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茫读后感100字

茫读后感100字

《茫》是一本由[新西兰]伊恩·特拉福德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茫》读后感(一):Into the unknown,谢谢士兵日记

首先夸夸设计,红与黑的配色庄重,内封的时间设计也是巧妙,方便读者查阅,特别是我这种原本不了解那段历史的读者。

这本书看得我心情特别复杂。普通的“我”突然被拉到生死场,怎么可能不迷茫。但“我”要战胜恐惧,要做英勇善战的士兵。

作者真的很热爱生活,愿意观察细节,所以才能在战争环境下坚持写日记吧。日记里是我们不曾看到的士兵生活,血腥之外的自然风光明明那么好,战争却把我们与亲人隔开。

希望这本书可以被更多人读到,更多人意识到战争是没有赢家的!

《茫》读后感(二):当战争机器运转时,人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

幸亏亚历克特拉福德的儿子未遵从其吩咐毁掉日志,否则我们又怎能有机会以如此近的距离以普通士兵的角度去体会这场战争。

在我看过的所有与战争相关的影视作品中,向来是重点描写战场中士兵在炮火中的惨烈,从未如此表现过整场战争中处处如此,人在其中是如此的身不由己的被推动着向前,就连行军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舍弃、牺牲,病的马匹、甚至人都可以那么轻易的被抛入海中。

在未进入战场时,你可以有各种崇高的理想目标,可以为你的理想多么的慷慨激昂,但是当处于枪炮覆盖下时当短兵相接时,所有的理想都化为了同类相残,我从中看不到任何伟大。战争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可是又如此充分的体现着人性。

我记得差不多三十年前,还在读小学的我读过一本书,大概是叫做《老山魂》吧,直接讲的就是当年在老山前线在猫耳洞中与敌人战斗的故事,其中大致的细节经过了差不多三十年依然无法忘记,虽然两场战争相差了几十年,但是其中惨烈似乎也没有太大区别吧。

当战争一旦开始,人就被推着进入这个巨型绞肉机,不再存在个人意志。

这本书让读者以普通士兵的角度去体会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书。

《茫》读后感(三):时代的灰尘

《茫:士兵日记》看到书名,原以为这是一本一个名叫茫的士兵的日记,事实上看到这个书名的英文名into the unknown进入未知世界,再结合这个书名茫,是迷茫,茫然,正是一战把这个新西兰普通一兵亚历克带上了迷茫的遭遇,在战争结束后继续把他带去了茫然的后半生,并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日记从1916年1月1日新西兰特伦特姆军营报到开始,到1919年6月23日退役乘船回国为止,历经1916年2月的凡尔登战役,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战役,1917年的第三次伊普尔战役,1918年7月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和战后1918年12月的莱茵兰占领行动,在一战的西线战场出生入死,有同学,战友更有自己的弟弟的去世,让我们感叹战争期间的死亡和亲人好友离别的伤感,他本人也负过伤,还回英格兰治疗,在战斗的间隙在堑壕,在防空洞,在转移的途中,断断续续写下了这些笔记,从一个协约国英军士兵的视角来还原了一战的西线战场,由于作者是一个新西兰人作为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参加,所以区别于一般傲慢的大英帝国视角,我们能看到普通法国人的勤劳坚韧乐观,德国人的严谨认真,倒是大英帝国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用作者的话只有茶叶还可以,哈哈哈!让我们会心一笑,更让人唏嘘的是书的两段后记,讲述了作者亚历克战后生活,一战的这段经历应该是终身难忘,并难以摆脱,所以当这位生逢乱世,命运多舛,思虑重重的人走向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刻时,一再叮嘱自己的孩子要烧掉这个象征着过去的日记,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茫》读后感(四):士兵日记

作者根据祖父“我”在一战期间的日记整理而成,从1916年初参战到1919年中回国的纯日记体,让我们从一个新西兰普通士兵的视角再一次审视这场战争。

“我”从新西兰乡间出发辗转到达法国战场,与盟军一起抵抗德国的攻击,几乎每天都描写的炸弹攻击,子弹横飞,毒气攻击时常是轻描淡写的语气,也没什么感情抒发,纯粹是:看这就是日常 这样的感觉。就像我写今天的晚饭很可口,最近每天都有雾霾一样平淡,嗯,只是轰炸而已。这种平淡叙述让人觉得心颤。

战场上的平凡日常除了不停的轰炸和感叹己方居然伤亡不大,居然活了下来等还有各种饮食,补给,居住环境记录,还有穿插在战争中的美好休假时光,士兵们或许很盼望的医院时光。

还有这种记录:“我们一起走着,遭遇到严重的炮火袭击。一颗炮弹在不到50码远的地方爆炸,一个女人和她的小女儿被抛到我们眼前的街道上。老百姓冲过来帮忙,卫生队的担架员很快就出现了。

……我试图忘记听到的哭喊声。我已完全处于这场战争之中,深知更糟的还在后面。”

当我们跟着他的日记好不容易回到新西兰,日记停了,作者接着叙述祖父的人生,当我们以为战争后要迎来美好,但新的麻烦出现了~更更让人心碎的是20年后,二战爆发……

《茫》读后感(五):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茫,代表着茫然,是身为士兵的“我”对战争的不理解、对未来的迷茫。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会发生战争、为什么“我”会出现在战争中,都让“我”感到茫然,脑袋一片空白。

作者伊恩·特拉福德是根据其祖父亚历克·特拉福德在一战期间的日记整理而成小说《茫:士兵日记》,里面是“我”从1916年初参战到1919年中回国的纯日记体,让读者从一个新西兰普通士兵的视角来审视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每次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方面的史料,总是在幻想自己当指挥官会如何取得战争的胜利,而往往忽略了战争所带给人们的伤害。这本日记对我来说就是当头一棒。我很庆幸作者的父亲没有按照其父的要求去把日记毁了,不然世上就不会拥有一本讲述战争是如何残酷的书籍来警示人们、告诫人们、反思人们。此书和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所著的《五号屠场》可称为“禁战双壁”:《五号屠场》写的天马行空,用讽刺的语言来贬低战争,而《茫:士兵日记》则是用写实的记录来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全文用的是平淡的叙述,用时间顺序来记录“我”这个乡间小子从新西兰辗转成为英国飞行员达到法国战争与盟军抵抗德国,战争中有炸弹、子弹、毒气,“我”记录这些场景没有用到抒情,仅仅是用的是真实。但越是轻描淡写,越是体现了战争的恐怖,它不仅摧残了肉体,还破坏了幸存人们的内心,使其盲目、茫然。

“我们一起走着,遭遇到严重的炮火袭击。一颗炮弹在不到50码远的地方爆炸,一个女人和她的小女儿被抛到我们眼前的街道上。老百姓冲过来帮忙,卫生队的担架员很快就出现了。

……我试图忘记听到的哭喊声。我已完全处于这场战争之中,深知更糟的还在后面。”

读完此书,才发现,所谓的战争,还是永远别出现才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