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100字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100字

《中文打字机》是一本由[美]墨磊宁(Thomas S. Mullaney)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4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一):打字机:语言现代性的象征

20世纪初,横扫一切开化和半开化国家书写秩序的雷明顿打字机遭遇了中文这种古老象形文字的顽强抵抗。西文打字机作为办公室供奉的现代性之神,代表文明、进步、民主、高效、标准化和工业化,而无法通过打字机实现自我复制的文字则意味着其所属文明对现代性的原发抗拒。黑格尔关于中华文明与现代性无缘的旧观念,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新时尚相互鼓舞。感受着被世界潮流排斥在外的危机感,中国激进知识分子因此高呼:废除汉字!汉字拉丁化!可究竟是汉字冥顽不灵无可救药,还是被字母文字定义的打字机缺乏应有的想象力?小当东等早期一干文化译者和林语堂等一代代发明家如何开辟中文现代性的突围之路?最终,在潜藏于中文打字机中的后世电子计算机中文输入法系统(以及联想输入)对QWERTY打字逻辑的超越之道中,我们认识到,为技术和工艺所凸显的文化异质性终将在技术和工艺中消融。

2023050506405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二):中文他者用英文写中文嗒记然后译成中文

内容非常不错,而且不得不承认,封面装帧设计很好,我就是被封面吸引的。 翻译稍差一点,前面大半部分甚至有点 “翻译腔”过于浓厚,到了林语堂的明快打字机这一部分开始就好一些了。 再回到内容,作为一个日常在使用手机和电脑生活以及娱乐的现代人,中文输入是怎么一步一步过来的我以前看的大部分还是电脑端输入法的讯息,而且与打字机相似的是,也经历了一个科技是拉丁语系西方发展起来的中文本土化的阵痛和过程,而且也同样一帮中文无用论,废除论的推崇者,我作为前辈努力开拓的成果的享受者,想当然的认为目前的方式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春种秋收一样自然,忘了就在不久以前还有过的更有效率的五笔输入法的存在… 当然,另一方面来说,这本书的作者是外国人似乎也是必要的,他者视角总能跳出情感的桎梏,理性的看待客观存在的问题然后去寻找解决方案。而作为中文的使用者和其背后所承载文化的浸淫者,比如我,则会不可避免的陷入情感的误区,骄傲或者厌恶都会导致歪曲,从而不能正视客观存在的中文文字本身的优点和缺点。

有点意思。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三):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原谅中文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读完我脑海里涌现出来的四个字只是“很有意思”。

感谢豆瓣鉴书团和新民说的赠书,因为口罩原因快递拖了好久,索性赶在截止之前将书大体通读了一遍,意犹未尽。

在看一些欧美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见主人公用老式打字机打字的画面,“啪嗒 啪嗒”敲出一个一个字母。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中文打字机也是理所当然出现的,还真没具体了解过原来这中间还有这么多的曲折与故事。

本书从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代表队入场排序为引,讲述了中文打字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记载的故事也很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书中还穿插了大量我们寻常少见除非认真查找资料而看到的插画照片,图文并茂引经据典的跟我们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文打字机的发展,引起了颇多思考。

想起还有一点是书中的注释都非常详尽,还包含一本《中文设计语表》,真的很有意思,再次感谢赠书,必须要详细再读。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四):五星好评

开篇第一个故事就非常吸引人,讲到中国举办奥运会,开幕式的入场顺序是按国名首字的笔画数排序的,狠狠打了伪普适性的奥委会的脸。私以为这一看就是中国人会做出来的,彰显大国傲气。本书讲述了中文打字机的发展历程。最初汉字因不适于时下流行的一键一字模式的打字机而备受歧视。国际上由于对打字机形式的认知固化,且自诩非自然形成的字母语言更为高级,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和无知者的自命不凡,认为汉字应该被字母所取代。国内有部分先进人士认为汉字代表封建思想糟粕,亦有呼吁取代的声音。在这样艰难的背景下,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从拼音、拼合、常用字等思路出发,研发出了各自的中文打字机。比较有趣的是,一些外国汉学家在设计时不愿意放弃汉字笔画之间的美感,而一些国人则没有这层执念。后面讲到林语堂研发的明快打字机,汉字打字过程中的检索功能早于计算机出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壮大的打字员队伍,不顾所谓领导和制造商的一厢情愿,自发研究出常用组合的排序方法,无关发音,无关字形。检索、预测和关联,这些概念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当代广泛运用。读这本书,回顾中文打字机的历史,可以看到当初的固有思想和缺乏创意是如何一步步被想象力和实践打破的,也叹服于作者搜集资料之详实,以及常有观点之深刻。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汉语或中文打字机的突围

感谢豆瓣鉴书团与新民说赠书。

2022年12月的快递走了很多天,漫长到担心包裹是不是已经丢了,原来司空见惯的事物也会有失序的时候。而读完这本书——在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键盘输入之前,还有中文打字机的挣扎历史。

“世界上主要语言发音都是黏着语或屈折语,说话一串一串的,词性由音的变化规定着。而唯有汉语是孤立语,单音节发音。”

中文打字机是从20世纪初开始酝酿的,彼时无法融入以敲字母输入的打字机系统。从谢卫楼1899年发明第一台中文打字机到1945年林语堂的明快打字机,中文打字机一直是“活字印刷机”的形式。

关于日产中文打字机,“日本最终的确在中文打字机市场中取得了领先地位,不过靠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军事武力和战争”。

从“嗒记”到谢卫楼、周厚坤,到日产中文打字机,再到林语堂,中文打字机的突围,打破了书写系统优越性的观点,让汉语在世界语系中站稳脚步,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汉语这门语言(林语堂在语言学史上有这种地位也是之前不知道的呢)。

作者的下一本书将是关于中文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想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