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学回忆录(1989-1994)读后感精选

文学回忆录(1989-1994)读后感精选

《文学回忆录(1989-1994)》是一本由上海三联书店著作,188.00元出版的1160图书,本书定价:布面精装,页数:202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回忆录(1989-1994)》读后感(一):光明正大的讲私人的东西就是艺术

这本书,木心本人是不愿意出版的,因为这些都是木心个人的文学记忆,或者说“偏见”,没有陈丹青我们不会读到,用木心书中的观点,光明正大是道德,隐私是文学,光明正大的讲隐私的就是艺术,所以,这本书我觉的很艺术!

整套书读起来不枯燥,文中经常出现一些俏皮话,幽默感十足,谈的是文学,但经常穿梭于哲学、美术、古典音乐等领域做类比,这些都涉猎过,读的时候就能懂,像瓦格纳、勃拉姆斯、肖邦这些,听的少的可能就不会有同感,由此推断,木心是喜欢古典乐的,本人恰好也喜欢。读的过程中,明显感觉自己文学储备量严重不足,有点被强迫拔苗助长的感觉,特别是18.19世纪英法文学,有很多没读过,国内的典籍像老子庄子还是读的少了。反过来想,很多好书等着你去读,岂不美哉?

《文学回忆录(1989-1994)》读后感(二):这是一本开始读就放不下的书

太过瘾了,以前没有读到过这样一部作品,讲古今中外的所有文学作品、人物、流派串起来,文学爱好者大福利啊,温故而知新,不亦乐乎?!文学就是人学,我们阅读是为了更好地探究内心,认识自己。虽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终究,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虽然世界是个不完美的世界且一直在变化之中,但我们还是要坚定、要勇敢、要自强不息啊。非常赞同木心对未来主义、垮掉一代、达达主义的看法,虽然资本主义是罪恶,是有问题,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自甘堕落啊,好的作品要着眼人性、追求真实、立意要高,绝不是作秀、卖弄、形式大于内容…还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股气要用在追求理想上,不要因为稀碎的琐事牵扯精力,忘了自己的初心。人间正道是沧桑,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凝结了作者经历过的磨难和创作过程的痛苦,感恩!

《文学回忆录(1989-1994)》读后感(三):旁观者的一点点回忆

上册从文学史起源讲到十八世纪,下册讲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古人说,少年读书如窗中窥月,壮年读书如阶前仰月,老年读书如山顶望月”,本书即木心暮年的“山顶望月”,以围炉聚谈取代正襟危坐,以如叙家常取代严谨论证,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古今中外文学天才与作品,一切大通!是非常精彩的文学史作家、作品点评。本书虽是一本极简的课堂笔记,阅读过程中仍能被很多妙论所启发,很多地方值得以后不时翻阅。木心先生反权威,尚自由,重英雄的精神实在深得我心。不同于中规中矩的文学史教材,这本书充满了个人的偏见,但正是这些偏见,让这趟回忆之旅满布惊喜与况味。书中对“《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以及该如何改写《红楼梦》的见解,对希腊和拜伦的推崇,对鲁迅“刚刚开始怀疑,就找到了信仰”的评价……都极为精辟。虽听闻木心很多结论是“文本再生”而来(存疑),但我实在不忍为这本书扣任何一颗星。

《文学回忆录(1989-1994)》读后感(四):文学回忆录启示

整个《文学回忆录》读完了,花了一个月时间。了解了文学,好像也了解了木心的部分人生。下册从十九世纪英国文学讲起直到魔幻现实主义,使我了解了当代的世界文学史。里面有好多的见解值得记录:人类文化至今,最强音是拜伦: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绝对个人自由。

真挚磅礴的热情,独立不羁的精神,是我对拜伦最心仪的。自古以来,每个时代都以这样的性格最为可贵。英国文学,莎士比亚之后,公推拜伦。

拜伦的精神家谱是西方的怀疑主义。这主义从古希腊一路下来,初始都用心用脑,但没有胆。歌德一有机会就赞美拜伦,因为在文学上或生活上,拜伦做了歌德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伟人能够欣赏英雄,但英雄未必瞧得起伟人。

拜伦的个人至上,纯粹的独立,纯粹的自由,其实就是尼采的超人意志。拜伦是本能的天然的反抗。

拜伦只会叫:这是不对的!不公平的!不能忍受的!

《文学回忆录(1989-1994)》读后感(五):一本自说自话的“回忆录”

文学,说到底,是一种对生命的表达,它用一个一个文字拼凑成作者对宇宙、世界、人生的思考。相对于世界文学史,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恐怕更加贴近文学的本质。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并非是一个个客观的研究对象,脱离作者与时代成为一串字符的排列组合,而是与“作者”亦或说“艺术家”融为一体的作品。

“没有所谓艺术,只有艺术家。”贡布里希的这句话依然可以回答文学与作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文学回忆录》是木心个人对于所阅读的、所听闻的、所见识的世界的一次庞大展开。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阅读到一个鲜活的人,读到他的爱憎分明,读到他的鲜明立场。我喟叹于他浩如烟海的阅读量,我惊叹于他对各类艺术的卓越见识。

正如人生需要一个支点,进入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一个支点,一面镜子,一双眼睛。而这个支点就是我们所谓的师父,或老师。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个领进门的过程,必然会带来他的观点和他的偏好,这正是我们进入一片陌生领域所必不可少的有色眼镜。客观的历史大纲像是显微镜和望远镜,能够将我们带入特定领域的细微深处或是最远的边界。但能够让我们得以看清眼前一切的,分辨轮廓与结构的,是生动的,有个性的,有独立判断的,人。

《文学回忆录》让我得以与这个人相处,对话,他从来不去标榜自己的权威,只是讲,而我只是听。如果说有一本书能够让我得以触摸到真正的文学,我想绝不会是什么教材,也绝不会是什么百科全书,而应该是一本自说自话的“回忆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