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平原的密码经典读后感有感

平原的密码经典读后感有感

《平原的密码》是一本由许辉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1-12-1,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原的密码》读后感(一):适合安静的午后摊开书,沉浸其中

很耐读的一本书,作者叙述平原的人文、生活、地理、历史,平原的深邃内涵尽在其中。文字隽永深长,展现了平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内涵。很喜欢书里的一段话:“人是生活在天地万物之中的,是天地万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人要从内里感激的是天地万物,是承载养活自己的土地,是周边的栽培作物,是人类的农作智慧,是周围平衡而和谐的所有事物。栽培作物并没有断崖式地改变事物的内在规则,而只是和风细雨地顺应了事物发展的一个可能的方向,因此这种‘改变’,是能够为天地万物所接受、能够为人类的社会伦理道德所容纳的改变。”

《平原的密码》读后感(二):许辉《平原的密码》呼唤自然的好书

《平原的密码》是许辉先生的新一本散文精粹。全书由《平原的四季》展开叙述,以平原为地理单位,以四季为时间单位多个角度对平原进行了深入而细腻的描绘,全景式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中国平原多彩而绚烂的自然人文画卷。通篇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对人文对历史的敬畏与喜爱。除后记外,各部分都以平原为主题。从寒暑四季、农耕生活、地理环境、文化历史等多个角度切入,并结合个人的想象与现实生活,展现了平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内涵。 在散文集中,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述了平原四季忙碌而充实的农业生产活动,从春天的播种、授粉,到夏天的割麦、垦荒,从秋天的收花生、打玉米叶、切红芋等场景,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正如文中所说:“人是生活在天地万物之中的,是天地万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人要从内里感激的是天地万物,是承载养活自己的土地,是周边的栽培作物,是人类的农作智慧,是周围平衡而和谐的所有事物。栽培作物并没有断崖式地改变事物的内在规则,而只是和风细雨地顺应了事物发展的一个可能的方向,因此这种‘改变’,是能够为天地万物所接受、能够为人类的社会伦理道德所容纳的改变。”这正体现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浸润与体现。 而对于吃货而言,我从此书中不仅能看到平原上的大自然景色对于心灵的滋养,也有对身体的。作者描述人们从各种自然中制作的美食也让我感受到人类生存的智慧与自然的无私馈赠。“青萝卜曾经是平原上最流行的水果,生吃青萝卜,然后喝些热香的茶或白开水是平原人的最爱,也是平原人强身健体的秘诀之一。”“菜薹是初春最好吃的时令菜之一。把粗嫩清香的菜薹冲洗一过,不用刀切,只用手掰断,放在热油锅里翻炒一过,便是一道接近原生态的美味。”“仲春的早点有油茶和油酥饼。。。油茶里有千张丝,有花生米,有海带丝,有面筋片,再淋上香油,撒一把切好的芫荽,吸溜一口,真是香得要人命。油酥饼在鏊子上油嗞嗞地煎着,要泼一个鸡蛋煎在里面,才最好吃。”“蒲公英既是中药,也是很好的食材,连根挖的最好。。。放进开水锅里汆一汆,捞上来,淋些香油、香醋,撒星点盐,拌一拌,就是一盘鲜香可口、风味佳绝的凉拌菜。”看着这些文字,朴实的食材也在作者笔下变得无比诱人。 不知不觉翻完这本恬淡如菊的散文集的我,似乎能听到自然的召唤。正如后记所写,这是一种真实记录,在这本书里形成的有个性的审美和价值,变成意识与认知,是一种让人认同的很好很珍贵的生活方式。真实的生命记录,他们的气息都是相互贯通的。

《平原的密码》读后感(三):平原景色和谐统一又有四季不同,跟随徐辉的文字走进平原无限风光

“无论阴晴雨雪,立春这一天,我都会挑一本书,今年这一本是《麦作学》,泡一杯金银花茶,到东边的房间,面朝东,坐在椅子上,读上半天。东方太阳升起是植物和动物苏醒的起点,东方又是浩瀚海洋的方向总是让人期待的。”

生活之中处处有着美好,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好的眼睛,对于华北一望无际的平原,我们又能够从中发现怎样的美好呢? 平原不像山区,有着不断变换的风光,平原目力所及之内,有着一样的风景,平淡而舒缓;平原也不像海边,有着无限的激情,平原更是单调而乏味。那么平原有着哪些独特的风景呢?有着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为什么能够在一年四季的风光里,给我们完全不同的体验呢?

许辉,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更是一位学者型作家,写了大量阐释中国古典文化的书籍,得到了读书界的广泛反响。作为一个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人,他对于生活的洞察也是敏锐的,作为生长在平原中的作者,对于平原也有着无限的感怀,所以他写了这样一本散文《平原的密码》。

这本书以四季为单位,以不同的视角展示着平原生活别有的趣味。而作者在散文之中又涉及到了人文、历史、地理、自然、农耕等等不同方面的内容,让我们读来兴趣盎然。 生活在平原上的人能够感同身受,已经远离平原的读者更是无限向往,平原虽然有着几乎一成不变的地势,但其实也有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有着独属于自身的美好。

在这样一本散文集中,作者从七个方面、七个视角、七个侧重点,不同但有机一体的方式展示着作者笔下的平原。因此这七篇散文我们可以单独阅读,能够体会到散文内在的逻辑性,又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更宽阔的途径,毕竟在作者的设计之中,它们本就是一体,是对于一个意向反复诉说的过程。

那我们就走进这一本《平原的密码》,走进许辉的散文,走进他独特的生活情趣之中。 在他的《平原的四季》之中,作者以一种循环往复的结构,展示了一年四季24个节气完全不同的风景、民俗以及作者的生命体验。 比如这篇文章的一开头,作者处于逆立春的节气,而他则处于房间的东面,感受着春天平原的气息,文字里把与立春季节相关独特的风景娓娓道来,而青萝卜更是成了立春节气的主角。

在平原生活中,少不了人的存在。所以这里也就出现了电鱼的男人,他成了春天独特的风景。当然,关于他的故事后面的散文之中还会有专门的论述,也是这本散文集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其他的季节呢?平原里的其他故事呢? “无论刮风下雨,惊蛰这一天我总会挑一本书,今年的这一本是《河流学》,泡一杯水芹耿子茶,到东边的房间,面朝东偏南的方向,坐在椅子上读上半天。”

惬意的生活就从这样点点滴滴感悟开始。《平原的四季》《平原上的兵车》《平原上的白日梦》《平原上的庄周》《平原上的小麦》《平原上的河流》《平原上的国家》,又会给我们怎样完全不一样但又和谐统一的平原风景图画呢?跟随着徐辉,跟随着他的文字,走进平原无限的风光里吧!

《平原的密码》读后感(四):《平原的密码》:都说平原最美,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所在

学历史,“逐鹿中原”会被频繁的使用到,记忆深刻的同时,会对涿鹿之战的平原,展开无尽的渴慕和联想。芒种节气的抖音里,不期然间便增加了许多平原大地麦浪滚滚的丰收景致,那个瞬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等博大精深的词语,仿佛是专为平原所设。

只是抖音里的平原夏季画面,一掠而过的惊诧感,远不如《平原的密码》的作者许辉文字带来的平原现场即视感更加让人震撼。

《平原的密码》是一本关于平原春夏秋冬、关于平原四季、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作物耕作收获、不同的地理环境景致,不同的人文历史感,不同的当地人与物和谐共处的散文集。

作者许辉,身为从小在这一片热土上成长的、土生土长的平原人,对平原有发自内心的无可言表的热爱,熟悉的景致,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历史,当有朝一日,他带着一个作家的眼光,回眸远眺平原的时候,平原的一草一木在他的心中,顿时便酝酿成了一副绚丽多彩,又多姿多味的自然人文立体平原画卷,让去过平原的读者记忆更加深刻,让没有去过平原的读者,对平原的辽阔壮美,悠然心生向往之情。

作者许辉的文笔质朴无华,却处处充斥着传统文学的底蕴,庄子、老子、孟子、孔子的那些古老的学说和寓言,在平原沃土中铺陈蔓延,信笔拈来,和平原风吹麦浪的清香,衔接和谐的天衣无缝。

《平原的四季》里初春枯水期,平原上的老汉,抱着粗瓦罐,淘水浇园,有路人贸然劝他用电动抽水机浇园,效率高又省事儿,平原老汉会用《庄子》里的话㨃你:俺听俺老师说,有机械就必定带来算计机巧之心,有算计机巧之心,就必定带来算计机巧之心。机心藏在胸中,质朴纯洁就存不进来,心中缺少质朴纯洁,天然的本性就不稳定,天性不稳定,就会被天道抛弃,俺不是不知道那玩意儿,而是耻于用它!这一番话语,叫某些专家听来,一定会露出鄙夷与不屑,而读者看了却悠然萌生田园采菊东篱下的情怀。

民以食为天,作者许辉笔下春天平原的蒲公英,满地都是,既是中药也是很好的食材,可以凉拌,也可以做汤,还能晒干了泡水。油茶和油酥饼,更是平原人早餐特有的吃食,听着树上的喜鹊叫,吹着迎面不寒的平原风,赶早起来种春玉米的农人,自有平原节气蕴含的大气生活。

人总会因不同的选择而造就不同的人生,人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亲身体验解读了平原的密码,也许就了然了人生。如同平原赶集催生的“赶闲集”,那是一种只有老年人才能享有的特权,平原上不被打扰且进行中的生命,真的令人感动,也让人陶醉。

平原的捉泥鳅,绝非市场里所卖的圈养的泥鳅可比拟,吃反而在其次关键是过程。平原上漫天遍野的黄豆,在先秦的典籍里称作菽。黄豆出苗后,整个大平原就成了一片嫩绿的海洋,因为黄豆的种植面积大,每一块地的面积也很大,所以看上去黄豆地的嫩绿就成了盛夏平原上压倒性的颜色了。

骑自行车在大块大块黄豆地中的干土路上穿行时,清凉的风吹在身上,远处的村庄都一目了然,十分爽目爽心,在那种情境里,在土地上生活着的人,能明确的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存在,万物的存在,天地的存在和自己的存在。只有在平原,面对一览无遗村庄和庄稼,才能真正的感悟到何为古人推崇的天人合一。

打玉米叶,是一项恼人的农活,壮劳力不屑于干,这样不需要太多力气的活,于是这些都派给妇女和半劳力干。一个“打”字,充满了节奏感的形象,有一种舞蹈般的韵律,难怪传说中古老的舞蹈,都是从劳动中演化而来。

《平原的密码》是关乎土地、作物、农人的书,是平原的生命所在。

《平原的密码》读后感(五):孟秋是芝麻开花的季节

这本书的意境很美,田园意境的美。一年四季,孟仲季,每个时段,作者都似放下笔头,背上锄头,走上平原,走进田间,看那新发的芽,绿油油的叶和大大的果实,还有那围着地头转的人儿。

现代人,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享用,五谷不分,更不认识各种蔬菜的名字,作者则像是一位田间的学问家,结合每个时节的古时,古法,为读者为了一番讲述。“稻、黍、稷、麦、菽”,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孟春的时候,人们喜欢吃切成米字样的青萝卜配茶。孟秋是芝麻开花的季节……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一个对土地有感情的人,大概都能从这句诗中找到共鸣。作者一定是对土地对大自然对养育自己的故乡,有着浓浓的热爱,对生命力有无限的追崇,才会写出如此繁花似锦,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平原。

书中还有一个隐藏书单,作者在每个节气之时,都要翻看一本新书,今年的惊蛰是《河流学》;白露的时候是《天工开物》;立春会读《麦作学》……每个篇章的开头常常是作者在节气的开始,在读书,在思考,在冥想,笔墨纸砚、茶水、妻子这些实实在在的日常,接着,转念之间,作者带着读者走入那个时节的平原,生机勃勃的、雾气缭绕的、硕果丰收的平原,一幅幅活力四射的,生命力极强的、茂盛植物的、鲜活人物的、历史的、文化的平原四季画卷就一次次在读者眼前展开,有些像是实实在在的,有些像是进入了作者的“白日梦”中……

本书在章节设计上分为“平原的四季”“平原上的兵车”“平原上的白日梦”“平原上的庄周”“平原上的小麦”“平原上的河流”“平原上的国家”。诚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除了四季部分之外,其实后续章节与前文都会有相互呼应甚至重复的部分,就像每个节气作者都会翻开一本书一样,作者在有意倡导一种“我觉得好”的生活方式。《平原上的庄周》和《电鱼的男人》是故事性的,也点透了生活的智慧。

读本书总会不自觉的想到陶渊明,想到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好自在和自由。会跟着作者的笔尖,走进古代,想到过去古人,简朴的生存,文人的意境,大自然的无限生命力,平原上的饱满的果实,被满足的味蕾和肠胃,一代代的人类繁衍生息,在田野上耕作,寻找和追寻。

平原上的草长莺飞和硕果累累,风雨雷电;二十四节气和农耕文明,人类生存的历史和文人思考的智慧,我们终是沧海一粟,也许比起科技互联网,田野才是人类真正的精神家园和心神的归宿。也许有一天村庄会消失,但村庄烙印在人们心头的勃勃生机当永存。我们都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平原密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