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增订本)的读后感大全

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增订本)的读后感大全

《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增订本)》是一本由刘守英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4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增订本)》读后感(一):评《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增订本)》

作为从农村中走出来的学者,刘守英老师又回到农村中去,探索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问题。本书从一个政策实践者和一线观察者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约束和可能路径,认为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离不开土地制度安排与变革,从某种程度上说,土地以及土地之上的农民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作者对“以地谋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农民土地权利的残缺,最后提出了面向“城乡中国”阶段的土地改革方向。

《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增订本)》读后感(二):研究城乡、农村等问题的必读图书

刘守英教授长期在一线调研,走访过全国许多地方,深入农村深度调研,与当地村民做朋友。刘老师则亲身参与了地方土地制度改革的设计与试验,并基于真实的调查结果形成自身的研究,本书反映了中国土地制度变革与底层突围面临的困境。《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不仅仅是他研究成果的结晶,更是一种情怀。本次《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增订本中,便新增了“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对“中国过去以地谋发展的基本特征、典型化事实”,以及为什么“以地谋发展的模式”走不通了,都做了更深入的分析和描述。

《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增订本)》读后感(三):精品

这本书一开始就被她美丽的封面所吸引,然后再读其内容,更是感慨作者在这方面的专业程度,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该转型的时候,未来转型的成败关乎中国的发展,而土地就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要素,要怎样使土地的转型更加符合现代的逻辑,这是这本书所研究的内容。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作者介绍了土地制度的历史,也介绍了产权,城乡二元体制,以及新的领导政策对土地制度的影响。作者指出必须把农村的土地与城市的土地享有共同的权利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推进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读完这本书以后,对这个整个的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有了了解,也通过其中的实地调查的数据,更能深刻的理解这一内容。这本书的装帧真的是在我看来非常的好,摸起来非常舒服,我很喜欢这本书。

《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增订本)》读后感(四):土地视角 策展未来

该书是作者数十年对土地的一手调查和研究的结晶,既具实证性,又不乏人文情怀。该书既有对中国土地制度的客观描述,更有作者对土地制度所存在的不足的反思, 指出了在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现阶段,“以地谋发展”模式的难以为继,并提出了进行主动有为的土地制度改革对于促进发展模式的转型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

作者出身农家,对土地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在作者平实的语言表象之下,无不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处处体现了作者在该书增订本腰封中所说的“ 要为那一方水土的人做点什么的”朴素情怀。而正是由于作者几十年来对土地的这份热爱,再加上作者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有了这本他30余年奔波于城乡之间、几经思索和推敲而成的心血之作。

掩卷沉思, 除了惊叹于作者走进真实世界的智识和勇气 ,脑海里浮现的,还有艾青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拂之不去!

《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增订本)》读后感(五):增订了什么

增订本主要新增了“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一章,在这一章中,作者重新审视了土地在乡土中国的表现,分析了土地制度安排与变迁如何推动中国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转变,分析了城乡中国阶段的主要土地问题。他指出,完成从城乡中国到城市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解决好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是关键,必须推进以城乡中国阶段为背景的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是明确城乡中国阶段的土地功能定位,实行城乡互动的土地配置制度改革,适应农业转型的农地权利和经营体系重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宅基地制度改革。

另外,增订本还增加了其他两章内容,即第十五章“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模式”和第十六章“‘以地谋发展’模式的衰竭”,对中国过去“以地谋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典型化事实,以及“以地谋发展”模式走不通的原因做了更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