客观考究。可以说,作者以对张爱玲的深情之念,细腻笔法,重访之名,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美好的张爱玲。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四):《重访张爱玲:沉香吻雨生生落》:致敬张爱玲的一部力作

好久没有认真读完一本书了,这本《重访张爱玲》让我重新认识了张爱玲,也认识了95后新锐作家石若轩。

作为一名年轻的女作家,石若轩可以说是对张爱玲研究地非常深刻而透彻,她新颖而巧妙地解读,为我们了解真实的张爱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全新解读,致敬大师。

石若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惊喜,她另辟蹊径,从张爱玲的作品开始解剖,然后透过其作品,去窥见其背后张爱玲的成长轨迹,让人耳目一新。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人物传记,而是根据其作品的解读与评价,来找寻作者生前的足迹,从而让读者不仅对张爱玲,而且对张爱玲的作品重新进行了一次阅读与审视。

作者对张爱玲的每一步作品都了如指掌,而且她能客观真实地进行解读,能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书中洋溢着石若轩对张爱玲的喜爱与赞美,甚至说是宠爱有加,在石若轩的眼中,张爱玲不仅有才,而且性情率直,可爱善良,有责任担当,从而从张爱玲的形象更加全面真实。

灵性十足的文艺评论,让人如临其境。

这本书虽然是一部文艺评论,但文字非常典雅清新,有一股浓浓的学院风,同时又不失优雅地点评。有些文字是可以直达内心深处的,这是我看过的最接近张爱玲的文艺评论随笔。

犀利而又典雅的文字将张爱玲的一声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让人倍感温馨亲切。

作为民国传奇女作家,写张爱玲的书很多,对张爱玲的评价也是仁者见智智者见智,但石若轩凭着对张爱玲的尊重与热爱,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寻访,以感性的深情,理性的目光在文字中与张爱玲进行了一次心灵对话。

在这场对话里,有张爱玲的爱情纠葛,家庭阴影,疾病摧残。在每一个章节,我们都能看到作者与张爱玲的灵魂碰撞,在作者对张爱玲的解读里,张爱玲仿佛从作品中走了出来。

她从《半生缘》里走出来,从《小团圆》里走出来,她依然穿着典雅别致的旗袍,依然那样弱不禁风,依然那样高傲清冷,但她却用手中的笔叩开了一扇写作的大门,为我们带来了永不磨灭的经典。

石若轩同样用手中的笔为我们打开了张爱玲作品的钥匙,透过这把钥匙,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张爱玲,从而从心底生出敬佩之情。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五):《沉香吻雨声声落》张爱玲的探索之旅

知道张爱玲,是在由她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里,比如那个让人看完心痛的《半声缘》。至于其他知道的并不多,在我的印象中,她就是一个文艺的伤痛的女青年。她写的故事很伤感,她的生命轨迹也同样伤感。

作者石若轩是着着实实的张迷,这一次,她又用一个个另辟蹊径的角度,为读者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张爱玲。因了她的解读,才让我们有机会,细致且独特地去认识张爱玲。

书籍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无论你从哪里启程,都能抵达张爱玲。就如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可以在她的著作中,体会到一点点张爱玲的魅力。

在本书的每一章里,作者都那样细腻的描绘了很多了张爱玲笔下一个个千肠百转的人物。而这些人物里也许正是张爱玲本人,张爱玲在经历了成长的隐痛,感情的创伤,才写出了很多传世佳作,也才让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物里,找寻到作者的生命轨迹。

苦痛是作家的灵感来源,如果没有曾经艰难的经历,也许世间便少了这样一位值得称道的女性作家。

而本书的作者,也正是因为对于张爱玲的热爱,才一次次打开张爱玲的著作,写下诸多这般不同寻常的解读。

从顾曼桢到白流苏,再到王佳芝,每一个故事人物里,都能让我们看到张爱玲的影子,是不是换句话说,作者是在借着写小说,来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心路历程。

假如你也想要更多的了解张爱玲,那么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更好的做背书。

打开这本书,和作者一同去领略,张爱玲的魅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