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读后感摘抄

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读后感摘抄

《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是一本由杨枫著作,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9.00元,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读后感(一):中国科幻大事件!它入围了2023雨果奖

大刘曾经说过大意如下的话:中国科幻需要爆火的电影和央视播出的高收视率的电视剧这两样圣物。现如今,得益于大刘,这两样圣物都有了,中国科幻得以进入大众视野。然而,中国科幻远不止一个刘慈欣,《中国科幻口述史》这本书就通过与7位中国科幻领军人物的访谈,梳理了中国科幻的脉络,史料价值较大,我猜这也是它能提名雨果奖的原因,对中国科幻感兴趣的读者不容错过。 最早接触科幻,可能要算小时候看的电影《海底两万里》,电影分上下部,看完上部隔周才会播下部,以至于我只看了一个上部,鹦鹉螺号潜艇和尼摩船长的故事,一直让我惦记到现在,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把宝剑

《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读后感(二):刘慈欣:原来《三体》讲得完全不一样…

没有想象力的人,是灵魂的残废!

流沙河说这话时,一定是带着愤怒和怨怼的,

对曾经历的荒诞

赫拉利则稍显温和:想象力改变世界!

他认为智人之所以登上生物链顶端,

走出非洲,走遍世界,走向太空

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用想象力创造了双重世界:

现实世界之外的想象世界

《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读后感(三):中国科幻口述史读后感

获悉这本《中国科幻口述史》真是大喜过望,回首过去,我本人从2000年上初一开始接触《科幻世界》,至今已经23年了,我记得那年的杂志上就有大刘《流浪地球》这篇作品,也算是开启了我的科幻之路。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初中高中那几年,住在学校,晚上宿舍熄灯以后,就总是打着手电筒,坐在床上,头顶被子,翁在被窝里,看《科幻世界》看到很晚,那段时光无疑是充满快乐的,至今回忆起来都觉得特别开心,每每读到一些千奇百怪的科幻idea的时候,总是经不住“哇,原来这么神奇呀”的惊叹声!再后来到2006年《三体》在科幻世界杂志的首次登场,再次让广大科幻迷们集体欢悦!中国科幻到现在,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在最近几年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的电影上映,大获成功之后,可能对于普通路人才真正逐渐了解到中国科幻原来也可以这么牛啊,不仅仅是美国好莱坞能做到,咱们中国电影人也能做到!我觉得这就是最欣慰的一点,让中国科幻真正的走向广大群众,而不仅仅是之前的一小撮科幻迷。当前,我最最期待的就是,统一三体宇宙的IP版权管理,由更多的科幻作家或相关行业人员创作更多的作品,包括小说、游戏、漫画、设定集、周边、玩具、电视、电影、动漫等等,由版权方统一整个三体宇宙设定框架,这是我最期待的,希望在未来10年能够实现,我也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中国科幻真正的走向世界。在此我也很期待能够获得这套《中国科幻口述史》,本人作为中国航天科研人员,我们会持续在航天领域发力,太空电梯、深空探测、载人航天、月球基地等等都不是梦。

《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读后感(四):科幻名家对话:科幻河流的无限想象

《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撰写的是对活跃在四川的十名科幻界元老进行访谈口述,该书一经出版便获得第9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非虚构作品金奖”,第29届银河奖“最佳相关图书奖”。

此书在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关注,八光分文化决定推出四川属地以外的中国科幻功勋人士的口述史,为此筹备了整整五年时间,期间克服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困难,在各界老师帮助下,重新推出《中国科幻口述史》,为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献礼。

这也是《中国科幻口述史》的前身。

《中国科幻口述史》总共要出版三卷,本书是第一卷,书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中国科幻历史上功勋卓著的科幻名家进行访谈,收录了杨潇、谭楷、流沙河、王晋康、吴岩、刘慈欣、姚海军七位中国科幻名家的采访口述,展现了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壮丽诗篇。

访谈录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由衷敬佩的是杨潇老师。

杨潇,航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军工厂的技术员,之后朦朦胧胧的进入《科学文艺》当编辑,这是一次神奇的阴差阳错。

她独立带队《科学文艺》并带着其走出出版行业低谷,从《科学文艺》更明《奇谈》再到《科幻世界》,把《科幻世界》办成了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杂志,《科幻科学》在世界享有盛誉,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杨潇获得“终生成就奖”,天道勤酬,她真的当仁不让。

科幻在中国发展已经过百年的时间,期间历经坎坷,在一代代科幻人的努力下,中国科幻文化探索生生不息,科幻的种子也定能在广袤的土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用科幻搭建,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刘慈欣

《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读后感(五):从听故事到讲故事,科幻工作者自述中国科幻的前世今生

任何艺术类型都有其一定的生命周期,不断的经历轮回和发展,在发展繁荣时不断展示着勃勃的生机和向上生长的源源动力,展示着艺术之美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对人们心灵和审美的再塑造,而当繁华落幕,又会利用积攒下来的能量孕育着生长的力量,厚积薄发,期待下一次再展辉煌。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和《三体》无疑是这次中国科幻崛起的导火线,当人们有感于流浪地球那恢弘的场景设计和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獨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怀时,中国科幻完成了从追赶世界到自成一派的华丽转身,中国科幻也给世界科幻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积极的贡献,更多的科幻作家积极投身科幻创作将数千年中国的文化积淀融入宏大的想象格局,为中国创造添上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本中国科幻口述史的出版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波折,感谢八分光文化执着的努力和坚持使这部作品成功的出版,也填补了中国科幻史学研究的空白,对于这卷涉及的7位新老作家和科幻杂志工作者,我们怀着深切的敬意聆听他们讲述中国科幻发展的过往,既是一次巡礼也是一次检阅,了解历史才能鼓舞斗志,将中国科幻这面大旗插到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髙峰。

作者化身“科幻邮差”采用对谈的方式回顾了近几十年中国科幻文学走过的路,包括《科学文学》到《科幻世界》三更刊名的故事,科幻银河奖的命名始末,这些年不曾停歇的国内外的诸多研讨会,展现了科幻文学交流的无国界属性,还有数不清的杂志社,电视台,文字工作者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科幻事业做着或多或少的卓有成效的努力,看着一张纸照片里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面庞和他们为能够投身自己钟爱的事业流露出的真心的笑容,不禁感慨良多,感谢这样一个时代,感谢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