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读后感锦集

《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读后感锦集

《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是一本由晏菁著作,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5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读后感(一):从容自信陪孩子成长

最近被曲线女儿刷屏,孩子怯生生的样子看得我心疼。

作者带孩子去旅行,在过程中写了很多文字,温暖又治愈。

从书中我看到了作者从容豁达的心态,正确的三观,这种理念教育下的孩子,一定很优秀吧。

作者前期跟我心态差不多,一心只想往前冲,追求自己卓越,对养育孩子也很迷茫,用心学了很多理论,看过很多育儿书籍,还去考了证书。但是用处都不大,带着孩子旅行看世界,给孩子无穷的爱,用心聆听他们,才是最好的养育状态。

作者认为亲子关心应该是相互滋养的。

我们教育孩子长大,我们也从孩子身上获得感动和收获。

1、告诉孩子,爱家,也爱更辽阔的世界

我们喜欢旅行,因为喜欢变化的世界,但是家里也有温暖的瞬间,作者把家里所珍惜的每一个瞬间和每一个角落都写下来,留给孩子,她写了书桌、房厅、甚至读过的书。

2、走到尼泊尔,告诉孩子心胸要容得下每一处差异

在广阔的文化中,感受到文化差异、财富的差异。作者参加了跳伞的项目,告诉孩子们要成为自信独立的女子,一直保持冒险精神。

3、面对宗教文化,要学会包容

到了云南藏区,听到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教育孩子要知道,一家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会有千差万别,每个人都希望以自己的标准改变对方,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大家都不开心,最好的改变是彼此发自内心开始的旅行,放下自己接纳对方。

《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读后感(二):把眼睛和手脚还给孩子——读《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

生活是一把扬沙,会将孩子眼睛里的光一点一滴遮盖,我们常在想,时间是什么?长大是什么?什么是幸福?为什么人会死去?……这些看似是哲学问题,实质也是人文与心理问题。当孩子开始认识复杂世界的时候,他们关心的问题往往也是这些基础而富有哲理的问题。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那么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为孩子们减少扬沙的侵蚀,我想是每一个父母都乐意之至的事情。

所以,为了他们将来有个好未来,拼命赚钱,找大城市居住,买学区房;为了他们将来人前露脸,各种培训班,兴趣班、特长班……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大家都这么做,未必正确,也许高质量的陪伴,开拓眼界、认识世界、培养独立自主的认识和观点才是父母应该要做的。

在这方面晏菁给出了很好的示范,中国人一向不擅长表达情感,但是直抒胸臆的表达往往是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历史上有名的《曾国藩家书》,近现代的的《傅雷家书》,家书传递了家族价值观与教育观。

晏菁的《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其实是一本实践陪伴书,也是一本家庭出游游记。作者带领着女儿进行一场场亲自旅行,开启一段段不同经历,让孩子们在游历与体验中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父母、认识社会。

在旅行的途中,他们有过艰险,比如孩子生病这类“小事”,孩子从火车缝隙掉下火车站台这种大事,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在旅行途中讲述父母辈的经历和过往,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让他们懂得珍惜。

88封信,娓娓道来,亲切、真诚的描述,自然感情的流露,这一切赋予了教育本应有的本意。读着一篇篇信件,看着一个个或长或短的回复,我们知道,人与人是思想和意志是不一样的,交流是我们心灵绿洲充盈的关键。

读一读这本书,将属于孩子发现美好的眼睛,采取行动的手脚还给他们,让他们自主、自立,从而去自强。

《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读后感(三):关于富养女儿的八十八封情书

曾几何时,作为一个女儿,当我面对我和妈妈的关系的时候,我总是在亲子关系的误区里徘徊。分歧的根本原因还是在我们相处的模式上,在这相爱相杀的二十多年里,我们曾经亲密无间形影不离,但是最终还是和平常母女一样走上了互不理解和水火不容的老路。经常我会觉得自己是十足的失败者,因为作为女儿我连最基本的亲子关系都处理的一塌糊涂,感受不到亲情。我的母亲也很悲伤,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作为母亲是多么依恋自己的孩子,并且渴望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知道自己浓郁厚重的爱,哪怕这种爱不被孩子理解也要一意孤行的执着。

成为母亲后我开始学习并且理解运用母亲这个角色,当然,可能因为我家里只有一个儿子,我对亲子和家庭教育以及妈妈这个角色的想法释然了很多。所谓的感受其实很难用语言去表达,但是我真实的在这样的角色里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并且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在回味了我自己的亲子(主要还是母女)关系后,我还是想要去在学习和调整中去改变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我想,每个在陪伴教育孩子中的家长都可以抽出细碎的时间来阅读这本书,不管是从形式还是内容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每个在情感中有想法有追求的人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在这八十八封情书里,零零散散细碎的言语真正讲清楚了一件事情:

到底什么才叫富养?什么才是所谓的富养女儿?

不管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在我们的人生中,读书和旅行也许是每个人心中文人墨客乐趣所在,比较羡慕作者的观点是“在旅行中养育”,也许就这一个观点就已经领先很多家长了,在培养孩子的知识的同事,也在不断地提升孩子的眼界,同时也不惧怕孩子去面对未知的世界,作为母亲视角我也只能用佩服来形容,这样的格局我们也很想拥有,但是沉重的生活压力和日常的琐碎让我们寸步难行。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学习这样的母亲的精神,在这八十八封代表着爱和牵挂的情书更是母亲一直在耳边涓涓叮咛的温柔声音,认真细致又有穿透力。她会收到女儿的回信,也许这是母亲和孩子之间最亲密的真心。如果你有心,也可以开始动笔给孩子写一封只属于你的情书,精神的财富值得家人用心品味珍藏。

《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读后感(四):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不能缺席的。于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最真切的爱。

儿童文学作家晏菁在《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一书中,选取了88篇亲子旅行家书,展示了她陪同两个女儿出游、成长、认知世界的过程,文字中蕴含着浓浓的母爱,读来满是温馨和甜蜜。

每次旅行有哪些可以值得记忆的呢?路途上的辛苦奔波,不期而遇的风雨,垂涎已久的美景佳肴,旅途困顿中发现的一株小花……在晏菁写给女儿的家书中,她用极为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她的所见、所感、所悟,有惊讶、有惊喜、有满足。读这些书信的时候,仿若你就是那个家庭旅行团的一员,全程参与了出行的过程。

从潼南、重庆、成都到北京、云南、台湾,再到越南、新加坡、澳大利亚,晏菁带着孩子出行的地方越来越多、旅途越来越长,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从开始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变成对自然、对社会的全面观察和系统思考。不同地域的异样景色、饮食习惯、方言文化等等差异,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多元化,也培养了她们认可差异、接纳不同的乐观性格。

在二女儿Star很小的时候,当用糖果、饼干、看小鸭子等各种方法也无法吸引Star继续前行时,晏菁同意了孩子返回的决定。她说之所以同意孩子选择放弃、选择退回来,因为更重要的并不是终点,而是我们选择的活法。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都是制定了目标,要求孩子去完成。他们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也不管孩子的喜好厌恶,本着一颗“我是为你好”的心态,将“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如果家长都能像晏菁一样,和孩子共同分析下得失利弊,会有很多家庭纠纷和亲子矛盾都会消弭在萌芽之中。

当大女儿Lucky读到这些书信时,还给妈妈写了回信,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想来晏菁阅读回信时满心都是幸福。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是给父母付出的最好回报。

我们成长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不要再继续带着孩子走下去。做个负责任的父母,把你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把你对这个世界的观感讲出来,让孩子细细听、细细想,让她可以多层次、多方位的认知这个世界。那样,你培养的就不止是宝贝孩子了,父母和孩子会收获双向的认同,也会获得共同的成长。

《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读后感(五):女孩,精神富养比物质富养更珍贵。

书名:女儿,我想把全世界讲给你听 作者:晏菁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精神富养比物质富养更珍贵。 众所周知,女儿需要富养,但很多父母对于富养女孩这一方面有很大的误区,有的只专注与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想尽办法给女儿创造富养的生活,从小关爱有加,不让其受半点委屈。很多时候适得其反,这种做法下的孩子虚荣心会越发膨胀。 女孩的眼界决定一生的格局 见过世面的女该是什么样子?是面对事件的坦然?是由内而外的书香气?是生活处处的用心?是保持谦虚的态度?千人千论。但不得驳斥的是第一任老师,总归是孩子的父母。 父母为孩子构建的框架是什么样,孩子成长的路线就是怎么样。正因如此旅行是个不错的开始,《女儿,我想把世界讲给你听》收录了作者十年间,与孩子旅行的趣事、心得。选取88篇代表家书,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及事情发生后第三视角的总结,展现旅行时发生各种状况,穿插着可爱的日系插图,让人轻松又愉悦。每篇家书后更有女儿们与丈夫的回信,满满的温馨感。 因为之前有过去尼泊尔的想法,所以拿到书就直接翻到这章看 果然,尼泊尔的代表是冒险,在广袤的世界里,文化差异的冲击,置身于此,仿佛自己已经不是自己,虽然自身很害怕,最后还是为自己敢于冒险的精神狠狠鼓掌,为自己感动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勇敢前行,在每一次抉择的特殊时期,可以果敢可以拥有正确判断,也希望用自己的眼睛带着孩子看世界。同样的话,送给我的小棉袄。 我是豆子。 只要我们彼此都陪伴着,那就挺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