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的读后感大全

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的读后感大全

《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是一本由熊培云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读后感(一):诗歌是圣山顶上的朝拜石

诗歌和小说不同,是单属于文字的盛筵。小说中的文字是为故事服务的,它们用尽一切力量让逻辑顺畅,情节曲折,悬念迭生。但诗歌关乎的是文字自身,它的一切意义就是文字本身。由其而起的意向或是意境,会笼罩在你的身上,经由你自身的经验产生共鸣。所以诗歌对于读者而言,或如遇知音,或毫无兴味。很少会有中间值。所以诗歌读者的前提就是需要自身有足够的阅历和经历。诗歌只是引子,能够在寥寥数语之中感受到惊涛骇浪,所依靠的还是早已深埋你内心的独家情感。

而我很少读诗歌的原因,也是因为我这死水微澜的一生,毫无可以掀起波澜的可能。

作者的诗基调是暗色的,就像封面的颜色一样,深蓝色的天空落下阴沉的雨。这种基调基本上贯穿始终,即便本书分了章节若干,但与我而言并没太多区别。

当然,我对诗歌一窍不通,不过作者也说,“我可怜的奢望是能够在文字里存寄一点点精神生活。”是,诗歌原本就应该是更自我的,它所映现的应该是作者的精神。所以与诗歌而言并不存在讨好读者一说,因为诗歌从来不会去寻找读者,它应该是遗世独立,静静地等在那里,即使千年,等待着一天,让读者去找到它。

《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读后感(二):每个文艺青年都有一个诗的梦想

记得上大学时,同宿舍的一个兄弟,每天都要写几篇诗,然后拿给另外一位传奇般的文学同学去品鉴批评和讨论。当时也没觉得什么,但也感觉到文艺青年的数量在逐年的减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每个人都买书读书,名著、小说,大学里就没几个人读书了,上了班就更少了。

写诗是需要一定的天赋的,心理学里面有一种说法叫联觉,即一种感觉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其他感觉的反应,比如觉得某个数字是蓝色的,看到某个字词会觉得是某种味道等等,这种人在现实中大概是2000个人里面有一个。我在现实中可能是由于没有关注的原因,没有碰到过。但是这种功能就是写诗的一种天赋,所谓通感都是人们通过想象或者生变硬造来模拟出来的,但是这种天生的异能用来写诗,不正是最好的工具吗。想象力差的人,应该没有联觉,有联觉的人应该想象力都不差。

熊培云的这本书,稍微有一些刀斧的痕迹,尤其是后半部分里面有一些小短篇,完全就是一些绞尽脑汁想出来的金句,全然没有那种浑然天成顺手拈来的感觉。另外很多诗倾注了作者的一些人生上的想法,略显得悲观一些,不那么积极向上。

而好的诗,总是或多或少的有那么一种温暖向上的东西在里面,而不全然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无奈。

话虽这样说,但我还是摘一首我喜欢的诗在这里:

他已经向生活投降

然而生活并不优待俘虏

行刑队端起枪

站在了时间的河岸

《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读后感(三):我希望落在未来的雨,仍旧是诗意的

一直觉得自己对现代诗有点欣赏无能。读诗的时候还是很传统地在意韵律,节奏,意向,所以就这本诗集本身而言,并不是我的菜,也没有特别被“一击即中”的句子。

不是很能理解其间的各种隐喻,甚至觉得部分句子有点烂大街而且也无法称其为诗。然而偏偏又在这种不太满意中,切实地读到了作者“这世上根本没有人懂我”的寂寥和“反正根本也没指望有人懂我”的气性。他说他这几年的生活就像一部孤岛求生记,我在三年前的日记里也写过越来越觉得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这种环顾四周茕茕孑立的感觉和对境遇的唏嘘甚至愤怒(作者说他心里没有恨了,可我不觉得)充斥着字里行间,渴望交流又甚感告白无门后,更多的变成了一种喃喃自语,一个孤独的灵魂一声呐喊。有些人不爱具体的自己,只是不自觉地爱着这令人失望透顶的社会。

也许诗集的内容过阵子就淡忘了,可是作者寄托在文字里的精神,我想我会记得。在这个抖音泛滥的时代里,多少人的目的只有博眼球,节操都顾不上了。甚至文案招聘时,已经没有人在乎你会写什么,你的思想你的表达,他们也无所谓你有没有读过书,只会问,会独立制作小视频么,别出心裁尤其能带货的那种。我为什么死都不会下载拼夕夕,每次他们家的广告跳出来,我就有sha掉那些运营的冲动。

所以,这时还有人在写诗,还有人坚持越是野蛮的地方更应该诗意盎然,还有出版社在为我们这种纸质书偏执者出版诗集,光这点,就很值得感激了。

精神世界已然荒芜,我仍旧希望文字不死,诗意和情怀永远不会消失。

《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读后感(四)::

活着注定是一个“灵魂上坡,身体下坡”的过程。

人不是在看见玫瑰的时候有了灵魂,而是在为玫瑰命名的时候。

当一个人仅仅是通过思考客观现实而投奔真理,说到底他依旧只是容观世界的附庸。而诗歌或者诗性的思维则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也就是为他赋予某种并非完全听命于客观世界的主体性。 简单说,客观世界创造了 (肉身的)人,而(精神的)人却创造了想象世界。

我以我的污浊孕育我的美。

我知道人群中有你却不知有你的人群在哪里。下雪的时候,有些道路终将消逝,有些人却认出了对方。

大船小船都走了。我握着一沓船票困在原地。

他已经向生活投降,然而生活并不优待俘虏。行刑队端起枪,站在了时间的河岸。

旧我已被埋葬,新我尚未降临。

我会庆幸自己不曾努力爱过这个世界,只是偶然路过人世,像一朵花或一个梦,从春天来又从春天走。

把落在肩上的雨变成生命之盐。

当我说我是整个宇宙时,我已经藏匿于宇宙之中。

若不是憎恶贫困,我本可以亲近种子、远离人海。

在越是黑暗的裂痕里,就越不敢卑微。

每个人都活在对自我的热望里,又都在别人的梦里客死他乡。

每天都在挥手告别,活着就必须练习死亡。

我是杀死过多少个自己啊,才活到了今天。

一个丑陋的时代总会有几个美好的夜晚。

走过的路多了,人就会开始相信命运。

在这徒劳无功的世界里,也愿你们一起上山时偶有悲伤,一起下山时必有欢偷。

《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读后感(五):我是万物而万物不是我

对于诗人有一种天然的敬佩,无论是古诗词作者还是现代诗人,抑或是日本的俳句作者。敬佩他们能够用简洁精辟的文字表达出万事万物。

这几天闲来无事读了熊培云的《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全书分为六辑:浮世之惑、存在之思、人的条件、博物志、泪珠与沙砾、恍惚集。

现代诗歌与古诗词最大的区别我觉得古诗词大多数是有具体对应的人事物,比如咏物言志,比喻赞美某处景物……现代诗歌的隐喻更加宽泛隐晦,就像歌曲一样,每一个人读的时候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就比如“举起手机,如一根枯枝举着墓碑”,我看到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每天捧着手机就如行尸走肉一般,手机就是我精神的坟墓,但是当我将这句诗发给我朋友时,她说:“我们现在所有的联络都是通过手机,所有的信息也都隐藏在手机上,手机就是我们活着的信息坟墓。”

我很喜欢诗人在诗中的一些隐喻,这种隐喻没有固定式,而是随着场景、心情、心境而变化,有些隐喻还包含着哲理性,就是那种读到就会触动心底的感觉。

比如“一半的生命在水上,一半的生命在水底,我是莲花也是污泥,我以我的污浊孕育我的美”,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是完全坦荡没有秘密的,而且每个人的道德标准不一样,所以每一个人读到这句诗的时候,我想都会影射到自身的一些言行,也会照射到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上。

再比如“所有人都能在他眼前成功失踪,唯独自己无处可逃,因为他随时可以逮捕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体验着快速发展时代的人,对饥饿、寒冷没有什么体会,但是孤独、寂寞、空虚却深有体会,然而相比于饥饿、寒冷这种可以体会的生理性的东西,孤独、寂寞以及空虚等没有相同境遇即无法体会的心理性的东西,真的只有自己可以逮捕自己,自己囚禁自己,且他人还无法拯救,因为这种逮捕、囚禁是无形的。

还有些诗句有着警醒的作用,比如“他已经向生活投降,然而生活并不优待俘虏,行刑队端起枪,站在了时间的河岸。”让我想要摆烂的心瞬间一惊,是的,我对生活摆烂,生活并不会因此就放过我,它会在时间的另一端对我发起攻击,让我体会到生活的残酷。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动是诗人既没有用文字去虚构那些美好生活,也没有给自己的失意去雪山加霜,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旁观书写生活的痛苦,去记录自己那些诗性的理性的欢愉。

在诗人的诗句中,感受到的我可以是万物但万物都不是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