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文的重量:访谈四季的读后感大全

《人文的重量:访谈四季》是一本由高明勇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26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文的重量:访谈四季》读后感(一):人文重生:如何让生活焕发出诗意的光芒

人文是什么?

“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那么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以文史哲”打底的人文与文化,构成了一个价值坐标,置身其中,人也得以打量自己和打量世界。

最近读了政邦智库理事长高明勇所著的《人文重量:访谈四季》,本书是作者2020年以后对文化、文艺界名人的访谈实录,共收录了20篇,访谈对象不仅有王立新、莫砺锋、米博华、赵振宇等学者专家,还有王尧、马国川、十年砍柴等“当红”作家。

书中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当重新谈论人文”“乡愁向左,诗意向右”“生活人文化,人文生活化”“站在文脉的延长线上”,作者以“茶座”的方式让精神自由出行,受访者结合各自研究、写作心得和关注的领域产生的新问题,发现的新视角,诠释了“人文如何才能有用”这一主线,不同角度带来不同思考,成为我们摆脱焦虑的一剂良药。

当重新谈论人文

深圳大学教授王立新觉得,不能只在抽象观念里表达关怀。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米博华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评论的价值可能将被重新定义,我们须习惯多元意见展示、多渠道发声、多重效应呈现这样一个复杂的舆论环境。青年作家任彧认为,要活下去,就要唤醒内心的光明,去战胜现实生活中的黑暗。

关于乡愁与诗意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尧认为,虚构,是打开和延伸“故乡”的一种方式。作家刘明清觉得,今天的“乡愁”,本质上不是“愁”,是一种被现代性(及后现代性)包裹的精神眷恋——其指向是美丽的山川、河流、原野、故乡......而所谓诗意,是“理想”+“乡愁”。诗人、小说家黄梵认为,诗意就是在熟悉中寻求陌生感。人之所以去远方,是为了暂时摆脱眼前过于熟悉的生活,去远方寻找陌生的风物。

站在文脉的延长线上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认为,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精神内核。知名书法家盛大林认为,欲兴文化产业,先重历史资源。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王立斌认为,做大官、发大财不是书院传统,书院传统是为自己负责,为古圣先贤负责。

人文生活化,告诉我们要在生活中提升人文的分量与人文的重量,再用人文来照亮生活,最终达到修身、齐家的状态。

《人文的重量:访谈四季》读后感(二):访谈四季:看名人说人文

在高中时,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身边不少的同学选择学理科,哪怕是理科的成绩并不算出色。 因为喜欢文学,于是我没有去随大流,而是选择了文科,想着将来或许可以拿起笔杆子挥斥方遒,写出惊天动地的文字来。 虽然,进入社会后并没有如当初想像的那般,但写个小作文,还是比较顺手的。 文史哲是文科系列,文学,哲学,历史,有形而上的东西;也有接地气的史料事实,向来厚重,对过去对未来都有着不菲的价值。 人文是基于生活和社会而来,同时也反映着生活,回馈于生活与社会。 《人文的重量:访谈四季》的作者是政邦智库的首席研究员高明勇先生。而《人文的重量:访谈四季》是作者基于人文的内容,对二十来个来自文化、文艺界名人等领域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的访谈实录, 书中一共收录了二十篇,访谈对象包括王立新、莫砺锋、米博华、赵振宇等学者专家及王尧、马国川、十年砍柴等“当红”作家。也有教授,书法家,还有环保人士、杂志编辑等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诠释着他们理解的人文。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当重新谈论人文”“乡愁向左,诗意向右”“生活人文化,人文生活化”“站在文脉的延长线上”,访谈人就各自研究、关注的领域产生的新问题,发现的新视角,涌出的新主张进行了阐释、判断和评价。 比如深圳大学教授王立新就认为:我国在通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只在抽象观念里表达关怀。儒家的思想是我们的根本,我们学习的同时,也需要自省。需要重新思考生命,重新看待生活。 当重新谈论人文,青年作家任彧觉得:我们需要觉醒,而觉醒就是唤醒内心的光明。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认为,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精华就是观念文化,而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精神内核。 《人文的重量:访谈四季》这本访谈录,从传统文化、观念思想、互联网科技等多个角度解读人文的重量,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见解也就不一样,听百家言,长大智慧。 #人文的重量访谈四季#

《人文的重量:访谈四季》读后感(三):心:在焦虑时代回归,透视生活的温度与深度

心:在焦虑时代回归,透视生活的温度与深度

在这个快速变化、充满压力的时代,人们似乎越来越迷失在物质追逐的迷雾中。在华中明法出品,高明勇著作,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的重量:访谈四季》中,读者将会发现一个精神的绿洲,让人们得以暂时放下生活的忙碌,探寻那些被遗忘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中,人文精神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在书中,高明勇通过与文化、文艺界的名人进行深入的访谈,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人文如何才能有用”的问题。从王立新的学术洞见,莫砺锋的艺术理论,到十年砍柴的创作之路,这些富有洞见的对话不仅照亮了人文的重量,也为我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

书中的每一段对话,就像是时间的凝视,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在忙碌日常中常常被忽略的真理。这些访谈就像阵阵清风,抚慰着读者的心灵,让我们得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种平衡,一种安宁。

作者高明勇的文笔敏锐而富有洞见,他的问题总能触及受访者的心灵深处,而受访者的答案,如同镜子一般,反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与迷茫,同时也映照出人文的光芒。

从学者专家到“当红”作家,每个人对于“人文如何才能有用”有着不同的答案和见解。他们的观点如同多面镜,折射出一幅幅思想的风景图。这本书不仅是对话的记录,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领读者去探索、去思考、去感受。每一次翻阅,都能获得新的启迪,新的感悟。

在阅读中,我们得以深刻地认识到,在任何时代,有思想的重量是如此之重,能够影响一个时代,而人文,则是承载这重量的基石。

这部书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旅行。它像四季轮回般被划分为四个部分,如同春夏秋冬的自然更迭,每个部分都拥有着独特的气息与视角。从“当重新谈论人文”到“站在文脉的延长线上”,作者通过访谈的形式,精心采摘每一位访谈对象的智慧和见解,用文字描绘出一幅幅人文思想的风景画。

在“乡愁向左,诗意向右”的章节中,作者与各领域的学者、作家共同探讨了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乡愁或许向左延伸,触碰那些遥远的记忆与温暖;而诗意则向右展开,携带着想象与梦想飞扬。

人文的力量就在这种拉扯中显现,它不只是一种思考乡土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探索。

“生活人文化,人文生活化”则像是一瓶陈年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发醇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一顿精致的晚餐,亦或是一本破旧的书,都能变成人文思考的素材。访谈人通过与普通人的日常互动,挖掘出那些被日常掩盖的内在美好与哲理。

“站在文脉的延长线上”,仿佛站在一座桥梁之上,回望人类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同时也展望未来可能到达的新的文化境界。书中的访谈者们,用他们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示范了如何在这条延长线上,稳健的踱步,不断地探索和超越。

华中明法的这部《人文的重量:访谈四季》不仅仅是对当下人文思想的记录与反思,更是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凝视。或许,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停下来,轻轻打量那些看似微小却又无比丰富的人文细节,感受生活的温度,探索生活的深度。

或许,生活就像书中不断呼应的主题——人文的真正重量,恰恰是它对人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力,以及那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无形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