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读后感100字

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读后感100字

《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是一本由[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读后感(一):雅斯贝尔斯的哲学课

雅斯贝尔斯给青年人的哲学建议是非常高妙的。建议对哲学有兴趣的想要入门的读者首先读读这本书。本书中雅斯贝尔斯将这些建议分为了十二课讲述,其中包括了很多哲学基本问题,比如什么是哲学,哲学的本原,人、世界、哲学思考者的独立性、哲学的生活方式等。

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多次提到上帝,他所说的上帝更加等同于整体、大全等形而上的概念。他的这种整体性概念对于现在这个自由主义盛行的社会来说是非常有提示作用的。雅斯贝尔斯认为,“只有在献身给上帝,而不是委身于尘世时,自我存在才会被给予和接受,并感受在尘世中的主张自我”。

对这种整体性有了觉悟之后,除了哲学,也会关心起历史。“历史是神性存在的彰显之地”,只有认清楚自己的来源和去向,将自己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看待,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浩大。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哲学思考就像是从生活必需品的束缚中醒来。哲学的本原是对自身软弱和无力的觉察。

哲学学习的本质是对交流的意愿。但是这种交流不是与某人具体人之间的交流,而是与“上帝”、“大全”、“整体”、“历史”、“精神”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并非通过语言来完成,而是通过哲学沉思的方式。

雅斯贝尔斯认为这种哲学沉思的可能内容包括:自我反省、超验性静思,以及关注当下应做之事。既在尘世中,又不在尘世中;既入世,又出世。雅斯贝尔斯也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家,他没有忘记实际的生活。

本书中雅斯贝尔斯给青年人列出了哲学简史大纲及哲学经典作品清单,其中涉及到了中西印的广泛哲学领域。在当前这个个人主义、自由意识当道的世界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课是我们尤其需要的,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切还有机会改变,从思想认识开始。不要只活在个人的生活里,放眼远望,看看过去的,望望未来的,想想内心的。

《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读后感(二):哲学入门读物

前段时间看了罗素写的《哲学问题》,对哲学的一些看法、观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谈起哲学,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哲学其实就是认识社会的科学,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做出解释。 高中政治课本曾学到哲学,那时知道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等,只是一些最基本的哲学概念,对哲学了解甚浅。同时,在平时也经常会听到同学或老师讲一些有名的哲学大家,如黑格尔、康德、马克思·韦伯等,我也曾经去翻看了康德写的《纯粹理性批判》,不是我所能看懂的。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写给青年人的一本哲学入门书。这原本是他的一系列电台讲演,雅斯贝尔斯将自己深邃的哲学思想用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阐释出来,并在讲稿的基础上成就本书。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的本原、人、世界、信仰和启蒙、人类的历史、哲学思考者的独立性、哲学的生活方式、哲学的历史等十二个方面,从中对哲学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当然,本书的附录也告诉我们青年人该如何学习哲学以及介绍了哲学历史的著名人物和论各个时段的哲学。 哲学也有悠久的历史,2500年的哲学史就像人的自我意识中唯一且宏大的瞬间。通常我们熟知的都是西方哲学史,对中国的哲学好像只听过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在历史上分为四个时期:古希腊哲学、基督教-中世纪哲学、近代欧洲哲学和德国观念论哲学。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哲学,哲学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系统的哲学学习呢?首先要参与科学的研究,从中获得科学的态度,这是哲学真理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其次我们要向伟大的哲学家学习,学习他们的作品,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了解他们的思想体系;最后我们要认真地过日常的生活、严肃地做出重要的决定,以及接受自己做过和经历过的事情。 本书还是比较适合哲学入门者的一本读物,因为写的比较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能让我们对哲学的基础有一定的了解,不像其它一些哲学书晦涩难懂。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尤其适合我们青年读,激发我们学习哲学的兴趣,毕竟也是写给我们青年的十二讲。 最后分享书中的一段话“哲学思考的意义在于当下。我们只有此时此地的现实。我们因逃避而错过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回来。但如果我们虚度光阴,那么我们也会失去存在。”

《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读后感(三):抱着刷知乎的心态 走近哲学

表面看,这本书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首先从书名上,《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与《七堂极简XX课》、《XX人生必修课》诸如此类的书名有异曲同工之妙,营造出一种平易近人且为你而设的第一印象,像我这种哲学小白,很容易就对书中深奥的内容放下戒备心。其次,仅200页出头的小开本设计也让人对哲学放松了警惕,编辑把每个章节的内容仔细分段,还贴心地在章节最后将重点知识摘录下来。这样手把手地引领你进入哲学的大门,可谓是用心良苦。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是抱着对人生的疑问开始阅读的。他为何不爱我?我为何买不起房?我为何时常孤独?人生的意义何在?我要如何过好这一生?我们迫切希望为这些或俗世或私人的问题找到一丝启迪甚至答案,此时的心态就像躺在床上刷知乎一样,希望在困顿中获得特效药。

但雅斯贝尔斯只用了两个章节就把这种希望打碎:哲学是一种思考方式,并不提供生活的解决之道,而且哲学的设问远比答案重要,人们也无法从哲学中得到救赎。

虽然带着一点儿失望的情绪,但我还是选择沉下心来理解哲学,每天一个章节,细嚼慢咽。结果是头两章还能基本读通,而从第三章“大全”开始,阅读就进入了模糊理解状态。此后的内容,除了最后一章“哲学史”,基本也延续了这种阅读状态。

下面随意摘抄一些语句:

第三章“大全”:事物绝对性和对象认识论的失落,对那些坚持它们的人来说就意味着虚无主义。

第五章“无条件的要求”:无条件要求对我来说就像我的实际存在对我的纯粹此在的要求。

第六章“人”:如果主导评判的真理只有通过自我确信来显现,那么它就有两种形式:作为普遍有效的要求与作为历史的主张。

……

对于对哲学一无所知的人来说,这样的阅读是费劲的,更遑论汲取知识进而人生解惑。这本书有着平易近人的外表,却有着最深邃的内涵。有理由相信,出版社和编辑在营销上花了不少心思,让哲学这门高深的学问,最起码在摆上书架时亲民一些。

由于确实无法领悟作者渊博的思想,我只能为这本书打三星,并且把阅读感受如实记录分享。但我建议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一次哲学的洗礼,无论是线上学习、听一场讲座、还是阅读这样一本哲学书籍,这并不关乎人生进步,而仅仅是有助于发现自己,就如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每个人在哲学身上所理解到的东西,都是他实际上已经知道的东西。”

《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读后感(四):勇敢之书

这本书很薄,很快可以读完,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与作者的共鸣,也有醍醐灌顶的时刻,是一段自我与自我相处极好的时光,发现自我,肯定自我,鼓励自我。之所以说是一本勇敢之书,源于书中的一句话:“在种种尝试之中,重要的是敢于生,去面对虚妄的东西而不是掩盖他们,不受限制的去凝视、质疑和回答。” 敢于入世,过实在的生活,但不局限于眼前,又有自己出世的精神世界,是比较好的一种平衡。

深深共鸣的观点主要有三个:

第一,对于哲学本质的定义,哲学的本质是追求真理,而不是拥有真理。和我们的“在路上”想法高度的一致。

第二,关于不功利,不世俗的追求,作者定义为无条件。超越现实,超越一菜一羹,并不是先天的,而是来自抉择。只有借助由反思而产生的澄明,人才能做出选择。无条件性不是源于自然法则,而是源于对自然法则的超越。无条件者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最终取决于什么,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世界在总体上是不可靠的,但仍有一些值得信仰的东西,一些能激发信心的东西,也许是家园,也许是父母子女,也许是朋友,爱人,也许是某种追求。

第三,怎么来定义人,人的生命与动物不同,不是按照自然规律一代又一代做着重复的事情,而是人的自由和不确定性一起使人有机会成为ta真正可以成为的那个样子。

而之前懵懵懂懂,经过作者一点拨,频频点头的还有:

启蒙要求人去认清自己的所指,所愿和所为。人要自己去思考。要探索洞见的飞跃,而不是洞见作为既定结果接受下来。所有我们认之为真理以及正确的东西,都必须毫无例外的以得到自己内心的认可为条件。启蒙可以理解为,人成为自己的道路。我想,成为自己,只有不断的深入思考,不断质疑理所当然的一切,从而完善我知,保持无知的心态,才有可能做得到。

而论述反对启蒙的部分,很精彩,一些人无意识,一些人有意识的去压制个体的思考,源于:“出于某种荒谬的冲动,即渴望去顺从那些所谓的上帝代言人。这种反对源于对暗夜的激情——它不再遵循白日的准则,而是无缘无故的建立起臆测和虚假的拯救秩序。人在无信仰时会渴望信仰,并想要说服自己去接受信仰。权力意志意味着,人越是盲目的顺从作为权利手段的权威,就越是恭顺。”

我原来是比较认同斯多葛学派的一套,追求平静如水的心态。但很明显作者比我要勇敢得多,他说:“我们不相信斯多葛学派的平静,正是因为我们的人性存在本身使我们有了激情和恐惧,泪水和欢乐。因此,我们只有在情感波动中实现升华,而不是靠消除情感波动来成就自己。我们要敢于为人,尽力去做力所能及之事,从而实现自己的独立性。这样,我们才能受苦而不悲鸣,绝望而不沉沦,震惊而不迷惘。”

我们应该如何去生活?去为人?

基于理性并超越理性的独立思考,做正确的选择,明白自己的动机,成为完整的人,并且为了爱而活着。

《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读后感(五):《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那些可以指导你生活的哲学,让你更爱生活

文|继芳翎馨

很早之前,我就觉得哲学是一个玄乎其玄的存在,因为当你觉得它存在时,它是存在的,当你觉得它并没有用时,它也的确没有什么用。可我却也爱看哲学类书籍,为自己增加一点玄之又玄的东西,于我而言,可以让贫瘠的大脑多一点内容,更为平静一点。

我认识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是缘于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作为学校文化工作者,我对《什么是教育》这本书读了蛮多遍,也很喜欢他的一些论调。

因此,在得知浦睿文化要推出《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一书时,我迫切地想要一睹内核。

十二讲的内容很清晰,在目录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从哲学的本质、本原、思考、人与世界、信仰与历史、哲学生活、哲学方式、哲学史等等入手,将哲学问题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我想,有的书值得一读,有的书值得一读再读是有价值的,因为《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就是必须怀揣着一颗平静的心,认真研读的一本书、一段思想。

十二讲,讲什么?

哲学问题是一个大问题,雅斯贝尔斯却从12个问题来讲解了哲学大问题。

他说,哲学的本质是追求真理,而非拥有真理。很多时候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偏执,以为自己可以拥有真理,然后患得患失,的确也不值得。

他说,所有的哲学都提倡交流、讲述,并想要被倾诉。虽然哲学每个人都有个人的理解,个人都有个人的想法,但是很多时候执拗地不交流会带来的后果就是哲学思想不能明晰,人陷入自己既有的偏见中,无法得到更好的调整。

他说,哲学思考讲我们从所有存在者中解放出来。我思故我在,但是,就算是我不在了,这世界还是有很多人在思考着、前进着,而之所以哲学能让我们思考,也让我们解脱,就是因为他本身就具有思维的开拓性。

他说,信仰没有知识的确定性,只有在生活实践中的确定性。关于信仰,看到这句话,就想到了《叛逆者》这部谍战片中,顾慎言所言的:“信仰不该依附于任何一个人,而是应当在实践中反复实验并得到确认。”生活的实践能坚固我们的信仰,就如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语一样。

他说,我们都必须从优柔寡断中重生。 其实所有的哲学家都是践行者,他们会深刻认可一个概念,然后就不再怀疑自己的判断,义不容辞地往前走着,做该做的事情,这种果断是我们应当有的哲学思维。

他说,我们可以将启蒙理解为人成为自己的道路。我们都认为自己的启蒙是缘于某一件事、某一个人,可是哲学家却跳出了这个理解,告诉我们原来其实我们的启蒙都是缘于自己要去走那一条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自己定义。

十二讲的内容不少,我也未必能全部都一一说清,但是,好在书就在那儿,去看,你就能有所收获!

原创不易,盗文必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