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精选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精选

《再见了,孤独》是一本由[俄罗斯]安娜·贝列佐夫斯基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一):为什么要读《再见了,孤独》

孤独是人一生中必定会碰到的情绪。失败、家人的离去、情感的失去都有可能导致自己内心产生孤独感。何为孤独感?就是那一刹那感觉在这世上,只有自己一人,没有依靠,没有欢乐,没有颜色,与世界格格不入。

孤独感对人来说是有害的。人对于短期的孤独感是无碍的,但是碰到长期孤独感,那就很麻烦。长期孤独感会导致人轻则抑郁,重则自杀,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举个例子,《红楼梦》里林黛玉就喜欢孤独,她曾说热闹只是一时,而孤独是一世,可她结果如何?内心脆弱,身体不健康,英年早逝,何等的一个悲剧。所以为了自身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人需要及时排除孤独感,充实自身。

因此,就需要读一读这本由俄国作家安娜·贝列佐夫斯基所写的《再见了,孤独 开启幸福生活的五把钥匙》。这本书的分类是“通俗读物/心理”,名字里又带有“孤独”字样,给人一种“这是一本心理专业书籍”的感觉。其实不然,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此书是一本帮你解决孤独的书。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全书分为九章。第一章讲述了孤独是如何产生的。尤其讲到小孩的心理健康问题,且这个问题需要父母的重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总是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小孩的问题,总是想“我能解决的问题,我的孩子也能解决”。这其实是错误的,小孩子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拥有父母的眼界和能力。这一章很适合许多成年人去看看,去学学,而不是一昧地强迫,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诞生。

第二章讲解了孤独分为几个症状。有“边缘状态”、“恐惧和强迫性恐惧”、“抑郁和冷漠”、“慢性疲劳综合征”、“情绪倦怠综合征”、“惊恐发作”等,并分别讲述了例子及如何解决,很好地帮助人们。可以说此书是一个孤独解决书。

之后的几章讲述了在不同的场景、境遇下如何克服困难。同样列举了例子,并给出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可以说作者是跟上时代的潮流。

其实在读第一章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此书并不是简单的一本心理书。它包含了教育、交流、健康等等。更重要的讲了一点,心理健康要从娃娃抓起。希望大家能多读读此书,还天地一片健康的心理空间。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二):孤独不可耻,但我仍希望你幸福

多年前阿桑淡淡地唱着“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群人的狂欢。”引发无数人的唏嘘;以青春快乐出道的牛奶咖啡后来也开始落寞地唱着“越长大越孤单”。孤单、孤独为主题的歌曲一出来,总能唤起无数人的追捧与感慨。为什么孤独这么普遍呢?孤独的人们又该如何摆脱这种情况呢?

俄罗斯Russian Beauty奖心理类奖项得主、心理学家安娜·贝列佐夫斯基依据其心理咨询、治疗的实际工作经验,撰写了《再见了,孤独》,书里集中探讨了当今都市人在面临孤独时的心理自救指南。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会在这个世界中寻找自己,通过感知他人,以及和他们建立联系来认识自己。虽然我们经常独自前行,但其实并不孤独。随着长大,我们会感受到压力,恐惧,会需要特别的关注,外部因素在加深我们的孤独感。孤独剥夺了我们充实的生活,以及从生命的每一刻获得愉悦的机会。

生活中的孤独有很多种,有自我一个人的孤独,还有婚姻中的两个人的孤独,甚至有时是三角恋关系中的孤独。关系中的孤独感,是现代社会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深陷孤独的人经常独自一人,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行为,很可能也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但其实多一点独处的时间,你是在给自己更多的幸福生活的机会。如果害怕和自己独处,需要问问自己为什么,如果找不到答案,有时可以寻求专业帮助。

安娜依据多年的治疗经验分享了开启幸福生活的五把钥匙:首先意识到问题并接受答案,其次停止与孤独作斗争,要享受孤独。第三,正确应对自己非常期待的事情,第四是给自己时间,最后是帮助他人摆脱孤独。

孤独是一种选择,即使你没有选择它,而是它选择了你,你也有办法摆脱它。关心、照顾自己,进入并维系高度忠诚和爱的、新的长期关系,比如婚姻,比如亲子,平静地生活,同时也关爱他人。那么,孤独会主动和我们告别。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三):开启幸福生活的钥匙

打开本书的目录部分,抛去前言和结束语以及最后一章的一则小童话故事,本书共由八章组成。而其中前七章都是在介绍一些孤独的现象以及定义。第八章扣回本书的副标题——开启幸福生活的五把钥匙。尽管如此,并不是说前七章就没有介绍任何方式方法。前面也有介绍诸如“老人和金鱼”等一系列可以实际操作的游戏、活动等。 但是本书的某些视角在我看来是有一些割裂的,尤其是第三、四、五章关于婚姻、两性、子女的养育问题的时候,一开始我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女性作家所写的。我不知道是我得视角有问题导致理解出现了偏差还是怎么样,很多观点即便我是一个男性都很难接受。 与此同时,我认为这本书中关于情绪的输出是多于技术角度的。前两章还好,但也是很浅显的罗列了一些心理学上的名词,并没有更加深入的与书本的主题“孤独”联系在一起。 我想应该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这种情感上的宣泄可能更好的引起感性人的共鸣,而理性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可能就汲取不到太多的能量了。当然,本书中还举了大量的作者在实务工作中所遇到的例子用以佐证其观点,这些例子是十分直观有效的。同时其中的一些小练习,虽然并没有详细拆解说明,但是实践起来应该也是有所帮助的。就像出版方的短评所说,“心理学家写的通俗易懂的小书,不讲理论,只讲现实。”读了这本小册子,并不能让你在心理学层面上有所精进,但是可以让人在情感上被抚慰。 书中比较有趣的是最后一章的童话故事,将沉闷的心理学著作和文学创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其实在物理上来讲,我算是一个孤独的人,但是在精神上来讲我又不觉得自己孤独。这本书通篇读下来,我有些明白了,孤独并不是物理状态,而且孤独也并不是仅指当前状态,孤独应当是由过去的某些诱因导致的一直延续到未来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还不仅仅是内在的,经常还会外化出来。 总之,如果你想要的是一本心理学读物,那这本书并不推荐。而如果你只想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寄托,那么这本书应当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抚慰。愿每个人都不在孤单。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四):如何战胜“正午之魔”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有这么一句话,“人本质上是社会动物。一个天生而非偶然离群索居的人,要么不值得我们理会,要么不属于人类。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任何不能过共同生活的人,或者自给自足到不需要过共同生活、并因此不参与社会的人,要么是野兽,要么是神。” 无论从动物学的角度还是神话学的角度,我们既不是野兽,也不是神祇,因此我们有对社交生活的需求,我们会害怕孤独。

《再见了,孤独》是俄罗斯心理学家安娜·贝列佐夫斯基根据其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丰富经验出发,提出了如何对抗孤独、战胜孤独。正如副标题所示,贝列佐夫斯基总结出了开启幸福生活的五把钥匙:

其一,意识到问题并且接受它。如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呢?作者建议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潜水”练习,向自我发问,如“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我感到孤独”,从而找到自己感到孤独的动机和原因。

其二,不要与孤独为敌,而是享受孤独。孤独并非只是一个很负面的状态,人不能一直处于与世隔绝的孤独情境中,但也不时需要孤独来放空自己。就像作者说的,“不需要与任何人进行斗争。在战斗开始的那一刻,你已经输了。应该接受这种情况,然后走出去,关上你身后的门。”

其三,允许自己处于孤独的幸福中。这并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是无法对抗孤独时消极地接受无能为力的现实。而是化被动为主动,在孤独中寻求幸福的可能。比如当一个人身处空屋时,可以尝试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健健身、读读书。

其四,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去完成我们的基本义务,去履行我们的职责,这样我们便能收获持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进而让孤独化于无形。

其五,帮助他们摆脱孤独。这是最重要的“钥匙”,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意义,这也是一种自助,因为在治愈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在治愈自己。

去年国内上市的一本新书备受好评——《正午之魔: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正午之魔作为共享的概念,不仅可以指向抑郁,也可以指向孤独。人类进化到拥有如此高度智慧与发达文明的阶段,怎么依然还会被无聊这种负面体验深深困扰呢?这既是生物学的难题,也是心理学的追问。读了《再见了,孤独》,或许我们不一定能立即摆脱孤独,至少我们学会了正确地看待孤独,也掌握了战胜孤独的钥匙。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五):如何战胜“正午之魔”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有这么一句话,“人本质上是社会动物。一个天生而非偶然离群索居的人,要么不值得我们理会,要么不属于人类。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任何不能过共同生活的人,或者自给自足到不需要过共同生活、并因此不参与社会的人,要么是野兽,要么是神。” 无论从动物学的角度还是神话学的角度,我们既不是野兽,也不是神祇,因此我们有对社交生活的需求,我们会害怕孤独。

《再见了,孤独》是俄罗斯心理学家安娜·贝列佐夫斯基根据其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丰富经验出发,提出了如何对抗孤独、战胜孤独。正如副标题所示,贝列佐夫斯基总结出了开启幸福生活的五把钥匙:

其一,意识到问题并且接受它。如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呢?作者建议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潜水”练习,向自我发问,如“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我感到孤独”,从而找到自己感到孤独的动机和原因。

其二,不要与孤独为敌,而是享受孤独。孤独并非只是一个很负面的状态,人不能一直处于与世隔绝的孤独情境中,但也不时需要孤独来放空自己。就像作者说的,“不需要与任何人进行斗争。在战斗开始的那一刻,你已经输了。应该接受这种情况,然后走出去,关上你身后的门。”

其三,允许自己处于孤独的幸福中。这并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是无法对抗孤独时消极地接受无能为力的现实。而是化被动为主动,在孤独中寻求幸福的可能。比如当一个人身处空屋时,可以尝试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健健身、读读书。

其四,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去完成我们的基本义务,去履行我们的职责,这样我们便能收获持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进而让孤独化于无形。

其五,帮助他们摆脱孤独。这是最重要的“钥匙”,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意义,这也是一种自助,因为在治愈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在治愈自己。

去年国内上市的一本新书备受好评——《正午之魔: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正午之魔作为共享的概念,不仅可以指向抑郁,也可以指向孤独。人类进化到拥有如此高度智慧与发达文明的阶段,怎么依然还会被无聊这种负面体验深深困扰呢?这既是生物学的难题,也是心理学的追问。读了《再见了,孤独》,或许我们不一定能立即摆脱孤独,至少我们学会了正确地看待孤独,也掌握了战胜孤独的钥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