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经典读后感有感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是一本由[日本] 上野千鹤子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元,页数:20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读后感(一):“事实上,很多大人更需要性教育”

朝日新闻的“烦恼树洞”选集,虽然分了几个主题,但和上野其他几本著作相比还是显得内容较为简单和重复(也因为这样所以很好阅读就是啦),也许将每封咨询信的时间附上会更好些?干脆保留报纸专栏回复的形式会更有特色。

对于书里各式各样情感和两性问题的回复,上野依然幽默又犀利,读起来不禁莞尔。上野本身的个性在她的回复里非常鲜明,真是闪耀着理性与知识的魅力啊。“喜欢做梦的人大多只是逃避现实。因为问他们为了实现梦想现在做了什么,他们都回答不上来”,真是隔着书页被教训了呢(笑)。少数语句显得与上下文有些脱离,读了几遍也无法明确到底表达什么意思,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原文问题。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一些关于生活中问题的答案

对于上野千鹤子的印象一直都是女权主义在亚洲的代表。这几年她的作品风头正盛。

这本书是作者对于那些被生活中具体困境所烦扰的人们给出的答案,很多都非常的实用,应用在中国社会中也是恰到好处的。

比如“父辈的婚姻关系,不要去管闲事”。

比如“仪式是靠不住的关系之间才需要的”。这个观点也许很多人会不认同,但是她所思考的角度的确是很有意思,能够让人打开一个新的视角看待问题,而不是去钻牛角尖。

比如“工作是为了收入,并不是为了意义”。

也许你遇到的问题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读后感(三):在烦恼树洞中,与树的问答

“我竟然成了情感咨询的回信人,虽然完全不够资格。不合规格的我,本来以为是人生指南之类的东西,但《朝日新闻》周六版人气栏目“烦恼树洞”,回信人包括我都算是有点怪癖的人。”上野老师如是说。

基于《朝日新闻》的体量,书刊上的咨询类版块部分反映了霓虹的时代心声。结合近年来对于霓虹社会的非虚构类作品的译介,如《日本世相》《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等,书中的提问便显得具有典型性。

由此现象我们不得不认为这是双重急迫的提问,既是共通的思索,也是个人的难关,此处或可一瞥问题价值所在。

提问者心中的纠结和困惑,因其生活具体事件而变化,上野老师以一位学者对所属领域特有的敏锐而频出“毒舌”,但夹杂的这些不是建议本身,而是先于建议的预设观念,至于是否接受这些预设观念因人而异。

回到开始,以问题为中心,尤其对“烦恼树洞”来说,问题围绕着提问者,故回答者对提问者的关怀是首要的,提问者本身的回应亦然。

如上野老师这样的一番话:“读的时候,你也可以嘀嘀咕咕讨论,或是心有所感,或是对某一点难以赞同,想象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回答。我保证这本书非常有趣。”

那么,读者是提问者,回答者还是讨论者呢?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读后感(四):一个面向大众的上野

2023年可以算是上野老师在国内的出版大年,尚未引进的作品的寥寥无几。一股脑引入过多,很难不面对书目同质化的问题,选题的水平也有高有低。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春笋般纷纷冒出的引入作品中,《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也是比较特别的一本。

这本书里与上野产生“对谈”的,并不是在学术界高知,或是某个领域尤为特立独行的先锋,而是如你如我一般的普通人,有着生活里数不清的鸡毛蒜皮,烦恼也有大有小,这里尤为可以套用另一本上野已出版的书名来形容——上野老师,教教我。

书里收录的大多内容算是上野意味的老生常谈,惊喜感欠奉,想要获得如《始于极限》一般冲击大脑的阅读体验,可能会失望。

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是开在刊物上的专栏。

与有预设主题的对谈、书信相比,大众提问的好处就在于“开盲盒”,你没办法预判自己会收到怎样的神奇提问,又会有多令人跌破眼镜的提问存在。

上野老师的每一封回信都很认真,甚至能够读到她带着点坏笑的慧黠。

她对奇葩“大声呵斥”,对挑衅提问直言不讳。字里行间,你能品读到她跃然于纸面的真性情。

鉴于大众刊物的取向及提问者自身的水平,我们很难从书里看到上野老师学术上的思辨火花。但反而能从中看到遥洋子写《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时,上野嬉笑怒骂,辛辣嘲讽,机敏善辩的日常一隅。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读后感(五):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

选取了上野千鹤子在朝日新闻上50篇回答读者来信的合集,话题大部分集中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职场工作、情欲、育儿问题等等,读者提出生活中的困扰,上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因为是一来一回的信件,而且话题非常生活化接地气,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并不深入,所以读起来门槛比较低,整体非常容易读,没有任何晦涩复杂的部分,是比较快就能读完的一本书。

上野在回信中的观点和建议虽然我并不100%赞同,但她的语言礼貌中带着犀利,反复提到的“烂苹果咬一口就知道了”也很中肯,如果能由此激发读者对其他女性主义书籍的好奇心和阅读欲那是挺好的。

不过这本书整体字数不算多,设计的时候排版行间距拉得比较大,很多读者来信明明一页能印完,非要印两页,结果就是第二页会留下大面积的空白,有点浪费纸张,感觉不如做个精致一些的小开本更合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