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浪漫与丑闻的读后感大全

浪漫与丑闻的读后感大全

《浪漫与丑闻》是一本由[英]亚历山大·拉曼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漫与丑闻》读后感(一):书页中枯萎的玫瑰

拿到这本书后,第一观感就是对封面非常喜欢,一位身穿华丽白色礼服裙的女子,白玉凝脂般的胸口上点缀着一枚飘逸的蓝色蝴蝶结,肩上点缀着素雅的花朵。看不到她的脸,只见她修长优美如天鹅般的颈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她的容颜的无限想象。

与拜伦纠缠过的女子,似乎很难被归为一类。她们有的出身高贵,有的贫贱无名;有的家庭背景复杂,父母不闻不问;有的父母智慧开明,家庭氛围宽厚融洽;有的对诗歌和音乐如痴如醉,有的则更喜爱科学明确而永恒的法则;有的是情窦初开的处子,有的已经饱尝婚姻的苦果,有人甚至是他的姐姐、女儿……

但她们无一例外地为拜伦所吸引,如同前仆后继坠落海崖的殉道者,在夕阳染红的大海的背景下勾画出几乎完全类似的命运弧线。沉溺于他苍白的俊美面容和闪耀着智慧与讽刺之光的谈吐,交换热情似火的通信,在幽暗的楼梯口、马车、船只上幽会,很快他感到厌倦,他想要逃离,而她穷追不舍,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报复,花边新闻又登头版“拜伦又让某人变成了疯女人”。毁掉自己的一生,成就他风流情史书页中夹着的枯萎的玫瑰。

毫无疑问,拜伦应当对此负责。诗人有多才华横溢,他的恶行就有多汹涌昭彰。他是无耻的引诱者、可怖的破坏者、冷漠的施暴者,世俗礼节在他眼中唯有被毁灭和嘲笑的价值。他的爱从一开始仿佛就被置于不断流逝的沙漏之中,起初热情似火,结局冰冷如霜。用看待艺术家应有的宽容来评价,诗人心中充盈燃烧的浪漫情感让他分不清现实和虚幻的差别,他的人生就是一出永不落幕的伟大戏剧,因此越跌宕起伏越波澜壮阔越好,博得的瞩目和掌声越热烈越好,他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只要能够成就足够伟大灿烂的情节,让其他演员在舞台上自杀也无足轻重。

可他的魅力真的是不可抵挡的吗?为什么她们当中的某些人,即便知晓他有多么臭名昭著的过往,依然如飞蛾扑火般趋之若鹜?

隔着时代和环境的隔膜,我无法切实地描摹这些背景迥异的女子的心境,但我想起初在潜意识里她们都是充满自信的,认定自己与簇拥在他身边的莺莺燕燕有所不同,认定自己会是使得浪子回头的那块金子,他的名气与才华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或是留恋他在恋情的开始给予自己的如浪漫诗歌中缪斯般的女主角的地位。

毫无疑问,令她们着迷的都是自己想象中的拜伦,既不渴望又不可即的幻影。幻想世界的繁荣植根于苍白贫瘠的现实,那个时代所谓的贵族小姐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华丽而阴沉的庄园,古板的女教师,社交季上谈吐虚浮的亲友,塔夫绸舞裙、羽毛扇子和钻石项链,交换无数封洒满香水的信笺,也不会令你真正了解一个人。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连续的流产打击了她的身体和精神,却不曾影响她创造出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怪物。

清晰的时间线和大量信件原文的引用让人身临其境。译者的文笔也很舒服,让人感觉像是在读简奥斯汀的作品。读这样的作品让人想起《唐顿庄园》,那个时候的英国与欧洲,贵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经济与社会变革,表现出既现代又传统的矛盾姿态,在我们这个文化背景的人看来有种独特的基调和氛围,非常令人着迷。

浪漫与丑闻,本就是一体两面,人性就是如此,光明磊落又复杂诡谲。

《浪漫与丑闻》读后感(二):拜伦背后女人的故事

这本《浪漫与丑闻:她们和拜伦的故事》人物传记的作者亚历山大·拉曼所说“我既不是来赞美拜伦的,也不是来埋葬他的,我的目的是给予这些女性她们应得的尊重和同情。”所以在这本书中,诗人拜伦的情感历程是串连故事的线索,但他不是焦点。这本书的主角是九位女性,即拜伦的母亲、妻子、情人、女儿和友人。她们的故事既反映了女性过去在婚姻和社会中所受的偏见与忽视,也展现了女性超脱于时代的独立、智慧和坚韧。 在2003年BBC拍摄的电视短剧《拜伦》中的场景,一句社交场上的玩笑话很好地概括了拜伦的一生。电视剧带着旖旎冶艳的风格配合着拜伦放荡不羁的短暂人生,让镜头里的拜伦周旋于舞会上的淑女贵妇之间,谈笑风生,把所有女人都迷住了。他说,要成为一个诗人,要么恋爱,要么忧伤。妇人们咯咯地笑起来,拜伦也笑,但谁也不曾料到这样的玩笑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拜伦之于我们,总不算陌生,至少知道他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英国诗人。喜欢艺术八卦史的人一定更熟悉他,被他一生无数的风流韵事忙得眼花缭乱。拜伦的情事或许比诗歌还要精彩。 他天性敏感,性格易怒,从幼年起就对女性抱有狂热的幻想的拜伦性格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家庭。父亲疯杰克债台高筑,全部由妻子买单。夫妻关系相当紧张,拜伦出生后不久便分居,三岁时父亲离世。破碎的家,无能的父亲,无法融洽的母亲。没有安全感,自卑且自傲。虽出身贵族,但家道中落,常被经济问题困扰。拜伦讨厌母亲,这成为他很小就渴望异性亲密的心理前因。放荡不羁的行为掩盖的是他缺乏安全感的内心,而倾注于姐姐奥古丝达的炽热之恋则将爱情与亲情融为一体。对于拜伦来说,追逐爱情就是在寻找亲情,不停地追逐女性来排解空虚与寂寞。 拜伦在婚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陷入抑郁,并被妻子断定为精神失常。因为这段不幸的婚姻,妻子安娜贝拉对诗人痛恨至极。她将女儿的教育转向自然科学,在她的培养下,女儿艾达也成为了一名数学家。她的数学笔记被后人应用于计算机的研究和制造,学界公认她为计算机之母。 书中也能看到是拜伦提议创作恐怖故事使得玛丽雪莱创作了被后世的我们所喜爱的《弗兰肯斯坦》,这是一种特殊的缘分。 书中不管是痴情的贵族夫人卡洛琳,还是知道不能挽回丈夫果断离婚的安娜贝拉,亦或者是与父亲拜伦一样渴望变革的艾达,都体现了尽管受时代禁锢,女性个性仍然可以尽情体现,这些女人们有血有肉的故事非常吸引人!

《浪漫与丑闻》读后感(三):《浪漫与丑闻》:“尽管他有种种缺陷,但我曾真诚地爱过他”

浪漫与丑闻

评价人数不足

[英]亚历山大·拉曼 / 2023 / 上海文化出版社

你或许读过一句诗:“若我会遇到你,事隔经年。我将如何与你招呼,以沉默,以眼泪。” 出自拜伦,一位浪漫的诗人。诗篇情感细腻,将爱情里最大的遗憾表现得尽致。 以前读过一些拜伦的诗,是真的美好,充满浪漫气息。却没真正了解过诗人本身,也没想过将浪漫与丑闻二者联系起来。 读了《浪漫与丑闻》一书,不禁感叹诗人、诗风、诗品这些因素,虽知是无法割裂开来,然而如何互相缠绕,实在想不到的。

我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单纯聊八卦的书,也许会讲道听途说的,也许会讲骇人听闻的,却没想到这会是一本意义深刻的传记。 可是它又不仅是一本普通的传记。 《卫报》评论:通过探索拜伦生命中这些女性的人生,以及他给她们留下的印象,我们得以勾勒出拜伦本人的轮廓,可以说比任何聚焦于诗人及其诗歌的描绘都更准确、更引人注目、更坦诚。

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才华的诗人。 他的一生虽短,但是经历丰富多彩,爱情、婚姻、家庭、政治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浪漫与丑闻》中的九位女性——即拜伦的母亲、妻子、情人、女儿和友人,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又可以从这些故事中,看到女性过去在婚姻和社会中所受的偏见与忽视,也展现了女性超脱于时代的独立、智慧和坚韧。人类大性,不分国度。

之所以说它不是一本普通传记,是因为拜伦啊,他不是那个焦点,他的情感历程是串连故事的线索。 拜伦天生跛一足,这让他终身耿耿于怀,总是对这件事情很敏感,我想这也是造成他性格里孤傲、清高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这个人孤独得很,我在他身上看到许多矛盾,快乐与忧伤、自信与绝望,开始难以想象,后来慢慢理解。 纵然他性格里有缺陷、叛逆,留下许多“丑闻”,但是不妨碍他短短一生里,留给人类的价值参考无法估量。

真的狠狠推荐在《浪漫与丑闻》一书里,窥见诗人拜伦的另一侧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