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希望以下这些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能对您有帮助。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篇1

很早就想写这样一篇小文了,但是自我一向都不知如何下笔。我读的很累,总是读不完,读的异常艰难。说我读了此书,其实我感觉和没有读过一样,我只是收获了一个历程而已。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只有当你读了真正的哲学著作你才会明白。饱受了许多年虚假哲学的蒙骗,你才突然明白自我当初是多么肤浅。哲学绝不是我们被应试教育所传递给我们的枯燥无味的一种假象的认知,哲学不是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三言两语就能说一个大概的,我明白了我以前一向的学习是那样可笑,我庆幸自我没有拿去炫耀,否则我是多么肮脏不堪和暴殄天物。

康德其实很渺小,但是他的思想却比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人伟大,我们这个时代里是一群停滞思考和怀疑的满面浮华和虚伪包装的假人,我们从不承认自我的渺小,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一个笑话之一。康德如此谦虚,从没有豪言壮语和大言不惭,他没有想过改变世界,而是在思考认识自我。他总是无限看好我们这些之后之人,他相信我们能够走上人类的康庄大道,但是到此刻来看,康德误会了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如此没落。

我们太需要思考自我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愚昧就是妄自菲薄,我们被没有知性、感性、理性的物所摆布,我们在走向迷失的不归之路,但是我们满不在乎和不去察觉。思辨的理性光辉才是照耀人类礼貌前行的灯塔,但是当下我们却愿意让其熄灭,我们却乐意让自我自甘堕落,我们在走向下贱的低俗,但是我们无所作为去挽留我们的思想窒息。

言过其实只是为了警醒自我,我想成为一个思想的生灵,我不想被这个无知的世界随意欺骗,这就是我读康德此书最大的感悟。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篇2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他的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源泉?,同时也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历史上的转折点?,也就是说,从康德开始,人们对理性进行批判所遵循的?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个?哥白尼式变革?。从这一点来看,康德能够说是现代哲学的鼻祖。我们肯定明白康德的三大批判,而且这三大批判都是十分难以理解的,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地去看去理解,必须会有所收获的。就我本人来说,看了以后就其思路作以下说明,这样会更有利于去理解这本书,那里当然有一部分还是其前言部分的文字。

这本书有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透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潜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这一点十分重要,注意这一点也就把这本书的脉络给把握住了。

当然,这本书的思路十分清晰。它分成两大部分即?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先验要素论?也就是人类认识潜力中的先天要素,?先验方法论?也就是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那里就应分别加以说明:首先,因为人类的认识要经过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应有从感性到理性的条件与形式。因此,在?先验要素论?里面要分别论述两个方面的资料,即?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在?先验感性论?中,康德认为人们要认识事物务必要透过先天直观形式,也就是空间与时间,这种先天直观形式能够去整理由物自体刺激感官而引起的感觉材料,这样才能获得感性的知识,其实康德就是认为人类的认识就是建立在感官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先验逻辑?则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在?先验分析论?中,康德在对知性的探究中发现了知性的十二对先天的纯粹概念即范畴,而知性从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出发,运用范畴去综合感性带给的经验材料,这样范畴在经验中是有有效性的,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概念分析论?。但是知性如何去指导决定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呢?康德在?原理分析论?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认为知性指导决定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要有必须的法规,也就是说它要依照范畴表把知性先天原理的体系用?直观的公理?、?直觉的预测?、?经验的类化?和?一般经验思维的公设?去构成。值得注意的是,知性先天原理只对现象有效,而对超越现象的物自体或本体则没有有效性。在?先验辩证论?中,康德认为理性要超越现象去认识超验的本体是不可能的,它最多也只但是是一些先验的幻相,而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它是从有条件者出发透过推论去认识无条件者,所以这样就容易使推论因主观的需要而产生有关无条件者的概念,从而把它看作了有客观实在对象与之相对应的主体概念了。这样人们对无条件者(如灵魂、世界整体和上帝等等)都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都属于假知识,如关于灵魂作了内含?四名词?错误的?谬误推理?,关于世界整体则陷入了?二律背反?,关于上帝则推出了一些无客观实在性的?先验理想?等等。

其次,在对感性、知性及理性作了分析和规定之后,作者就对在此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的形式条件作了说明,这也就是?先验方法论?。他认为纯粹理性的理论使用没有法则可言,因而务必对其先验使用的方法加以训练,从而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这样就不会让纯粹理性的使用扩展到经验之外,这种做法就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或现象的?内在的?自然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另外,它又说明了纯粹理性在实践方面的应用,这就说明要建立一种超验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可能的,从而为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康德又从纯粹理性的建筑术出发,来说明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的总体构成。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篇3

这天看到的是关于时间的那一节,康德用了超多的篇幅证明时间是主体的主观形式,是内感官的直观形式,如果一切变化全部消失,时间还将存在;时间有它固有的实在性,是一种经验实在性,如果主体没有这种直观形式,一切变化的表象,时间的表象将不可能;

另外康德也批驳了把时间看成是绝对实在,也就是客观实在的说法,这种说法有两种论调,一种认为存在一个绝对的自存的时间,相当于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地位超然的母钟,万事万物不管如何变化,不能影响到母钟;

另一种论调认为时间是依存于各变化中的表象的相互关系的,也是客观实在的;

针对这两种论调,康德分别进行驳斥,第一种不能够认清表象和主体的直观形式之间的关系;第二种,难以给出数学这门纯粹科学的先天根据。

所以他的决定是:时间是主体的直观形式,这样能够两者相圆。也和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对时间的讨论类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