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楼梦悟(增订本)》读后感100字

《红楼梦悟(增订本)》读后感100字

《红楼梦悟(增订本)》是一本由刘再复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悟(增订本)》读后感(一):值得一读再读!

“诗穷而后工”,人穷而后悟,最高的“悟”是进入“禅的境界”。刘再复的《红楼四书》是“禅悟”的尝试,值得一读再读!

《红楼梦悟(增订本)》读后感(二):封面很好

冲着范增空灵飘逸的题字买了一套刘再复的《红楼四书》。按照出版日期,先读了这一本《红楼梦悟》。

觉得通篇几乎都在说一个问题,大把语句读来似曾相识,强调红楼梦的大诗意,大灵魂。虽然偶有片段颇有新意,让我颇受启发,但是仍然觉得刘老师读红楼有过于沉溺之感,有的观点不敢苟同。

读本书的另一收获是,刘老师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作品从不同角度与红楼梦相比较,让我获知很多未读过书的信息,又开列出了一批读书单。

《红楼梦悟(增订本)》读后感(三):重温旧梦

很久以前的事了,上高中时,每日放学,必读半小时的《红楼梦》,短短几年,这本书也读了好几遍,凡是学校附近的书店中有关《红楼梦》的书都买来了读,最多的也就是刘心武的解读了。时隔多年,好久不碰红楼,偶然在学校图书馆瞥见了这部《红楼梦悟》便顺手拿来重温旧梦。就看了没多少,便觉出来这本书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的,书中竟把贾宝玉这个众人眼中的纨绔子弟,定义为未成道的基督和释迦,却也颇有玩味了,细看作者的分析,却也很有道理,基督仁爱,宝玉常怀仁爱之心;无论王侯、戏子、奴婢甚至是无赖,宝玉都能同怀视之,这不正是佛曰的“众生平等”吗?私以为此书对贾宝玉的解读还是很贴切的,至少摒除了现象的迷惑。很多人说起贾宝玉,一言以蔽之:“花心”二字,却看不到他的至纯至真,或许很多人会说,这四个字形容林黛玉还好,放在贾宝玉身上,便觉不合适,其实非也,正如刘再复先生所说,贾宝玉的前身为神瑛侍者,而在人间“化为”贾府贵公子的宝玉则确确实实是以侍者的心态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女子的,并无倨傲和优越之感,反而有时自惭形秽,认为女儿才是世间之“钟灵毓秀”,比那元始天尊和阿弥陀佛也要尊贵,他欣赏女儿们的美,爱护她们,以她们的痛为痛,以她们的乐为乐,时常忘怀自己,对加害自己的赵姨娘和贾环也原谅宽恕,唾弃功名利禄追求心灵的自由,这难道还不算是至真至纯吗?

记得清人曾有一则小品,写的是一个人同他的朋友谈《红楼梦》,他的朋友说作者是“崇宝抑黛”,而他则坚持曹雪芹是“崇黛抑宝”,结果两人吵得是不可开交,不分胜负,结果竟是两人竟双双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谈《红楼梦》。对于薛林之争,多数人只看泛泛表皮,刘再复先生则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林黛玉尚“个性优先”,重自然、重自由、重生命;薛宝钗则崇“秩序优先”,重意志、重秩序、重伦理。前者即中国的庄禅,后者即中国的儒家,《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实际是曹雪芹灵魂的悖论,由此我想到了另一种说法,就是脂砚斋所批,说黛钗实为一人,也就是所谓的“黛钗合一”,刘心武先生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很是疑惑,不明白明明是两个人为何写着写着到最后却成了一人,如果从刘再复先生的这一哲学视角来看黛钗只不过是曹雪芹灵魂的二律背反,自然属一人。但我更愿意将这两个人物看成两个鲜活的生命,面对现实,一个反抗,一个适应,都有可爱、可叹、可悲、可敬之处。

刘再复先生在此书中提出,中国文学有两种语境,一种是家国语境而另一种则是生命语境,《红楼梦》就属于后者,而后者也更能体现文学的本质,也最能体现文学的境界。其实家国语境可以看作是“诗言志”,而生命语境则可以看作是“诗缘情”,中国文学到《红楼梦》则体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最高境界。《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主张“情欲有罪”这一理念构成了审判妇女的专制道德法庭,而营造了一个至纯至净的女儿国,以尊重和爱护的眼光来评价女性。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红楼梦》与许多中国古典文学的不同,认为《红楼梦》属于原型文化,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则属于伪型文化,这是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提出的两个概念。作者认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塑造的是充满暴力、布满心机的伪英雄;而《红楼梦》则立足于人的生命如何保持它的质朴、人的尊严如何实现上,我是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的,在网上曾看到有人这样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可称之为经典,我就不知道《红楼梦》写得有什么好的,居然能是四大名著之一。对于此类言论,我感到非常的悲哀,也许三国和水浒所描写的英雄叱咤风云,谁与争锋,但是《红楼梦》也并不是像他们所说的只不过是一群女人在争一个贾宝玉那样的滑稽和不堪。《红楼梦》真正撕下了那种文学戏台上,单一而又虚伪的脸谱,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揭示了悲剧是“共同犯罪”的结果,体现了一种无善无恶、无事无非的理念,揭示了人处于“共犯结构”中的悲哀和无奈,红楼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少时与人谈红楼,有人云:我最讨厌晴雯一干人。今看《红楼梦悟》,作者对晴雯评价甚高,实於我心有戚戚焉,但书中写《红楼梦》的哲学境界中引用高鹗续书中的“林贾谈禅”来阐释,实另我难以接受,本来高鹗所写的这一段就实在矫情,再加以阐释岂不更加无趣,高鹗续书虽不同其他,秉承了悲剧的理念,但由此来断定《红楼梦》的哲学境界实在有失谨慎,除此之外,此书反复重复同一观点,有罗嗦之嫌,大体来看不失为一部好书,值得细读反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