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想象另一种引力经典读后感有感

想象另一种引力经典读后感有感

《想象另一种引力》是一本由as科学艺术研究中心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想象另一种引力》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

装帧实在是太酷了,内容也很硬核,作品介绍详实到位,能够比较清晰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灵感来源,同时也能学到不少科学知识,特别的一举两得。

图是其中最喜欢的一个作品系列——“铜的化学”,很喜欢这个创作者对于科学与艺术关系的观点,艺术家现在可以利用科学观察来作为想象力的跳板,反过来,这也有可能有助于科学家思考未来的可能性,就像书名所说的,引力可能是一些想象的基础,而想象也有可能创造出另一种引力。

《想象另一种引力》读后感(二):Mesoscopic

编者溯流而上,追尋科學(Sciecia/espisteme)與藝術(ars/techne)之共祖,盖人類尌真和美之不滅追求也,此古希臘文明興發之奥義也,甚至遠迨上古時代,原始人製工時,便已關注到形式感及光洁度等非属實用之面向。長河東逝,1746年法神父Charles Batteux两分藝術與工藝,1833年William Whewell生造Scientist一詞,皆其時工業革命機械思维,旨在分類便耳,然遺毒無窮,至Charles Snow(1959)始倡两者融合,後Richard Feyman盡得其術,並於1965年摘得诺奖物理學奖大賞。今日所觀,科學藝術绝難两分(dichotomy),合則生,分則死,合則相互生發,天工開物,涡漩向上,分則株守而兔不至也。

閲讀過程中,淡淡塑膠味彌散周邊,似在提醒封皮材質,皮相法相同為多介質,内外mapping,互作表裡,嘆XYZ Lab装帧製版了得,頗具介觀(mesoscopic)耳。由此知Homo Sapiens當非天選,亦属鸿蒙間一介質,所載者為何?靈魂是也。

感謝中國國家地理圖書營銷编輯石雨薇女史贈書,Po此短評以纪之。

《想象另一种引力》读后感(三):【豆瓣荐书团】不一样的光芒

《想象另一种引力》是一本非常别致的书,富有创意的人们将科学和艺术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结合在一起,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就像一道不一样的光芒。

这本书中,各种艺术形式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解释,设置了大量彩图,让读者了解到科学和想象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作者提到了许多艺术家如何运用科学原理来创作,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同时,作者也讲述了科学家如何受到艺术的启发,如何通过艺术来表达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

除了介绍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这本书还强调了科学和艺术的相互促进。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世界上的问题。

此外,这本书让人读起来非常舒适。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同时,作者还引用了许多作品,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它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世界上的问题。这本书不仅适合科学和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也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如果读了还不过瘾,我可以推荐一下《哥德尔、埃舍尔、巴赫》。

《想象另一种引力》读后感(四):将一杯葡萄酒呈现给你

感谢鉴书团赠书=D

如何在一本书中进行一场科学与艺术的展览?

首先得夸夸这本书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自带的荧光绿书皮和字体排版都非常有设计感,铜版纸与全彩印刷穿插,线装装订可以直接摊平阅读特别拉好感。看得出出版方是用心将这本书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制作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银色铜版纸配上白色字体,容易反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阅读体验。

本书包括与十几位艺术家的对谈以及他们的作品展示,作为一个自认没什么艺术造诣的读者,粗翻目录,其中最熟悉的名字是叶锦添。由于对其他艺术家没有任何了解,又觉得艺术本身是一件离我太过遥远的事物,一开始甚至会担心能否看懂。然而阅读过程中发现其实内容非常有趣,对话的形式让文字变得更易理解,也解释了每个艺术家创作艺术品的初衷,很多时候我还意犹未尽地继续去搜索他们其他信息和作品。

阅读这本书就像看一场非常盛大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同一主题的艺术展,正如相比一些堆砌巨大又绮丽炫目的作品的展览,我更喜欢能引起共鸣的展览。无论是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无意发现艺术性的科学家,还是在艺术创作中有意引入科学学科方式的艺术家,最终的成品都让人惊叹不已,让人感叹科学和艺术是多么美妙又和谐的存在。我从未想过岩石的薄片能如此多彩绚丽,也从未理解过宇宙大爆炸的回声,而如费曼所说“整个宇宙存在于一杯葡萄酒中。”,本书现在将这杯葡萄酒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也能一品其中滋味。

《想象另一种引力》读后感(五):科学启迪艺术,艺术诠释科学

整个阅读过程很享受,仿佛线上逛了个展,很沉浸地徜徉在科学与艺术海洋中,感受完美宇宙的逻辑秩序。天文学家研究大宇宙的天体和谐,艺术家研究小宇宙的人体和谐。科学和艺术犹如一根藤蔓的两股,缠绕着共同生长,攀缘向上,求知和审美的统一性发扬光大。

本书是关于14 位先锋的跨界探索者的访谈,他们都是极富创新的“多栖人士”,对话问答的形式了解他们切身的实践经历,感受他们狂放的想象能力、极高的审美趣味、严谨的科学实践经验、独特的哲学思考视角以及对科学、艺术融合的绝对热忱。科学家们用艺术的可视化加工方式去阐述最前沿的知识,去传播科学,让更多的受众了解事物真实样貌;艺术家们在自然的力量和其中蕴含的自然法则中获取无限创意源泉。

最感兴趣的是气候政策分析人员Julie Sperling的经历和作品,我本身非常支持环保事业,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也在尽量影响身边人,但收效甚微。看到Sperling选择用马赛克艺术表现气候变化和当代社会之间的联系,真的很惊喜。科学帮助我们理解问题,开发解决方案,而艺术负责打动人心,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传播媒介,可视化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更直接去面对环境问题。

最后说说书籍设计和纸张选材,荧光绿的书封非常吸睛,本身就很有艺术气息,与此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太臭了,拿回家散了10天,还是一股刺鼻的气味,毫不夸张说我全程是带着口罩阅读的。貌美和舒适两者不能顾周全时,希望优先阅读舒适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