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发明人类》读后感锦集

《发明人类》读后感锦集

《发明人类》是一本由[荷]西佩·斯图尔曼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6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明人类》读后感(一):平等、时间性与共同人类

平等作为一个政治话语和法律要义,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缺省概念,是再也政治正确不过的诉求与愿景。但回顾漫长的人类历史,不平等贯穿了绝大部分的时间,或者说,不平等是常态,平等才是例外。同样,人类作为一个建构性的概念,在不太久远的过去,并非如今日这般被理解。无论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夷,还是欧洲历史中的蛮族,都不被视为“正统”。

荷兰政治学家西佩·斯图尔曼的《发明人类:平等与文化差异的全球观念史》正是聚焦于以上主题,从历史、哲学、宗教、人类学等角度讲述“人类”“平等”是如何被发明的。所谓的“发明”,当然是一种修辞,不过却是极为精准地指出了这些观念的演进与变革。

从整体内容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三个元概念来构建本书的理论框架:

其一为共同人类,这又与平等概念连接在一起。用作者的话来讲,共同人类与平等话语是对盛行的他者性和不平等概念的批判性反思。人类学家未能就不平等是否为所有人类社群共有的普遍现象达成一致,但不平等被充分证明了存在于大多数社会与所有识字社会中。同样,民族中心主义,即认为外邦人更多是“他者”而非“同类”的观点,也是普遍存在的。共同人类与平等,得通过从盛行的惯例和有关不平等的常识性概念抽离,才变得可以意想。

其二为人类学转向。在作者看来,共同人类的话语突出了所有人的共同点,它是抽象且普遍的,而人类学转向则注重文化差异,须纳入偶然性和边界的考量。共同人类的优先语言是宗教、哲学和科学,人类学转向的优先语言则是历史学、地理学和民族志。共同人类话语从文化差异中被抽离出来,进而将外国人转化为同胞,而人类学转向则解构了“我们”之于“他们”的语义学。

其三为时间性。更为具体地讲,共同人类的话语以及不平等和差异的话语是在时间框架中展开的,那么它们如何被置于历史时间之中呢?在作者看来,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所有的历史时间概念都包括线性和周期性因素。传统依赖于相同常规和观念的循环往复。创新以随时间推移而出现的变化为前提,因此引入了这样的观念,即不同事态的一个“线性”序列。因此我们并非只能选择线性时间和周期性时间。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线性的时间机制可能支持跨文化的不平等,特别是当时间被想象为“进步”和“发展”。

阅读这本书,尽管很多地方搞不大懂,但仍然感受到一股智识的风暴,并折服于作者的博学和雄辩。进入这类书,其实也是走出舒适区的尝试,不仅打开了外部世界,也是向自我敞开,从而发现更为宽阔的天地和壮丽的风景。

《发明人类》读后感(二):人类平等思想的发展史

《发明人类》是荷兰政治学家西佩·斯图尔曼的一本追溯人类平等思想发展历史的作品,内容偏学术。在这本书中,西佩·斯图尔曼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影响力较大的思想派别中与人类平等相关的观点,从共同人类和人类学转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梳理了“共同人类”、跨文化平等思想的演变脉络。

西佩·斯图尔曼在《发明人类》中讨论的内容,包括早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宗教思想、希腊罗马的斯多葛派思想、东方的儒家思想,希罗多德、塔西佗、司马迁的历史记载中体现的思想,中世纪比鲁尼、阿塔尔、伊本·赫勒敦等人对宗教、定居-游牧民族相关的观点,发现新大陆之后阿科斯塔、卡萨斯、蒙田等人对美洲原住民和殖民帝国相关的观点,启蒙思想以及19世纪后现代平等思想等。

横向上,西佩·斯图尔曼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一般选择三种或三种以上代表性观点,对比这些观点的异同,纵向上展示了人类平等与不平等观点在地理、宗教、民族等范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尤其是经历了全球化之后,在跨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复杂多元的变化。

粗略来说,早期在较单一的环境下,都有一些比较朴素的共同人类的观点元素,随着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大,不同地域、宗教信仰、民族的思想碰撞下,涉及的环境和领域越来越复杂,全球范围内不平等的情况剧增,平等的思想反而需要付出更艰巨的代价来重新争取。

西佩·斯图尔曼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发明人类》主要从共同人类和人类学转向的角度进行分析。共同人类,注重所有人的共同点,主要从宗教、哲学、科学等角度分析,人类学转向则注重文化差异,主要从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志等角度分析。

实际上,所有这些观点、理论,都是看待人类的不同的角度和方式。通俗地说,是看待“我们”和“他们”的角度和方式。从找到共同点的方式上,就能够把符合的所有人合并到一起,成为共同的“我们”;从找到差异点的方式上,就能够把不符合的那部分人排除出去,划分成“我们”和“他们”。

人类平等和不平等的思想,就是从对待这些“我们”、“他们”的不同的态度区分出来。因为对“我们”和“他们”的不同态度,人类历史上的不平等现象始终存在。相对而言,现代不平等的思想造成了更激烈的矛盾冲突,并引起了更广泛深远的历史影响。

西佩·斯图尔曼在第六章《启蒙思想中的全球平等与不平等》指出,启蒙运动否定了传统的不平等观点,但同时也发明了关于不平等的新语言,“启蒙运动的社会和政治思想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现代平等从被发明开始就伴随着新的且同样现代的不平等的话语”。

西佩·斯图尔曼总结了四种不平等的现代话语:政治经济学;性别的生物心理学理论;人种划分的理论,按自然历史的分类法区分人类;将人类按时间尺度排序的历史哲学,划分“先进”和“落后”。其中,后两种现代不平等的话语,在奴隶贸易、发现新大陆之后的殖民时期中,都产生了不可挽回的巨大历史影响,直至今日这些影响仍在以不同的方式和面貌延续。

西佩·斯图尔曼在后记中指出,“文化身份不是一种原始的假定事实,也不是自我的内在本质,而是一系列被创造出来的、时而一致时而冲突的历史结果”。他将这本书命名为《发明人类》,并且从书中论述过程也可以感受到,人类先产生了一些关于人类平等的思想观点,然后按照这些思想观点来执行将其变为现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发明人类”。或者说,人类按照其认同的平等思想去创造所希望的平等现实。

现在我们认为“人人平等”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这种观点在人类历史上实际上是非常新近才出现的,并且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然在为实现“人人平等”而不断努力。西佩·斯图尔曼通过这本书所表达的也是如此。要真正实现现代平等,也需要人类遵循现代平等的思想去创造现代平等的现实世界。

2022.12.16雾凇

《发明人类》读后感(三):《发明人类》:“人”与“平等”是否可能的通识课

全球化下的世界仿佛变平了,便捷的网络通信让同一个地球上的人可以无需跨越重洋即时取得联系,智能翻译技术仿佛让语言之间的藩篱也被打破,而种种社交平台的虚拟世界,不同文化生活背景的人也能沟通对话。

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巴别塔似乎消失的情境下,人们反而会却越加清醒地意识到人与人文化差异之巨大,以至于发现人与人之间连对最基本的“人”的认知,对“平等”这个概念的理解,也都极为不同。

这本《发明人类:平等与文化差异的全球观念史》,梳理了数千年历史有关共同人类和平等的观念变化过程,涉及到的主题脉络,包括外邦蛮族、殖民、人种、奴隶制、性别等等。

作者西佩•斯图尔曼通过分析世界上不同宗教、哲学、史诗、史书、地理学民族志等中对“共同人类”和“平等”论述,建立了一个系统有趣、条理清晰的知识地图。

尽管有着长达50多页的引用注释,这本书也绝不是一本枯燥晦涩的历史学著作,而更像是一门“人”好奇“人”和“平等是否可能”这个概念而值得读的观念通识课。

对世界历史知识空缺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书写顺序也很友好,从古老的希腊文明、古代中国哲学写到启蒙运动,到 19世纪、20世纪、21世纪的变化都有论述。

这本书里不少内容都让人有继续探究的欲望,尤其是对古典哲学(特别是对斯多葛派)、启蒙运动的这两部分。其中斯多葛派是我最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主题,这本书对斯多葛派介绍简明易懂。甚至让人意外的是,早在罗马时期就有斯多葛派哲学家认为,理想的婚姻应该是双方平等的,因此他们支持男孩和女孩享有平等的教育。

另外中国部分,作者孔子、孟子、荀子到司马迁都有专门论述到,角度也很特别,尤其是分析司马迁写匈奴的部分,颇有收获。

至于性别部分,也多了一些从前缺乏了解的事实。

一个是对笛卡尔主义女性主义者弗朗索瓦•普兰•德拉巴尔的介绍。作者西佩•斯图尔曼在1990年代曾撰写过一本关于他的书。普兰的名字我是第一次听说,而在《发明人类》这本书中,作者对普兰的观点也做了分析。在17世纪70年代,普兰就认为,女人的从属地位就如其他所有的人类附庸一般,是由“运气、权力与习俗”造成的。依赖于理性主义和生物学,他要证明的是男女在身心方面都是平等的。他以历史为证据,陈述了人们认为女不如男的偏见来源。

还有一个是,作者分析说近代早期的中国女性在文学上的参与不亚于欧洲女性。清朝涌现了三千多名女性诗人,出版的诗集超过两千本,女子诗社大量涌现,建构出“女性的反抗空间”,以所言所行对儒学中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提出质疑。不过遗憾的是这些作品缺乏一种能够表达强有力的平等语言的元文本。

毕竟从孔子的儒学开始,书中写——“关于妇女,他没有说太多,但说的并非赞美之词。总体而言,女性需要男性的引导。”

其实纵观这本书梳理的历史,至少在15世纪以前,无论是宗教典籍还是种种哲学论著,也都可以看到女性的地位几乎都是次等。

作者还将相当一部分视角放到了阿拉伯世界。其中提到了十九世纪末埃及第一位女性主义者卡西姆•阿明,他认为面纱是女性被隔离的有形象征,女性被限制在家中,被排斥在公民社会之外,阻碍了她们的心智发展。

在1899年出版的《女性的解放》中他这么表达,“……如果男人害怕女人受到诱惑,为什么不让男人戴上面纱,不让女人看到他们的脸?难道在控制自己的欲望方面,男人会被人为比女人弱吗?”

再对照如今世界,总有阻力让历史不会按线性发展。

说到这里,也可以看到这本书内容的丰富和创见不用多言,纵跨千年历史,横跨不同的洲、文化、国家。作为“人”感到的振奋的是,随着观念的世界性流通,一个个杰出的头脑以知识和良知,继续不断重塑着共同人类和平等的观念,因而无论从人种、性别、文化各种差异来讲,这些偏见的消除,相比过去都有很大的进步。

这种时候就更觉得文科极为重要。毕竟不要低估观念,观念必然是有用的,观念就是力量,会影响社会变革,好的观念会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好,我们的生活得更理性和幸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