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达·芬奇画传》读后感100字

《达·芬奇画传》读后感100字

《达·芬奇画传》是一本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75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达·芬奇画传》读后感(一):装祯不是一般的好

对弗氏来说 这本书也就算一篇小品论文 从达芬奇的一个梦解析他的恋母情结 以及他对于艺术和科学研究的暧昧态度 也涉及到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分析 理论不是很系统全面 有的甚至有些偏颇 但再版的版本注释都很全 可以看到弗氏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使心理史学中的达芬奇展示出他作为一个天才的动机

装祯非常好 大32开 插图众多 整本全彩印刷

另外豆瓣页面上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 不知是谁这么不负责任添加的

《达·芬奇画传》读后感(二):如果一直是对的

这本书在我们学校图书馆里分在了人物传记的那一块,但个人认为,严格意义上说,它属于学术类文本,心理学的。我从很早以前大概是初一的时候就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了,读过少数的心理学相关书籍,但直到现在才真正接触到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列奥纳多·达·芬奇想必不会有人陌生,可以说他真的是一位全才。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或是建筑设计他都有着杰出的成就。世人普遍称他为伟大的人。但在书中弗洛伊德再一次告诉我们,就算是伟大的人也不只是一个“冷淡的、陌生的理想化人物”而是一个“遥远的、和我们同类的人”,不能“为了幻想而牺牲了真理”。在这本著作中,弗写到:综合那些给他打上失败的惨痛烙印的因素研究他为成长所做出的牺牲,这样做并不会妨碍他的伟大。同时,这本书在问世时也受到了严厉的指责。他给出的观点或许并不一定正确,但确实给了我们一个理解达·芬奇的新的视角。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要花精力去阅读一个有明显错误的观点著作,我想,正是因为他的错误我才更希望去阅读它。一生中做了无数对的事情,还是会有点疲劳的(:з」∠)_

还有必须提的一点是,这本书在我国原只有英文的再译版(原德文版),但这本是德文的原译版装帧设计非常好,每一页的背景都是旧书的形式,翻开第一页就像是一部老电影的开篇一样,感觉非常好。书中译者精选的达·芬奇的作品或草图也给读者对达·芬奇的印象提供了不错的依据。

《达·芬奇画传》读后感(三):画家、科学家、天才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作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芬奇镇,达•芬奇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当时,父亲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美杜莎。这幅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父亲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妖怪,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你把画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父亲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14岁的小芬奇送到佛罗伦萨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达•芬奇在20岁时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生活的不可知性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吸引,又把这个神秘的不可知性加以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达•芬奇自己没有受过书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师。为了认识自然,认识自己,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不遗余力地探索着。他反对经院哲学知识,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达•芬奇采用科学方法去进行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方法,后来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最基本方法,为后来爱因斯坦、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在佛罗伦萨接触并感受到了各式各样机械系统的神奇后,从此,达•芬奇对机械世界痴迷不已。这段经历开启了艺术巨匠达•芬奇的大门,也开启了科学巨匠达•芬奇的大门。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达•芬奇提出了连通器原理;他认为一个抛射体最初是沿倾斜的直线上升,在引力和冲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线位移,最后冲力耗尽,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运动。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发展了杠杆原理,他指出了“永动机”作为能源的不可能性。达•芬奇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他还根据高山上有海中动物化石的事实推断出地壳有过变动,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明。

为了认识人类自身,达•芬奇对人体骨骼、肌肉、关节以及内脏器官进行了精确了解和绘制。达•芬奇在生理解剖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人体各部分的构造。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他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后来,这些得到科学证实。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最奇妙的是,达•芬奇还设计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脏修复手术。有了对人体的这种深入了解,达•芬奇在手稿中绘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在建筑方面,达•芬奇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他设计过桥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筑。在城市街道设计中,他将车马道和人行道分开,设计城市建筑时,具体规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宽度。米兰的护城河就是他设计和建造的。由他经手建造的一些水库、水闸、拦水坝便利了农田灌溉,有些水利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了军事领域。他发明了簧轮枪、子母弹、三管大炮、坦克车、浮动雪鞋、潜水服及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滑翔机、扑翼飞机和直升机、旋转浮桥等等。

达•芬奇长达1万多页的手稿(现存约5000多页)至今仍在影响科学研究,他是一位现代世界的预言家,他去世时留下的大量笔记手稿被称为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真正的百科全书。在他的科学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车的影子,他点燃了现代汽车发明灵感之火。达•芬奇还将弹簧巧妙地运用在钟表设计上。后来大型钟表采用的原理,就是出自达•芬奇的设想。此外,乐器、闹钟、自行车、照相机、温度计、烤肉机、纺织机、起重机、挖掘机……达•芬奇曾有过无数的发明设计,而这些发明设计在当时如果发表足可以让世界科学文明进程提前100年。水下呼吸装置、拉动装置、发条传动装置、滚珠装置、反向螺旋、差动螺旋、风速计和陀螺仪……,达•芬奇将他无数的奇思妙想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上,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三人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的高峰,仅绘画而言,则达到了欧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达•芬奇最为突出,被称为巨人中的巨人。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独一无二。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像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其代表作肖像画《蒙娜丽莎》、壁画《最后的晚餐》和《安吉里之战》,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达•芬奇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绝高的绘画艺术,其最著名的作品还有《岩间圣母》、《圣母子与圣安娜》等。在达•芬奇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其特点是:观察入微,线条刚柔相济,尤善于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影的微妙变化,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素描作基础。其艺术理论是文艺复兴时代重大的理论成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