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头脑的东西》经典读后感有感

《头脑的东西》经典读后感有感

《头脑的东西》是一本由【美】杨定一著作,华龄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头脑的东西》读后感(一):可怕的低劣

本书极其粗浅,就是把一点皮毛的哲学观点和佛学理论当作自己的生命体验翻来覆去的说。理论当然可以浅显,浅显的理论要是能引申出新意也是好的,但是这位大师是连一点自己的东西都没有。而且就那么碎屑的一点理论,都不能做到自圆其说,各种层面的镶嵌造成很多混乱和错误而不自知。这样一本“书”都有读者赞誉有加?

《头脑的东西》读后感(二):《头脑的东西》:承认无知,需要勇气!

聪明、智慧,很褒义的词,谁都不想做它俩反义词形容的人。

但是在杨定一博士的《头脑的东西》里,却要我们放下聪明、智慧,去颠覆我们已有的认知,看到书的简介,笔者瞠目结舌。

打开这本书,你看两页准会说:“这讲了个啥!”同道人啊,笔者也是这么说的。笔者为了不被人说不聪明,耐着性子看,结果越看思维越混乱。

于是,学着禅定,闭上眼睛。书中的图片、文字在脑中一遍又一遍,反复播放。才发现一个读本书的原则:如果没有静定的功夫,或者说没有老庄玄之又玄的理念,还是不推荐看本书。

《头脑的东西》读后感(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人类被称为高级动物的原因,就是因为人比任何一种动物都要聪明,人类发展使慢慢进化到今天,从一只猴子变成了行走的大脑,接替恐龙成为了地球的新霸主,都是拜超级大脑所赐。

这人脑子该不会是有问题吧?!

但,大脑虽好,不用也是会生锈的…… 坐井观天的故事大家从小就耳濡目染,一只青蛙从小就在一口深枯井里长大,它每天抬头看见的天空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它从来也没有从井底上去看看过,于是它认为天空就真的是它看见的那么一点大。 直到有一天,一只乌鸦停在井边休息时告诉了这只青蛙,天空比它看见的要大得多,并且鼓励小青蛙要跳出来看看。 最后乌鸦飞走了,青蛙继续过着坐井观天的日子。

透过钥匙孔看外面的世界,不如直接推开门走出去。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做一件无聊至极的事情,那就是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甚至会拿中午剩下的饭粒当蚁饵,放在蚂蚁洞旁边,等着它们出来把饭粒搬进洞里去。 如果那天没有剩饭,我会突然勤快的拍死几只苍蝇给蚂蚁们(这都是什么爱好哈哈

《头脑的东西》读后感(四):杨博士的新书《头脑的东西》

医学博士杨定一,杨博士的新书,非常的全面,也非常的丰盈。如果你可以把杨博士的整个系列读下来,你会发现,无论是生命还是大脑,都是极其通透的一个事情。可能你对焦虑对生活的一些磨难,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新的认识。 杨博士说头脑感官,神经回路的边界条件以及这些运作必然产生的错觉,帮助我们意识到人的聪明建立在虚拟世界,是局限而相对的。如果你想要进入真正的生命智慧,我们不但无法借助聪明,反而要把它放下,只有彻底的颠覆以往的狭隘认知,才能找到生命智慧之源。 有的时候我认为跨学界,跨学科,读不同领域的书籍,真的会产生不一样的精神撞击。也许你上一本正在读锻炼智商开发智商的书籍,下一本就告诉你应该如何接受这个世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书里面是有很多的知识,但也不能全部的相信,我们要融合所有的书籍,所有的智慧,形成一个自己独特的新的一个理念。但所有的书籍都可以拿来读,也不能尽信书,当然摘抄你需要的部分就好。 书中的一段内容这样写的:“我们只要一生到这个世界才张开眼就已经受到创伤,突然之间我们落到一个念头的境界,而把这个念头的境界完全当做真实,然而这种念头虚拟出来的境界最多只是无常,有了生一定会有死有好一定会有坏,有快乐,一定会有痛心,这种无常就是你我这一生都要体会到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逃掉。” 那头脑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工具呢?杨博士告诉我们头脑本身就是我们全部人生问题和烦恼的根源。烦恼本身是头脑的产物,跟头脑一样是虚的,没有一个本质,假如我们仔细分析任何烦恼和失落,也会发现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实质好的。 杨博士的定论说是头脑不是我们的朋友,他最多是我们的伙伴。它存在的用意完全是为了加强,肯定小我的存在。头脑可能让我们对这个人世间不满,希望找到一条出路,但是手找出来的,总是全部落到物质层面,一样还是头脑的东西。 杨博士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很穷就会希望有钱,他被人瞧不起就希望成名想要有地位,即使这些全部都达到了,他依然还有其他的不满足。杨博是想告诉我们的是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世界的不公平,然后努力的提高自己,不要一味的去自怨自艾。

《头脑的东西》读后感(五):让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运行,从心活出自己

哥德尔说,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头脑的东西》中说:醒觉,最也只是清楚地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的意识,重叠在一个绝对的一体之上。醒觉的人,随时都可以体会到这两个逻辑的运作。

相对的意识,也就是我们这一生所体会到、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感受到、经验到的全部。这些都是头脑的东西,是二元对立的,是幻觉,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绝对的一体,在脑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层面,是没办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全部。一个人要彻底领悟,要把全部的理解都挪开,才可能领悟到理解不来,理解不到的一体。

用人体来做比喻,我们的每个细胞都是身体的一部分,它们各有各的作用与任务;同时它们又每个细胞都携带着全部的DNA。细胞即是个体,局部,就像我们每个人;体是全部,是一体,只是这个体,无限大到没有边界,不可言说。

这两个观念如何同时进行?

用电影来比喻,一个人就好像在人间看一场电影,而自己是电影中扮演的某个角色,同时也是观看电影的观众。

一边扮演角色,一边看电影。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我们在做任何事时,自己同时观察着,而且与我们相对的角色也是我的一部分。就是说,我们在生活的同时,同时有一个自己在观察自己,同时与我们对立的也是自己的一部分。

用愤怒作比喻,当我们愤怒时,有一个背后的自己在观察着自己,同时我们也知道,让我们愤怒的对方,也是自己的另一种形式。

这样的好处是,首先,就是我们在这人间体验只是来体验的,这次愤怒是这个我的体验,那就认真体验,下次如果想换一种体验,可以自由选择,不会再被既有模式带走。延伸出来就是,所有的体验不会再被枷锁束缚。

其次,我们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收集过自己的数据,分析过自己,观察自己时能客观地判断,把自己当成一个人类来观察,就像外星人观察我们,我们观察蚂蚁一样。

最后,我们知道惹我们愤怒的人是我们的一部分,只是对方现在在执行是另一种任务,体验另一种体验。延伸出去,就不再有二元对立,你在任何人的体验中看到都是另一个自己。

这样一方面认真体验,一方面放下所有认真观察,一次次地重复,让这两种观念同时运作的神经回路越来越容易,慢慢无限接近醒觉。

这样,一生虽然是虚构的,一个人还是可以好好欣赏它、享受它、完成它;不再有矛盾,而同时活泼起来、天真起来,把样样都看作第一次发生,第一次体验。

真正的体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心中活出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