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翻译研究读后感100字

翻译研究读后感100字

《翻译研究》是一本由思果著作,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20元,页数:2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翻译研究》读后感(一):纯净的中文

白话文愈发苍白,文言文日益式微,追求纯净的中文,不仅是对作者的要求,也是译者的责任。

思果先生的散文天然清畅,近于口语。而三本有关翻译的著作均为经验探讨,避开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地探讨语言层面的细节和纯净中文的神韵。

《翻译研究》读后感(二):语言与翻译

思果先生这本与其说在谈翻译,不如说在谈汉语。从这本书的译例里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语语言的特征和魅力在于“简洁”美,当然“意象”美也是汉语的特征之一,但是本书揭示更多的是简洁美,我们绕来绕去的语言大多由外来语带偏,慢慢失去汉语本来的真面目,现代汉语又是经过英语洗涤的一种,更是如此。自己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就想如果思果先生来纠错,会满篇红叉叉吧,自己太羞愧了,好的语言输入太少,在写文章时总是有很多不地道的表达,读此书后,提笔总会不断提醒自己,保持汉语特色,这才是保证本族文化的根本。本书通过直译和意译的对比直接揭示了两种语言表达方式,思维习惯的差异,常读常新。

《翻译研究》读后感(三):值得反复阅读

很薄的书,却很有料。对我这种喜欢西学,中文不好,偶尔还搞点翻译的人有种震聋发聩的效果。(“非洲没有大翻译家。”……“看到英文的说法,堵着气要在中文中找到地道的表达。”……“不去继承和发掘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就好像守着家里的山珍海味,不开饭馆却出门要饭。”……原话记不清了,大意如此吧,读来如醍醐灌顶。)因为正在校对一份译稿,赶紧下载了灵格斯中的成语大辞典,试着寻章摘句、咬文嚼字,顿觉如虎添翼!

作者是香港人,去世不久。按年龄算来,写书的时候是否已是耄耋之年?但全书却给人年轻雀跃之感,好像一个快活、骄傲、自信的人在与读者分享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之事。

《翻译研究》读后感(四):“创、省、异”: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外译的三字原则

“创、省、异”: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外译的三字原则

(黄佶,2008年3月30日)

本文从传播学理论、翻译经济学和保护民族文化特色等角度对中国特有事物对外翻译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外译的三字原则:“创、省、异”。在把本国独有的事物翻译成外语时,第一应该考虑跨文化传播的准确性,避免误读,必要时应该建立新的传播符号及对应的知识系统,即“创”;第二应该考虑语言的“性价比”,常用词汇应避免使用解释性的意译词组,即“省”;第三应该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选用“陌生而怪异”的译法,即“异”。

全文:

http://www.nows.com/hj/comm/chuang_sheng_yi.htm

《翻译研究》读后感(五):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有些书,厚厚重重的一大本,而我们才粗略的翻页即可知道内容,却也有些书,薄薄的一本,却需我们细细读来,反复琢磨。

如若不是在论坛上看到网友极力推荐这本书,无论我再逛多少遍学校的图书馆,也无论多少次从那个书架经过,我想我都不会发现这本不起眼的薄薄的封面又不怎么吸引人的小书。事实上,当我找到它的时候,有点陈旧的它被夹在众多厚厚的各种翻译理论书籍中,那么的不起眼,仿佛是从未被人外借过的样子。

书借回来后,心中又有些担心,自己最是厌烦枯燥的理论什么的了,也不知自己到底能否看进去。却不想,越看越觉有味。当然有些地方,实是与自己一向的认识相悖,许是自己真的是受了作者所说的“西洋文”的“污染”了吧。

这本书只看一遍是不够的,需要多看多翻多琢磨多应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