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读后感1000字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读后感1000字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是一本由何·皮特 著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读后感(一):看荷兰学者评论中国土地制度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以一个荷兰学者的身份来描述中国的土地制度问题,书中涉及到农地产权、草原管理、森林权等等,作者经过在中国的深入调查研究,对中国土地问题的认识十分深刻,对我们研究土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读后感(二):中国土地的拥有者

买这本的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证实一下这个老外的观点和我从小到大学习的观点或者理论是否一致。细读后发现作者不仅对中国的土改制度做了深入研究,同时结果中国的情况定义了两个新概念“可信度” 和“空制度”。但是我还是没有说清楚中国的土地到底是归谁的!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读后感(三):评论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

评论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

书里对建国以来的土地制度变迁有清晰和独到的分析和解读,多少让我有些沉迷。特别是对特意的制度模糊原则深入分析,不仅对土地制度有借鉴作用,对其他制度设计分析也有益处。

中央的法律规定是框架性的,具体的确权是地方实践,这是经验,也是艺术,走下去观察,会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政府确定的规则要有一致性,实践中已经普遍实施的规则,尽快上升到法律层面。产权,而非所有权是理解当代中国各种制度的关键。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读后感(四):不错的书

土地在中国自古至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民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更影响着政权的稳定。本书的突出之处在于使用了“可信度”和“空制度”两个概念。一种为社会群体所信赖并确认为可信的制度,其创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群体根据其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无视这一条件,不仅会导致对社会行为人的行为方式作用甚微的空制度的产生,而且会导致社会不公加剧,低劣土地管理制度,甚至社会冲突的产生。本书认为要正确理解中国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功,其诀窍在于理解政府所采取的“放手”(hands-off)政策,及其所刻意坚持的“制度模糊”(institutional ambiguity)原则的意义。

有的时候,外来的研究者更能选择客观的视角对中国的政策进行研究,所以本书提供了一个思考中国土地问题的更新的思路,值得一读。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读后感(五):个人感觉这一版的封面装帧不如第一版

本书是在2008年9月出版的《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后出版的。当时,这本书的定价是39元,2014年10月出版的第二版,定价48元,我以36元买入,从价格上看,感觉时光倒流,物有所值。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仅书名就很吸引人。作者何·皮特(Peter Ho)是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Delft,世界百强大学之一)首席教授,博土生导师,自2004年起分别担任格罗宁根大学终身教授、博导、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荷兰莱顿大学终身教授、博导、校长办公室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2014年获得欧洲演化政治经济学Kapp Prize奖。其知识渊博,研究著作成果涉及制度变迁、可持续发展、技术与风险、环境保护以及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自然资源冲突等当今社会研究领域前沿问题。因有大量学术论文发表于SSCI 检索系统世界著名学术期刊,并在Routledge等世界权威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得到国际学术界的一致公认。本书指出,要正确理解中国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功,就必须理解政府所采取的放手政策及其所刻意坚持的制度模糊原则的意义,因为这两者促成了适合不同地方特性并具有可信度的制度的产生。美中不足的是,个人感觉这一版的封面装帧不如第一版,当然这只是个人之间,或许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