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来世》读后感锦集

《来世》读后感锦集

《来世》是一本由[英]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3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世》读后感(一):AFTER LIVES

根据建议顺次阅读了《天堂》和《来世》,可能是有了剧情的铺垫,也可能是熟悉了两部作品一以贯之的底色,总的来说阅读体验确实优于前者。 《来世》的时间、空间跨度较广,虽然内容量大,但前半部分的轻重缓急排布较为得当,并没有让人有囫囵吞枣或者噎到的感觉,后半部分虽然密度大但相对来说显得松散了些,在看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时也有类似的感受。 Afterlives译作了来世,但在那样的世界,亦或是这样的世界,不妨拆开观之,是生活之后的生活?生活之后的生存?生存之后的生活?还是生存之后的生存?对于书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在每一个时间段,恐怕答案都是不同的。两位伊利亚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却微妙的相互映照重叠,可中间的那段呢,谁去记住?谁去遗忘?天堂写占有毁掉了美德,在“占有”的围剿下,逃跑的路也是被“选择”的结果,殖民结束了,但殖民后无根的人同样生存在“无”的殖民之下。 另,本书中有段文字作为对部分这一类型文学,和围绕这些文学产生的观点讨论和外溢的评价倒是很恰如其分。 “这种审视既傲慢无礼又令人生厌,但他别无选择,只能任由自己被人长时间去端详,去观察,而他自己却不能回应那种目光。于是,他学会了不去看。”

《来世》读后感(二):翻译部分存在的问题

书整体翻译还算不错,有一些历史史料的注释问题,是受到国内非洲史学和非洲文学水平低下所影响。

例如,译注的地名基本上都需要加一个“现xx的xx地方”,因为坦桑尼亚并不存在于当时历史概念中。

比较明显地是第325页,翻译为“伊利亚斯的父母亲眼看见了坦桑尼亚的独立”。这句话明显翻译有误,因为坦桑尼亚不是独立形成的,英文原文为 In 1963, two years after Independence, which both his parents lived to see, Ilyas was awarded a scholarship by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to spend a year in Bonn learning advanced broadcasting techniques. 这里应该翻译为“坦噶尼喀的独立”。

其实,上述问题都属于一类问题,即译者可能并不知道坦噶尼喀与坦桑尼亚的区别在何处。这个问题不是译者问题,是国内整体水平问题。

《来世》读后感(三):你能感同身受吗?

这本书是古尔纳获得诺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出版于2020年,没有受获奖的影响,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甚至是作者的最高水平。 当作者坐在英国的桌子前,回忆着坦桑尼亚的卡斯卡济(北风,冬季风)、坦桑尼亚的水(大湖区)、坦桑尼亚的土地和生活在那里的人的时候,并写在纸上,这一幕一幕的便走到了我们读者这里。 之前对非洲的印象都是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人与人的情感和感受是互通的,跟着作者的叙述,我的脑海里都是中国的场景和人,这些都是我能想到的,那些苦难是我们也经历过的,那些人与人的接触和交流也是我们每天的日常。 这本书的名字叫《来世》,在作者的叙述中,一代一代人都经历着苦难,苦难都是相同的:饥饿、贫穷、疾病、战争导致的骨肉分离,甚至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在这样的社会人是没有选择的,人只能选择活下去这一条路,可当孩子长大以后,发现过着之前父母一样的生活,这可能就是“来世”,一场一场的战争都是由殖民者发动的,德国人走了,英国人来了,死亡都是阿斯卡利(当地被殖民者雇佣的士兵),一个个家庭因为缺少了父辈而残缺。 像《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样,当两种文明碰撞时,受伤的往往是鸡蛋,胜利的是高墙。一旦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苦难就会在我们中间漫延!人类最重要的情感就是共情,希望古尔纳获奖以后更多的人阅读他的作品,了解非洲这段苦难的故事和历史,真爱和平,远离侵略和战争!!!

《来世》读后感(四):你能感同身受吗?

这本书是古尔纳获得诺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出版于2020年,没有受获奖的影响,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甚至是作者的最高水平。 当作者坐在英国的桌子前,回忆着坦桑尼亚的卡斯卡济(北风,冬季风)、坦桑尼亚的水(大湖区)、坦桑尼亚的土地和生活在那里的人的时候,并写在纸上,这一幕一幕的便走到了我们读者这里。 之前对非洲的印象都是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人与人的情感和感受是互通的,跟着作者的叙述,我的脑海里都是中国的场景和人,这些都是我能想到的,那些苦难是我们也经历过的,那些人与人的接触和交流也是我们每天的日常。 这本书的名字叫《来世》,在作者的叙述中,一代一代人都经历着苦难,苦难都是相同的:饥饿、贫穷、疾病、战争导致的骨肉分离,甚至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在这样的社会人是没有选择的,人只能选择活下去这一条路,可当孩子长大以后,发现过着之前父母一样的生活,这可能就是“来世”,一场一场的战争都是由殖民者发动的,德国人走了,英国人来了,死亡都是阿斯卡利(当地被殖民者雇佣的士兵),一个个家庭因为缺少了父辈而残缺。 像《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样,当两种文明碰撞时,受伤的往往是鸡蛋,胜利的是高墙。一旦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苦难就会在我们中间漫延!人类最重要的情感就是共情,希望古尔纳获奖以后更多的人阅读他的作品,了解非洲这段苦难的故事和历史,真爱和平,远离侵略和战争!!!

《来世》读后感(五):来世

原来德国在非洲打了半个世纪呀。训练了一批非洲人队伍,起名:阿斯卡利军。恶名在外的一支军队。非洲有太多孤儿了,父母不是被杀死就是饿死,还有各种传染病,最厉害的就是痢疾。

古尔纳的《来世》里面几乎每个人都是孤儿,但每个人都活下来了,还有了爱情,家庭。战乱中,大家依然很善良,包括德国军官,男主能活下来全靠陌生人的善意。女主也是,虽然也有恶人恶事,但依然靠着一些人的善意活下来了。

20世纪前半叶,非洲人活下来可真不容易。各个殖民地都要维护自己的地盘,都觉着可以是自己的,不仅需要上前线作战牺牲,就是在家也经常整个村庄就被烧杀抢掠。

结局还不错,至少下一代可以接受教育,有个体面的工作。

里面有个小伙子,主动参军,成了阿斯卡利军。一战德国战败后,被俘。英国人把阿斯卡利军都释放了。但他依然跑到了德国,支持德国收复非洲,但因为爱上了一位德国雅利安姑娘被抓进了集中营,罪名是:破坏了雅利安血统。最后死在了集中营,他的儿子跟着他进了集中营,父子俩都死了。

古尔纳的五本小说,感觉最好看的还是《最后的礼物》。五本小说讲述的故事都差不多。殖民主义把非洲搞成一团糟,直到现在依然一团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