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时间缝心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缝心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缝心》是一本由古里果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2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缝心》读后感(一):时间缝心

2024年的第一本书《时间缝心》好友推荐。如果要给这本书一个分类,它是一本讲述女性自我成长的书籍。 刚开始看对女主追爱的方式有点不太认同,毕竟我的岁数已是中年,在这个年龄要面对的是生活琐碎和人际工作。可随着故事缓缓的展开不知从哪个章节开始。恍惚间我遇见了22岁时的自己,在那个最美好的年龄里,我也渴望有一见钟情的爱情,能一直被人呵护,一直做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 作者把这种心态巧妙地变化成两个男人。这两个男人让女主在以后的17年间不断自我剖析,自我理解,最后与自己和解。 她对艺术家的仰慕、崇拜、思念都变成了她坚持寻找的信念。她对哥哥的依赖、内疚、爱恋都变成了她与哥哥共生的血脉。 我也开始慢慢理解女主,在完美的生活环境下,谁都有跳脱出来的想法。女主的爱是勇敢的、无畏的、舍弃一切的同时也是克制的、隐忍的、放下的。 作者细腻的笔触让我完全体会到女主的心情。尤其是从希腊离开时那种带不走一切的心情。痛,很痛,但就是这种痛,才能成为刻骨的伤痕,永生的回忆。伤痕开出了绚烂的花朵,回忆填补了青春的遗憾。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所房间,房门紧锁钥匙藏在某段回忆里。在无尽的岁月里一不小心触碰到那段回忆门开了。那时,你会对自己说什么呢?会对房间里的那个人说什么呢? “要过的幸福啊!” 只有这句,唯有这句。对自己,也对那个人,也是彼此出现在对方生命里的一种缅怀。

《时间缝心》读后感(二):白月光——大概每个人心底都藏着这样一个白月光

尽管我们一点家务都没有做过,但是仍想给他做一顿丰盛却可能不太可口的餐食,想在他面前把碗洗的干干净净,想给他洗衣顾家照顾他的一切生活起居,想解决他一切解决不了的问题——想为他做所有我们在别人眼里不会去做的事情,想为他做所有亲近人才能做的事情——因他而热烈张扬,不止是温柔和平静;因他而充满激情新潮彭拜,不止日复一日的岁月悠长。

“或许,我们心里都曾经装过月光,但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却向往和选择了太阳。”——卷首语的这句话,深深的扎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充斥着每一个人的内心,我们都渴望安稳平静的享受生活的一切美好,却又都渴望不负此生拥有激荡人心的爱情。

“要是当时在希腊,我向你告白了,现在是什么状况呢?我最近偶尔会想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也许,比你的妻子更早离婚。”——因为这段对话,我知道女主人公的爱情是真挚的,因为她清晰的知道结果——只有太阳般的“哥哥”才会给自己真正的属于日常的幸福,只有“哥哥”是自己最好的选择,而“白月光”般的国王,虽是真挚而热烈的爱,可终究挡不住岁月与柴米油盐的摧残,那白月光依旧会沦为领口那点饭粒子让人嫌弃,依旧会沦为墙上的蚊子血般让人厌恶,那神一般的光辉终会湮灭!

我们都曾后悔过去,后悔当时没有冲动一下,这样的悔意充斥着我们的人生,从年轻到衰老,我们都曾以为“如果当时如何……”我们便会有不后悔的人生,我们会有更加热情的生命。

《时间缝心》是一本特别值得推荐的书籍,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那些关于青春的遗憾,都在时间里,慢慢缝缝补补,终得圆满。

《时间缝心》读后感(三):关于《时间缝心》的一些想法

女主的文采太好了吧,字里行间细腻丰富的描述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下的环境。

“太阳坠落在海平面上,金色的光芒下,蓝色的海面闪烁着粼粼金光。满世界都染上了金色,阳台上的栅栏、玻璃窗,就连我和恩禾也笼罩在一层薄雾般的金色之中。”——这般美好的描述让我跟随二人置身于优雅的希腊,仿佛也坐在二人身旁,与之一起喝着刚冲好的咖啡,欣喜的享受着毕业旅行的喜悦。

“那些阳光照在大海的褶皱罅隙里,光波颠簸流淌着,海面星光闪烁,像是海天颠倒了,海面长满了星星的眼睛。它们看着我——或许,那天的日光和海面的星光同时预知了未来——

我将不再是过去的我。”这么细腻的描述,仿佛置身于希腊的沙滩,仿佛我们眼前有了这样的景象,仿佛看到那个充满光辉的在沙滩作画的男子的人——是我!

“他送我到别墅的大门口,站在台阶上向我挥手,沉默地注视着我。我也朝他挥手告别。门里的光漫出来,他站在逆光处,被身后的光捧着,像一尊神,一个或者不属于人类的别的物种,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一个人海里普普通通的人,只有在相爱的人的眼里,才会发散出熠熠的光辉,才会宛如“神”一样存在。“情人眼里出西施”大概就是这个感觉吧!

“那些感情从来都是建筑在海市蜃楼之上的——虚无缥缈、毫无实感。或许,从一开始就是破碎、残缺、忽远忽近、忽冷忽热,令我苦恼而痛苦的存在。我第一次想要熄灭掉对他产生的持久的烈火。我需要在我的心里下雨,一场大雨,来浇灭这团春火。”当读到这一段,能深刻的体会到女主人公内心对于“国王”这个角色人物转换时的撕裂般的痛苦,她开始完成捆绑自己十几年秘密的救赎,开始从“白月光”到“太阳光”的选择转换……

《时间缝心》这本书让我不得不读的仔仔细细,生怕错过每一个字的描述,像是久逢干旱的大地遇到如酥的细雨,这样细腻的的文字淋洒到我的肉体、我的灵魂,甚至连我每一寸的骨缝里都被它充斥了进去……

古果里究竟是怎样以为美好而又柔软的作家啊,我好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个人,在这充满纷杂的世界里,静静地读着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让时间停下来,也去缝缝我们曾经那些留下的不甘与遗憾。

《时间缝心》读后感(四):心中的日月,爱和热爱

相比作者之前的作品,《时间缝心》篇幅短了一些,人物少了一些,但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情感刻画更加细腻。以第一人称代入女主,让人物和情节显得更加真切。情感在时间的长河里跌宕绵延,跌宕靠岸。起初触及巨石,激起浪花的阵痛,在绵延中变得平淡;当再次激起命运的浪花,终于找到了心中的国王先生,他不是冷的月亮,是暖的太阳。

从情感上故事是这样的,“我”与国王先生从相见到相识再到相爱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却用了十七年的时光把国王先生从内心中转变为遥远的朋友,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国王先生。“我”救赎了自己,完成了身心合拢。但文中的线索又不得不让我有了另一种想象:国王先生是“我”虚构的,国王先生是“我”心中画艺术的化身,是“我”内心的热爱,而非情感的爱。“我”在与“画”的这场感情纠葛中得到指引和成长,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画艺术家。

先从情感上说,偌大的个世界,“我”与国王先生能在爱琴海相遇,小小的一个北京,却把“我”与国王先生难倒了。爱琴海浓烈的爱意,让“我”第一次得到了情感的释放,第一次喝酒,第一次抽烟,第一次坐摩托车,第一次身体的欢愉……心中的火种在爱琴海越烧越烈。虽只有几日,但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国王先生就是“我”生命里的癌症,“我”用了十七年才痊愈的癌症。年轻时追求的热烈,在中年时却显得力不从心,热烈后是落寞,等待中的焦灼,像哥哥说的需要的是细水长流,中年需要的是陪伴,当然是真爱的陪伴,哥哥的两次出走也都是为了确认这一点。而哥哥的出走唤醒了“我”,让“我”从那十七年的梦魇中抽离出来,找到“我”生命里真正的国王先生。

我们曾反复确认在爱的人心中的地位,其实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来的、在身边的就是你爱的和爱你的,这就是时间这剂良药的魔力所在。人生命里的每一次减法本来就是诚惶诚恐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些感情只是暂时的热烈,转身就变得冷漠,你也不知道哪些人只是暂时的相知,转瞬就分道扬镳。多年后你还是会从记忆深处把这些人和感情调档出来,就像写了一页页的文字,明知道不可能公开发表,还是小心翼翼把他们夹在日记里,直到淡黄,直到遗忘,直到有一天突然又发现,如获至宝。但再看到时只是会心一笑,稀松平常了。是的!像文中说的那样,终究消弭了,各自成了各自心中完整的人,拥有着完整的爱。虽经历了分裂,也最终被时间缝合,虽还有印记,却是真正的完整。

另一种想象。作者一开始说:或许,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出现过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人,但这个人也许并不存在于你的生活之中……“我”一直热爱着绘画,而国王先生正是那个不存在于“我”的生活之中的心中画艺术的化身。关于这一想象,一开始是怀疑的,但直到后来看到“我”开始绘画了,就更加确信了这一想象。对化身的一见钟情是“我”发自内心最原始的热爱,这一化身像明月、像灯塔指引着“我”走进画,了解画,最终与画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真正的画艺术家。因为这画,“我”虽已中年,但心中还是个小女孩,因为热爱,所以年轻。

文中又说:艺术,已经不再是一种狂热的爱好,在艺术的另一端,是一个具体的有血有肉、有形状、有轮廓、有名字的人。艺术,等同于了那个人。这里也是画艺术与国王先生融为一体的特写,国王先生是“我”内心里对画艺术崇拜的形象,在与这一崇拜形象的不断对话中,“我”经历了分裂、重塑、整合,最终走进画艺术的世界。

无论“我”是用十七年的时间缝合生命里曾经的裂痕,完成自身的救赎,还是“我”在画艺术化身的指引下完成艺术家的转变,“我”最终都完成了身心合拢,完成了华丽的变身。爱琴海有炙热的爱,画廊有永恒的对艺术的追求,时间可以抚平一切情感的裂痕,亦可完成艺术的积淀。心中的火种终究会再次燃烧起来,十七年有些长,奈何那份感情是那么深刻,那份热爱是那么浓厚,愿每个人都能在时间的长河里找到爱和热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