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1000字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1000字

《实践理性批判》是一本由[德] 康德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一):美丽的书

坦白地说,在这本书中寻找真理的话,是会令许多人失望的.我也同样.但这本书包含着哲学的魅力,思想放射出理性的光芒.特别是书的语言,是我最为迷醉的.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写出如许的哲学语言,除了古代的中国人而外.比如孙子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二):没人评论第二批判

极具影响力的伦理学著作,康德最重要的几本著作之一。如果康德在这本书里表达的强烈的义务论观点对伦理学不是形成了误导的话。

尚未有人对之加以评论,说明人们感兴趣的不是学术书;或者说明对学术书感兴趣的人们对这个网站不感兴趣。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三):一个没有哲学的时代

我对康德认识来自于马克思的著作,我对马克思著作的兴趣产生在15岁的那个暑假,当时我突然冲动的想读《资本论》,并在开学前读完了资本论的第一卷。现在二十年过去拉,那本我十五岁看过的资本论还静静的呆在书架上,偶尔我会拿出他,翻开来,看着当年在书眉上写的批注和用红蓝铅笔密密麻麻划的线条,有种说不出的激动来。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四):先验唯心论体系

艰难读完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一种先验唯心论体系,大致围绕德性、幸福、道德律、至善、悬设(上帝、自由、不朽)一些基本的概念展开,还比较了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的不同(前者可以对对象进行直观,而后者是实践意图的谓词规定)。总的基调是突出在道德行为方面与经验、感性、感觉不同的实践理性,德性相对于幸福的重要性。方法论方面还阐述了过高道德标准与道德律的不同以及内部自我审查的重要性。是值得一看的哲学经典。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五):哲学都是虚构的谎言

第一次认识康德是康德那句有名的话:“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康德把道德看得如此之重,这大概也是启蒙时代的人所共同信仰的。中国读者读起来不好懂,因为没有把道德视作先验的崇高的位置。

[康德哲学的体系]道德在康德这里从属于体系的最高端,由认识==>实践(实践理性),第一次看《纯粹理性批判》时感觉非常眩,当时还在想世界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彻彻底底当了一回康德的脑残粉。因为当时“信”康德。海德格尔的哲学同康德一样,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良知”是本真的能在这一问题。

[哲学是生存下去的谎言]由于没有太多意义,哲学充当了生存的谎言。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道德存在,我出生于农村、底层社会所以很多时候我已经开始拒绝哲学,由其是道德哲学,道德绝对不先验,道德只是某种工具,有时候你甚至没有探讨它的价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