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情感时代》读后感锦集

《情感时代》读后感锦集

《情感时代》是一本由金雯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5.00元,页数:4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感时代》读后感(一):情感时代

不论是在各种文学创作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书写过程中,我们不仅会有对某些事件的真实记录,写作中还可能会有很多能够传递人们情感状态的论述。 从人的性格特质上来看,有感性与理性之分,你是一个更加感性的人,还是更加理性的人呢? 在《情感时代》这本书中,作者把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这两个看起来关系不大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带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认知角度去理解现代小说,同时也一同思索何为情感。 说到西方的启蒙运动,相信我们都不会太陌生。在我看来启蒙运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提倡理性。 自然法则反映在人的头脑中,便是理性。理性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凡是违理性的,都应予打倒。虽然这种观点在如今看来似乎有些极端,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种思潮是有进步意义的。 当然当时也有人针锋相对地提出,人们不能仅仅依靠理性或纯粹的思考来获得知识;相反,真实的知识来自我们的感官经验。“情感”这个概念也得到进一步重视。 理性的世界是一个处处充满逻辑的迷宫,我们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才可能找到迷宫的出口。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仅仅依赖于理性的思考也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在于理性的思考并不能解释所有困惑,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作为生命,也能够感受到复杂的情绪,拥有真实独特的情感。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同情、关心、尊敬等,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从某个角度上来看,人们也越来越认可,不管是理性,还是感性,这些特质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而在小说创作中,同样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情感上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使小说创作的内容更加通畅,更有逻辑性。毕竟人们很难有耐心阅读完一部毫无逻辑的小说作品。 然而在18世纪乃至当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小说作品中都展现出了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尽管我们知道一部小说或许从内容上来讲完全是虚构的,但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却可以是有血有肉的,因为他们的情绪饱满并且贴近真实。 当我们观察或想象他人的情绪状态时,我们自己也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情绪反应的一种现象。这也是许多小说能够打动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情感时代》读后感(二):一本令你眼界大开的奇书!

我是一个自诩读过数百本外国名著的家伙,但这本《情感时代》还是给于了我降维打击。真的感觉自己差的还是很远,因此我只能颤颤巍巍地写下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这是一本对18世纪,也就是1700-1799年的英法文学的考量巨著。

在作者眼中,16-17世纪是西方文学,特别是英法文学的第二启蒙期,即从神学文学彻底转变为人本主义文学的时期。

这一时期,在人们看够了神和英雄之下,一种“自私性”的文学开始逐渐萌芽,并于18世纪开出并不是非常鲜艳的花朵。

因此,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说18世纪是情感或者说情绪的建构时期。这一时期,作家们采用各种方式,简单说就是在地上插标,告诉人们哪些可以写、哪些不能写。在这其中,崛起了私人信件小说、个人情感小说、爱情小说,以及其他经典的非说教小说。

对,就像当年的物种大爆发一样,突然就出现了。

不过呢,其实能造成这种结果,还因为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启蒙时代的到来!说道启蒙时代,我们不能不想起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正是启蒙时代的思想文化解放,让18世纪的情感文学出现和成长成为可能。通史,其他的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上层建筑也一一出现。

最后,作者以18世纪情感文学的精品《项狄传》作为切入点,为我们全面展示了,什么是情感文学,18世纪的情感文学到底已经到底什么水准等等。

《情感时代》读后感(三):18世纪文学风云录

《情感时代》是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金雯的最新著作,旨在重新定义18世纪西方启蒙时代,将其从以往的“理性时代”定位为“情感时代”。这一观点颇具创新,引领读者深度探索18世纪英语小说崛起的内在逻辑,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书中的第一编聚焦于18世纪情感观念的研究,通过对道德哲学、美学、历史、社会理论和经济学等多领域的考察,揭示了情感对于启蒙时期主体性的威胁以及情感观念在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这一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书籍为后续对18世纪英语小说的解读构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编则以18世纪英国小说中的情感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同情、忧郁和恐惧等情感在小说中的表达。作者通过对理查逊小说、菲尔丁小说、斯特恩的《项狄传》以及晚期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等的详细解读,呈现了情感在文学作品中的丰富表现,为读者提供了对18世纪小说的崭新理解。

金雯的写作风格既具有学理深度,又能保持通俗易懂,使得这部学术著作在专业性和可读性之间取得了巧妙平衡。她通过对18世纪情感观念的重新诠释,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时期文学与思想的深刻内涵,为理解现代性的前世今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总体而言,《情感时代》是一部深刻的人文思想著作,其学理性、深度和可读性并重,为文学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18世纪西方文学与思想的窗口。通过对情感时代的重新定义,金雯引领读者超越传统的理性时代观念,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与思想的复杂交织,为文明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启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