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夜想曲》的读后感大全

《夜想曲》的读后感大全

《夜想曲》是一本由[日]依井贵裕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想曲》读后感(一):这本魔术师写的推理小说让人惊艳!

已退出演艺圈的男演员樱木收到了一部匿名寄来的稿件,稿件中指认他为一起连环杀人案的凶手。那起凶残的案件发生在樱木参加的“同期会”上,几个许久未见的朋友相聚在一座山庄,没想到三天里,接连三人被绞杀。这场聚会之后,樱木出现了失忆症状,对这三天发生的事均没有了印象,此时出现的稿件细述了那三天发生的事,最终指认他是凶手……

这是日本推理小说家依井贵裕的《夜想曲》,他的作家生涯只有四部作品,本作是他的封笔之作。除了推理作家,依井贵裕还有一重身份——职业魔术师。推理小说家和魔术师似乎两个相反的职业,魔术师要千方百计地欺骗观众,而推理小说则是要带着读者一步一步去解开谜题。而这两者最重要的都是对迷题的设计。

本书属于手记类推理,谜题并不复杂、深奥,但却有着缜密的逻辑性和众多伏笔。作者甚至和奎因一般对读者发起了挑战,邀请读者与侦探一同解密。同时,书中有两处反转,一是对案件顺序的重新排列,排除了樱木的嫌疑;二是双重人格的反转,使得樱木不是凶手,又是凶手!让人震惊的同时,有对作者之前的伏笔设计暗暗佩服。

本书因为时代和国家的原因,让人理解上存在了一定的常识代沟,有点距离感,带入的不是特别好,算是美中不足吧。

《夜想曲》读后感(二):或许深夜的梦乡才是真实的

好厉害的作品!感觉这本书没看到一个阶段都会觉得很惊喜。

首先是警方的介入。这本书也算暴风雪山庄吧,暴风雪山庄类型通常不会在一连串杀人事件都结束之前让警方参与进来的。这本里面通过写警方的调查反而使故事发展的更精彩了,而且也一连串案件也没有受到警方参与的影响。

关于这个叙诡,我也觉得很惊喜。不是因为没想到有叙诡而惊喜,而是因为想到了有叙诡,自己却还是走进了作者布置的文字陷阱而感到惊喜。读了一半时就很确定作者肯定用了叙诡了。因为假如没有用叙诡的话,这个故事读起来就会很不合常理。但即使如此,看到解答时不可思议的感觉也没有减少,反而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了哈哈哈。

【接下来是严重泄底!!!】

最让人惊喜的还是关于人格分裂的那个解释,以前看到人格分裂之类的就会觉得又假又无聊,这次倒是觉得很震撼很有趣。不过有一点还是觉得不太真实,按作者的意思樱木患有人格分裂已经至少二十年了,而且他还是很火很出名的演员,那么他肯定收到很多人的关注吧。但是这么多年、这么多人的关注下,难道就没人发现他是人格分裂吗?他自己也没想过去找心理医生去治疗心理问题吗?这些想来就觉得有点不合理。但也不是不可能。因为从故事中能看出他的那个女性人格实在是太强大了,所以也许就是这个女性人格能将自己隐藏的很好的缘故吧。

读到最后才明白这本书为什么叫做《夜想曲》,不算是很合适的名字,但是“正所谓浮生若梦,或许深夜的梦乡才是真实的”这个解释真的很有意思,意味深长。之前还觉得新星在腰封上写的宣传语“梦幻逸作”与故事不太相符,不过现在理解了这四个字可能只是为了全书的最后一页而写的。

《夜想曲》读后感(三):丢失了殺人记忆的我,还算殺人犯吗?

演员樱木收到了一封匿名稿件,稿件内容直指他就是之前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并做出了无懈可击的推理,这件事让他坐立难安,汗毛直竖,可自己却又偏偏丧失了那段时间的记忆,为此他决定求助于之前认识的侦探多根井! 多根井详细的阅读了稿件的内容,原来樱木和几名前同事前段时间组织了一场在山庄中的聚会,但这久违的聚会,不但没有欢声笑语,反而连续三天发生了三起命案,警方结合现场物证判断三起命案为一人所为,并推断出凶手正是樱木!

合上书稿,多根井内心已有了判断,那么案件的真相究竟为何?樱木是这三起命案的真凶吗?三起命案又是因何而起?翻开这本书吧,解答之道就在其中! 《夜想曲》是新星出版社出版依井贵裕作品的第二部,比起前作《肖像画》,这本在诡计和逻辑上都要更胜一筹! 作品是采用作中作形式的手记推理,有密室杀人、叙诡、暴风雪山庄(伪)等元素,但总体来说属于逻辑伏线流的本格推理作品,核心诡计解答部分有点创意,但叙诡部分有点明显,第三章明显跟前两章脱节,其中有诈就快写脑门上了!

逻辑解答部分还是很不错的,并且是双重解答,每一种解答都逻辑严密,利用逻辑推理推导出唯.一的嫌疑人,蕞后的反转着实没有想到。 阅读体验方面,文笔比起前作要流畅很多,尤其是在案件篇,但解答篇中的随身听、磁带等充满了时代气息,年轻读者可能都未必知道,还有日本特色节假日、报纸、电视节目,这就纯纯的国籍特.供,我们理解起来难度有点高! 期待之后的《岁时记》与《纪念树》早日到来,话说,依井贵裕起书名倒是一绝,这几本书都挺好听!

《夜想曲》读后感(四):杀了我,治愈我…别创造我,也别摧毁我…

看依井贵裕的《夜想曲》,就和看冈嶋二人的《克莱因壶》一样,都是不能跳脱出创作年代去看的作品。

《夜想曲》中现在看算是老梗的主设定,放到24年前还算是既少见又独特的叙诡绝活的。前期所有让你感觉存在很朦胧的伏笔一经收回的那刻,真的会在收获头皮爆炸快感的同时连连感叹“怪不得会那样”以及“果真是这样”。

不过因为创作年代较早,故事里用于解谜的道具时代感很重,比如要去知道随身听的磁带在正常播放和快进速度下是不同的卷绕状态。而且作案的关键还利用了日本当时比较特殊的调休制度,这肯定不是读者当下能了解到的,所以从解谜参与感上来说,这部的体验确实会大打折扣。

但饶是如此,对《夜想曲》我依然很是喜欢。

.

比起很多部作品里厌女气息浓度高到掩盖都掩不掉的岛田庄司来说,依井贵裕很难得的在《夜想曲》中提及了日本在父权制社会统治下严重的厌女现象,他直接就让作品中的角色议论书中的男主人公樱木和己:“他的确是个帅哥,但他那个人打心底看不起女性。”

而樱木会行成这种观念的原因,也来源于在剑道师父亲自幼的打压教育。

只因幼时的樱木天性内敛身形纤弱,让期望他能拥有古代武士风范的父亲不满,便遭受到了来自父亲的长期暴力。这令樱木的身体和精神濒临崩溃,弱小的孩童无力反抗这种强压父权,能做的也就有逃避自己,和逃避周遭的一切……

这种逃避催生了另一种新生,一种在诞生初始就注定被摧毁的存在。

.

当然这里举例说岛田庄司,没有说他的推理写的不好的意思(怎么可能不好orz),只是说他故事中的设定有在投射他的思想倾向。

我看书的选择没有很排他,我始终认为你得去看去了解,才能知道这世界的差异。

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中也曾提到过,哪怕是在诺贝尔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也如加藤秀一所言:“随处可见对女性主义充满戒备的奚落和露骨的恐同的言辞。”

.

在全文结尾,故事中轻轻地响起了肖邦的《夜想曲》,作为听周杰伦长大的中国宝宝脑子里很难不蹦出歌词: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有缘分的是,这部《夜想曲》也确实是在“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但也不仅仅是爱情。

书中双重凶手的叠加模式,也让故事中的一些话更有了双关的意味:“谁会为了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机会等十几年呢。”(p157)

她会。

她也会。

.

Ps,推荐阅读史蒂芬·金《秘密的窗,秘密的花园》,看《夜想曲》的过程中因为人物设定有相似之处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了哈哈,不能再多说咯,再说几句就真的打明牌泄底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