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因斯坦还是对的吗?读后感精选

爱因斯坦还是对的吗?读后感精选

《爱因斯坦还是对的吗?》是一本由[美]克利福德•威尔 / [美]尼古拉斯•尤尼斯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0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因斯坦还是对的吗?》读后感(一):令人挠头,开始出现矛盾了

书里是一些绝顶聪明的人,他们设计实验,建造仪器设备,分析得到的数据。 爱因斯坦的理论虽然美丽,但似乎与一些“令人挠头”的现象存在直接矛盾。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从宇宙最遥远的角落涌入,一些科学家开始探索爱因斯坦的理论能否提供宇宙的完整图景的可能性。

这个大咖作者写过不少受欢迎的文章和著作,包括《爱因斯坦是对的吗?》(Was Einstein Right ?),这本书在1986年获得许多荣誉。多年之后,他再写《爱因斯坦还是对的吗?》Is Einstein Still Right ? 就有点意思了,他似乎一直在盯着爱因斯坦不放,不过,现在看来,还真有些现象与之矛盾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能并不是最终真理。

《爱因斯坦还是对的吗?》读后感(二):用有限的(可利用)资源去探索无限的宇宙

已经快二十年没碰数学和物理了,何况当年学的时候也非常敷衍,从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就战战兢兢集中精力,连续快两周的睡前硬着头皮准备应付复杂数字公式和实验设计的挑战。最终当然没有全看懂,看懂的部分第二天也又说不上来什么。

但大概是自己也做了些(非常简单的)实验设计的缘故,在读到书里的实验设计时,确实是会想一下到底好在哪里,然后在心中赞叹。检验广义相对论,感觉像是在追求人类思维和技术的极限,得到一个微小尺度的变化,来了解巨大尺度上的遥远宇宙(曾经)发生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要甩锅给年纪,脑子里杂七杂八的念头在读书时一直冒出来:2017年的日全食好像也覆盖了好友居住的城市,记得她说当地那天出生的小朋友会发一件日全食T恤;百年之前(而这一百多年后俄罗斯又在打仗!)的天文学家顶着战争的压力赶赴南半球去拍摄日全食时星星位置的变化,而国内最早的远洋测控船,现在正停在离我不到5公里的江对面,散步就能看见;还有两位作者对话最后所说的“惊喜”,也让我想起自己的夙愿,不想死在地球上。

可能是因为对真正的知识一知半解,才总是试图通过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联想,来假装自己也和这些深奥的理论和精妙的实验有所关联?(大可不必,打开高德地图还可能更贴切些?)

还有耳畔一直萦绕的隐约歌声:天上死去的星星/依旧在夜空闪亮/穿越千万年的光/陪伴在我的身旁。

歌里提到的时间尺度,根本不及现实中检测到的往事久远;我其实也不会奢望通过一本书,就真的能理解广义相对论。

写作和翻译这些科普书籍的专业人士,是抱着对大众的的尊重,来向更多的人介绍科学是如何发展的;而那些“几分钟理解XX理论”的妄想,在我看来,多少是对专业人士有点不尊重了;我能达到的程度,就和书中引用的《星际穿越》台词差不多,能知道靠近黑洞的行星上时间会过得慢,但并不算真的懂,至少我自己完全不这么认为。也不要紧就是了,这么多年来我都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恶补一点点相关的数理化知识,工作上够用就行了。

爱因斯坦是不是依然正确,并不是最重要的事(也挺重要的。);带着客观好奇的心态,去不断地探索未知,才是人类能自称“智慧”的根源。

《爱因斯坦还是对的吗?》读后感(三):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杨振宁曾如此高度评价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20世纪物理学的三大贡献中,两个半都是爱因斯坦的。”的确,如果要评选出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可以说是“坐三望一”,他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和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开创了科学理论的新里程,也是世人眼中耳熟能详的科学巨人。1999年12月,爱因斯坦因其卓越的科学贡献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

若仅论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有相对论、光电效应、能量守恒、宇宙常数等,甚至有人预测,如果爱因斯坦活得足够久的话,可以拿五到六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而《爱因斯坦还是对的吗?》这本书则对这位科学巨人的贡献进行了“祛魅”,揭开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多个面向。

两位作者分别为克利福德·威尔和尼古拉斯·尤尼斯,两人都对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理论有深入研究,尤其前者是验证广义相对论、黑洞和引力波的世界领先理论家。而一项科理论的是否真的为“科学”、为“真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所谓证伪主义,就是关于科学方法、科学分界标准和科学发展模式的学说。具体来讲,“单个观察事实足以证伪全称陈述,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经验证伪原则。证伪主义强调的科学方法是猜测-反驳方法或试错法。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地被提出,然后加以检验。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这个理论就要被放弃,为新的理论所代替。”

本书聚焦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旨在通过实验和观测的方法证实这项理论的证伪。作者也说道,爱因斯坦依据优美、简洁、优雅的美学标准,得出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而且他内心确信,如此优美的理论必然是正确的。然而费曼却泼了一盆冷水:“你的理论正确与否,和它形式多漂亮无关,和你多聪明也无关。只要和实验不一致,它就是错的。”作者在本书的实验则表明,广义相对论几乎通过了每一项实验,尽管这并非终极答案,不过还是证明了爱因斯坦的智慧与伟大。

坦白来讲,作为一个十分缺乏物理学知识的文科生,书中的很多内容看得云里雾里,但并不妨碍我喜欢这本书,就像李安的那句话,“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这也是一本让我感到小小震撼的书。

《爱因斯坦还是对的吗?》读后感(四):爱因斯坦理论兴衰史,兼论科学何以不再是科学

“相对论”是世纪流行词汇,似乎人人都敢引用这个理论——至少在隐喻或者说更直观的层面,尤其是狭义相对论。这主要是因为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科普书写得好,例子新奇,又深入人心。然而除此以外大家就不敢多说了——再说就要露馅了。研究广义相对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引力波、黑洞,还是理论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份内的事情。对普通民众来说,眼见才为实。牛顿的力虽然也不可见,但我们已经习惯了把运动本身归为力的作用,很容易将物质本身与理论建立对应关系。涉及天体和宇宙的东西,离我们仍然太渺远。

因此,尽管广义相对论轰动一时,但相比理论本身,大众更熟知爱因斯坦的传奇故事,甚至包括他的婚姻和八卦新闻。而且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也不是因为广义相对论。理论是需要证实或者证伪的。爱丁顿实验测量到光线偏折,但依然无法证明引力波的存在。归根结底,一个理论有多大活力,在于能否围绕理论建立有效的研究范式。可惜接下来几十年,广义相对论“不管是对物理还是对天文,它都永永远远没有用处”。广义相对论还是太超前于时代。理论的复兴,需要等微波背景辐射、黑洞候选体等新发现对经典物理学范式造成冲击和挑战,再加上原子钟、激光、超导等新工具出现之后。更重要的是,要等一批反对这一理论的研究者去世,相对论专家小团体开始形成小社区——范式形成了。

但爱因斯坦理论远未成为稳定的范式,与之角逐的还有其他引力理论。量子力学中潜伏的幽灵、测不到却又无处不在的暗物质、宇宙加速膨胀背后可能的暗能量,也在时时威胁这个理论大厦的基础。当新的变数出现时,是大幅度修订原有范式,忍受那些“补丁” 一样丑陋、影响理论本身美感的理论,还是建立新的理论?就目前而言,广义相对论并未失效,只是隐约让人感到不安。

本书作者克利福德和尼古拉斯亲身见证了广义相对论领域的变化,虽然吃惊于爱因斯坦居然仅靠一个理论就能在后来的众多检验中存活下来,而且“在超过一个世纪的过程中一直屹立不倒” ,但在回溯完所有研究之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爱因斯坦依然是对的,不过有必要“超越爱因斯坦”,建立一种“既能在广义相对论已被精确检验的一切领域和广义相对论相吻合,又能按照量子引力和宇宙学的要求,在非常小尺度和非常高能量下与广义相对论有所不同”的理论。

单纯从美感和简洁性来说,“看起来疯狂又古怪”的爱因斯坦理论依然让人不忍心放弃。乐观地评价,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生活在爱因斯坦理论中。

《爱因斯坦还是对的吗?》读后感(五):爱因斯坦又对了,一个验证科学伟人的实践之旅

19世纪末,当时的许多科学家宣称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建成,留给后人的只是补充和完善。然而,20世纪初,随着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这座经典物理学大厦轰然倒塌。关于物理的研究还远远没有到达边界,即便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理论,也在不断地等待着后人的实验验证。随着人们研究的逐渐深入,积累和观察到了许多原始数据,逐渐证实了爱因斯塔的猜测,也让人们对这个世界感到愈发的敬畏。

这本《爱因斯坦还是对的吗?》记录和整理了爱因斯坦在百余年前提出的重要发现“广义相对论”的发展历程。在爱因斯坦提出该理论之后,尚未得到过实验的验证,因此只是物理学体系中一个逻辑完美的猜想。然而随着每一项猜想的应验,逐渐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上了物理学的圣殿,成为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书的两位作者本身便是从事广义相对论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他们会根据观测现象解释爱因斯坦的理论,并提出其中相悖之处。尽管爱因斯坦的理论拥有卓越的远见,但是仍然有不可避免的异常,就连爱因斯坦本人也曾经在提出相对论公开表示怀疑。与其说这本书在验证相对论,不如说这是在深入的解释相对论。

相对论对人们最大的改变在于对时间的重塑,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时间的流速(假如时间有流速的话)是恒定的,世间的万物围绕着恒定的时间运转。然而爱因斯坦的理论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让时间这个恒定的物理量变得不可预测起来。根据狭义相对论,运动速度较快的物体,时间延缓效应要更强一些,导致时间的流速减慢。验证时间延缓效应的引力红移理论已经被观测证实,科学家也正是通过观测引力红移发现了宇宙膨胀的事实。

黑洞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最匪夷所思的预言,这种完全超乎想象的天体,打破了人们对常规观测天体方式的认知,连光线都无法逃逸的存在,究竟如何验证其存在呢?黑洞的存在,又是如何影响和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猜想呢?

在验证黑洞方面,天文学家和相对论物理学家走到了一起,通力合作之下,共同验证了黑洞的存在。而在2015年9月14日,两个猛撞在一起的黑洞产生的波动被LIGO的仪器检测到,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也为爱因斯坦相对论做了最有力的证明。

世人对爱因斯坦怀着一种崇拜而又敬畏的感情,虽然晚年爱因斯坦也曾经犯过一些错误,却仍然不能更改他对于物理学上的杰出贡献。他提出的理论和猜想,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改变了后来科技的演变路线。对于后人而言,研究和验证爱因斯坦的理论,也是认识和理解爱因斯坦的全新视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