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花都巴黎的作文600字

关于花都巴黎的作文6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花都巴黎的作文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巴黎圣母院,小时候捧起那本厚厚的精装书时就曾经进入过的那个古典气息馥郁的世界。如今巴黎圣母院的电影再次引领我进入它的存在。当然,这次不只是中世纪欧洲典雅而庄重的建筑和风格各异的社会人物,还有在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善恶交织的人性,以及雨果这位文学巨匠以灵魂发出的声音。

电影开始的背景和色调很好地衬托出了巴黎圣母院的凝重,苍凉的气氛。美术布景的方式使得全剧如同一幕色彩洋溢的古典舞台剧。虽然剧中穿插了大量流行音乐却没有和充满几何图形规则美的古典建筑产生冲突感,反而是相辅相成。波西米亚女郎优雅的舞姿和那些游民们充满生活气息的舞蹈极富美感,显示出极为浓厚的艺术氛围。

电影的情节也是跌宕起伏,在原文的基础上有一些缩减和删改,但无疑使整部电影更加饱满。雨果被人们称道的原因之一正是他在小说中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塑造出的性格鲜明,极有代表能力,有血有肉而且细腻丰富的人物。而演员们生动的表演也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每到经典镜头时总是可以调动起观众的情感变化。菲尼斯这类花花公子以及神父这种表里不一的小人自然是刻画地入木三分,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在卡西莫多受刑时那些将人性的丑陋与肮脏一面完全暴露出来的社会上的各式人物们的性格,通过寥寥几个动作和语言神态同样成功刻画出来。纷争自然是精彩纷呈,但在原著中最经典的结尾场面同样在电影中还原。只是原著中是经年以后,人们在地下室中发现两具抱在一起的骸骨,一具骨骼变形而丑陋,当人们伸手想去触碰时,他们便倒下化成了灰尘。而电影中是卡西莫多在已死去的爱斯梅达拉身旁睡去,静静等待死亡。同样歌颂了钟楼怪人不顾一切的坚守和对爱斯梅达拉深沉如海的感情,令人扼腕叹息。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和钟楼怪人同样名字的诗人。卡西莫多,意大利隐逸派诗人,在二战前他便开始反法西斯工作,在当时站在了全国的对立面。而在意大利战败之后,整个国家被千夫所指之时,他又站了出来。他没有为意大利辩护什么,他只是在他的诗歌中,一遍遍讲述意大利蔚蓝的河流之上,没有尽头的帆和桅杆;背街的巷子里,回荡着晚风、煎鱼的香气与手风琴声。他没有指望谁来原谅,亦或是理解他的意大利。他只是在诗歌的世界里永恒地刻画着,守护着他的意大利。尽管二战后他成了战败国中的胜利者,但他仍未停止写作,直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病床上沉疴不起,直到死去。现在想起,他和钟楼怪人何其相似。愿意用自己的全部去守护自己珍视的东西,不顾外界,不顾结果。结局却也是惊人的相似,同样早已消逝,但却在人们的心中活着,甚至永存。

我想不止是人性的善恶,美丑,还有的是真情与虚假,高尚与卑微的对立,以及作者对整个社会的控诉。卫队长菲尼斯的虚情假意,卡西莫多的赤诚之心。那些社会上流人物撕去假面后的丑陋不堪,与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乞丐的真诚,愿意以生命的代价保护爱斯梅达拉。或许描写身为神父的克洛德的贪婪,也夹杂着作者对当时的宗教的嘲讽吧。正是因为这些永恒的话题被囊括在这样一部小说当中,使得它早已不仅仅是一部从文学层次而言的经典,更是那个社会的写照,已然成为不可磨灭的经典。

越是安逸的社会,表面富奢实则腐坏的社会,越是需要这样振聋发聩的声音,讴歌着美好纯净的情感,控诉着虚假和丑恶。雨果将那个社会的面具撕下给我们看,所以我们才能了解潜藏的肮脏角落。而现在,还有谁的笔能将如今的面具撕下,让我们看看繁华之后的东西,纵使会付出血淋淋的代价,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真实,整个社会,人性的真实。

不管作者怎样讽刺社会与现实,结局终是一个悲剧式的美好。作者也是更加热爱这样纯洁真挚的感情和执着的坚守的吧。所以在看透了丑恶之后寻找到的美好,尽管掺杂着悲情的痛苦与无奈,但仍旧是弥足珍贵。

第二篇

今年暑假,我在学习后的空余时间,观看了著名作家雨果的第一部著名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位丑陋的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养,做撞钟人;而外貌正经的神父克洛德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后,被她的美色诱惑的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途中被弗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梅拉达因而爱上了弗比斯。但弗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洛德刺杀,但没有死。克洛德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了救爱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与卡西莫多大战,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洛德从教堂顶楼摔到地上,最后卡西莫多抚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殉情。

我的感受:

爱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它会使人变得疯狂,作者用他惟妙惟肖的写作手法描述了生性善良、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也描述了内心阴险毒辣,为满足自己的欲念不择手段的克洛德、内心善良,不愿伤害艾斯梅拉达的卡西莫多。

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也看到了卡莫西多善良的一面。在文中,卡莫西多从未告诉爱斯梅拉达他喜欢她,但卡莫西多为爱斯梅拉达所做的一切足以证明卡莫西多是真的喜欢她,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卡莫西多为爱斯梅拉达殉情,足以传达出作者想传达出的思想,这是一种对于世俗之美的深刻思考和反省。

第三篇

1831年2月,雨果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那样一个教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代,他呐喊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在现代这样一个物欲充斥的社会,它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丑,他聋,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命运的不公,为此他失去了被爱的权利。他时常用类似野兽的声音支撑起一个被遗忘的灵魂,为人们显示他的存在。然而当面对美丽的吉普赛姑娘艾丝美拉达时,他的那句“我笑的时候更丑,不过只要开心我就笑”“让你害怕,我很难过”,让本想嘲讽他的我如此难受。

他的尊严随着神父的手指向下弯曲而一起跪下了,却在艾丝美拉达那里找了回来。当卡西莫多不顾一切地将奴役他的神父从艾身上拉开时,他站了起来——顶天立地。

当屏幕上显示剩余时间为31分55秒时,全场因为卡疯狂地敲钟而哄堂大笑。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我相信,艾在那一刻展示的舞姿最真诚、最纯洁,没有任何功利,因为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外表丑陋却值得信任的灵魂。他伟大得让艾在那一刻足以淡漠生死;

当钟声齐鸣,当卡西莫多以他特有的方式尽情敲钟时,那一瞬,他与我们没有什么两样——他不丑,他不聋;

当钟声传遍整个城市,当艾惊恐地离开,当他依旧旁若无人地在绳索上跳跃时,我感到了他的快乐与充实。“疯狂”的他在那一刻不再受人指使,不再是阶下囚,不再受人嘲笑……他拥有了自己的世界。

卡西莫多从未想过要占有艾丝美拉达,那份超出男女卿卿我我的大爱,用艾的话说就是“他太老实”。那几束漂亮的白花和一句让人心酸的“这花是他给你的”,让我热泪盈眶;不断出现的“行行好吧”让物质上的瘦骨如柴与卡西莫多精神上的丰实对比地如此强烈;众人强行破门之际,凛冽的寒风与卡西莫多千方百计所铸造出的人性的温暖,让艾在教堂、也是在人间的最后一个夜晚如此动人……

容颜太美,会把努力遗忘。

艾丝美拉达说他可怜,而我却不这样想。虽然他御敌的椽子成为众人利用的工具,尽管他看到艾的倒地无助地伸出双手,高喊“没戏了”,但他懂得一切因道貌岸然的神父而起并给了他应得的下场;艾的出现让他悟到“生活多美”。在坟墓中,灵魂的高贵与平庸是没有区别的,但一个灵魂紧紧抱住另一个灵魂的真诚和化作尘土的凄美,让我忽然意识到,也许他们应该去天堂,那罪恶的社会岂是这等纯洁的灵魂安身的地方。

卡西莫多,你可知道,在这世界上,没有哪种爱的名字叫卑微。

第四篇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巴黎圣母院》这一本书。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着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剧命运剖析了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

雨果在其代表作中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一群 性格鲜明生动、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如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的爱斯梅拉达,外貌奇丑无比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的卡西莫多,道貌岸然的副主教费罗洛等等,这些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剧命运扣人心弦。

这本书中有很多恐怖且悲剧的事情。

第五篇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写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这部小说是以中世纪的巴黎为背景,揭示了禁欲主义压抑下的人性的扭曲。

故事发生在十五世纪的法国巴黎,爱斯美拉达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子,她白天靠卖唱为生,晚上就和乞丐王国的穷苦人住在一起,爱斯美拉达倾国倾城的容貌,却给她带来了杀身之祸。当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因劫持爱斯美拉达被绑在广场上的转盘上示众,惨遭鞭打,口渴难忍时,爱斯美拉达却不计前嫌的给他喂水,卡西莫多爱上了这个善良的姑娘。爱斯美拉达爱上了曾经救过她的弗比斯,在和他幽会时,邪恶无比的教主克洛德刺伤了弗比斯,但法庭确认为,爱斯美拉达是凶手,在她被送往绞刑的路上,卡西莫多救下了她,并把她藏于圣母院。国王的卫队开始进攻圣母院抓回爱斯美拉达,最终,爱斯美拉达被绞死了,而卡西莫多把真正的凶手——克洛德从圣母院顶层扔了下去,自己却在爱斯美拉达的遗体旁自尽。

这部小说使用对比的手法,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是在于美与丑的对比;卡西莫多和克罗德,是善良和邪恶的对照;弗比斯和卡西莫多,是虚情假意和坚贞不渝的对照。卡西莫多虽然丑,但却心地善良。克罗德虽然受人爱戴,但他却有一颗虚伪、邪恶的心。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知道了:如果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虚伪的心,那怎么装扮都是丑陋的。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第六篇

今天,我读完了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是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在2004 年拍成电影,这本书就是——《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讲述了复杂的人性世界中阴暗和善良。16岁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能歌善舞,与她那只聪明绝顶的小山羊是美丽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欲主义盛行的年代,这样一朵花朵般的生命却在中世纪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下令人惋惜的陨灭。

20岁的乔众人卡西莫多奇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使他在生活中处处遭到到遗弃,先是亲人的遗弃,社会的遗弃,虽然如此,但是外表丑陋的他有一颗纯洁美丽的心。而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弗罗洛也爱上了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但是他的爱与卡西莫多的爱有着天壤之别,弗罗洛是个道貌岸然、内心扭曲的伪君子。

雨果描写了灵魂被可怕扭曲,充满了自私的占有欲和邪恶与至高无尚的权利结合在一起,破坏力更大。他从悲天悯人的姿态,从人道主义的立场揭露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反人道本质。这是一本世界名著,是人人必读的书。

第七篇

单纯地去欣赏法国那座神圣气派的圣殿——巴黎圣母院,很难把它与雨果笔下 15 世纪法国专制社会下那 种种 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抗衡联想在一起。然而,正是在雨果的笔下,圣母院的光辉映射出人性中深沉的爱,却留下之后欲望压抑与权利迫害的阴霾。

听惯了王子与公主的美丽神话,看腻了才子与佳人的纯美传说,《巴黎圣母院》中爱斯美腊达与卡西莫多之间真切的关怀与帮助 却 毅然唤醒了那些迷醉在凄美爱情的人。这段真情真意 的爱 ,或许在某种意义与所谓的爱情相去甚远 。 没有两情相悦,没有成双成对,没有生死离别,有的只是女主人公在众人的讥讽与咒骂中 , 忿然走上鞭笞台怜悯敲钟人的一罐水,有的只是敲钟人面对主教的淫威与权利的残暴,不顾一切的奋力保护他心中最美的“天使” , —— 这 难道这还不够吗?在人性遭到毁灭,权利、残暴、私欲充斥的社会里,在温情丧去,虚伪、浮华、冷漠肆意横行的岁月中,这份单纯的思情与友善显得尤为可贵。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中,善良的萌发瞬间融化了人间的冰霜,升华为生存的希望。这段朝夕相处的钟楼岁月无疑与专利国家机构的黑暗形成 鲜明 对比,成为整部小说中最为感人的部分。

正如 细 品一杯香茗 一般 ,有甘润清香,也有淡淡的苦涩荡漾心间。了解这本书的人都会对这样一位人物感触颇深。他本性可称得上善良,收养了相貌奇丑的卡西莫多,博学多识,信仰虔诚,但刻板的信条压抑了他对感情与正常感性的需求,他一再压抑着自己,可自从他遇见了年轻俊俏、风情万种的爱斯美腊达之后, 内心深处残存的爱与虚伪交织着 ,走上了人性两种极端的自我毁灭的道路:要么占有,要么就置于死地。这便是书中令人唾骂却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大主教弗罗洛。他痛苦地深陷于无法自拔的欲望中,在遭到拒绝后,他走向了对欲望对象的迫害。而他之所以能毁灭了爱斯美腊达,主要是由于 虚伪神权与专制政府的黑暗勾结 ,他们联合实施了这场迫害,酿成了女主人公的悲剧。在可怜又可敬的女主人公身上,雨果不仅书写了灿烂的人性美,更深刻的揭露了中世纪专制社会的阴暗。

一件平凡的事,看似平凡,实则深刻奥妙;一种并不美丽的爱,看似丑陋,实则真诚;一座堂皇的宫殿,看似高贵,实则虚伪;一本厚重的书,看似夸张怪诞,实则洋溢激情。《巴黎圣母院》正是这样一部旷世杰作。

第八篇

《巴黎圣母院》一书是法国作家雨果著作的,法国巴黎圣母院这样著名一半就因为这本书。

这本书是中外名著榜中榜,是艺术上最完整,是最完美的小说,有人曾经评价它像一座雕塑那样的完美无缺。

看完这本书,书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人见人爱的纯真美丽的姑娘爱丝梅拉达、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而心地善良的卡西莫多,人面兽心阴险毒辣的宗教鹰犬弗罗洛……

书中的故事奇异非凡:选丑大王的狂欢节,奇迹丐帮的生活,聋子法官开庭制造冤案,行刑场上母女重逢,丐帮攻打圣母院……

读完这本书,我的眼前浮现出了那巍峨壮美,气势宏伟的巴黎圣母院,也觉得雨果在这本书里倾注了他对圣母院深厚无比的爱慕之情,仰慕之心。

我感慨巴黎圣母院中发生了那么多事,而它却像一位母亲一样保卫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难怪雨果那么喜欢圣母院。

从一个一个扣人心弦的小故事,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就像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以圣母院为中心,出现了一幕幕场面,就像圣母院墙上刻着的那两个神秘的希腊字:“命运”。

这部小说改变了圣母院的命运,使许多人去参观它,能有这么大的能力,这部小说真不愧是:“中外名著榜中榜啊!”。

第九篇

一提到巴黎,人们就会想到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1345年完工,历时180多年,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欧洲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因而闻名于世。很多人知道这座古老的教堂是因为电影《巴黎圣母院》,这部电影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第一部同名浪漫主义小说。正是这部电影,让巴黎圣母院名扬天下。

影片描述的是发生在十五世纪法国的故事。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阴险、狡诈,想得到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孩爱斯米拉达,在得不到的情况下,就不择手段地残害爱斯米拉达,要置她于死地。在法庭上散布谣言,把她说成是“女巫”、“杀人犯”。面貌丑陋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在爱斯米拉达行刑时,勇敢地去营救。卡西莫多虽是舍命相救,最后爱斯米拉达还是被绞死了,卡西莫多知道这一切都是副主教克罗德造成的,愤怒地把他从教堂的楼顶扔下,自己则找到爱斯米拉达的坟墓,躺在她身边,和她一起长眠了……

电影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友爱互助、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在这些衣衫褴褛的人民中,爱斯米拉达受到保护、尊重,而在那个有“教养”的“文明”社会中,她却受到残酷的迫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表不能代表内心,内心的美丽善良才是真的美丽。

第十篇

我读过许多书,但记忆最深的,还是巴黎圣母院。依此有了这篇名著读后感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埃斯梅拉达,她长得漂亮动人舞姿也非常美丽。这时,弗罗洛一下子对埃斯梅拉达着了迷,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送水给卡西莫多喝。我不禁为埃斯梅拉达的善良而感动,在别人都在辱骂,诅咒卡西莫多的时候,她居然有勇气去救一个曾经抢过她的人。她虽然贫穷,但有着一颗许多富人没有的善良而高尚的灵魂。卡西莫多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两人约会时,弗罗洛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这部小说表现出了强烈的美与丑的对照。副主教克罗德虽然外表严厉而庄重,博学多识,心理却有着严重的疾病。而外表畸形的卡西莫多,却有着纯洁而高尚的心灵。一个是恶魔——克罗德,而另一个却是天使——高尚的卡西莫多。这正表明外表的漂亮不能代表一切,而心灵的美更为重要。拥有着天使般外表的人不一定内心就慈善,而外表丑陋的人也不一定是一个恶魔。外表的漂亮只是暂时的,而心灵的美才是永恒,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不管他的长相如何他都是美的。而在这部书中集内在美与外在美与一身的埃斯梅拉达即纯洁漂亮,能歌善舞,又有着善良的心,但红颜薄命,最后惨遭副主教克罗德的毒手。在说说卡西莫多,他是个尊敬长辈的,作为克罗德的养子,他对养父必恭必敬。但在正义和良心的驱使下,他不顾克罗德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毅然杀了养父。卡西莫多也是正义的化身。

表面上的美与丑,这是一个人类天天都在讨论着的话题,而有多少人深入地观察过一个人心灵的美与丑呢?爱美是人的天性,而人们不也总是被表面的美所迷惑,对内在美置之不理吗?外表的漂亮只是暂时的,而心灵的美才是永恒,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不管他的长相如何他都是美的。

内在美与外在美,这个人类永久的话题,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