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差分机读后感锦集

差分机读后感锦集

《差分机》是一本由[美] 威廉·吉布森 / [美] 布鲁斯·斯特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4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差分机》读后感(一):看了,没看完

没看完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文风实在太老派了。这是我本人的疏忽,我只看到中文版是2022年出版,但是没想到原版是1990的作品,导致我在看的时候一直很奇怪现在还有人用这种古早文风写作。

描述环境和人物外貌时简直是详细得令人发指(大拇指),对话环节也是啰嗦到令人发指(中指)。能够想象作者当初写作是奔着影视化去的,在后记的补充也提到了“那也是我今生对文学中的导演主创论最为笃信的时候”。

二、故事实在太无聊了。每个情节之间居然可以完全没联系,但是每个情节又描述得如此具体,作者的拼凑能力一流,不知是不是两名作者分别写一段然后强行拼凑起来的。

三、全书实在太烂尾了,一开始还以为有什么改变世界的大事发生,后面也就是小打小闹,然后就没了…

《差分机》读后感(二):古早科技美学 浅读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的领域之前完全没有涉猎,作为科技领域的关注者,对这一古早科技和数学物理方面的设计与计算也鲜有耳闻,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大为震撼。于是有了这书评的我的题目。

差分的翻译乍一看有点陌生感和不太了解是什么,但是看英文的话,其实就一目了然了。差分,differencial,是数学微积分里的基本概念,是一种微积分的方法,通过极小划分差分,在有限的数量内近似求解导数,进一步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求解微分方程。而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其发展和运算方法,对物理和机械方面的设计与计算是相当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历史上,我们都有学过蒸汽机的起源和重要作用,差分机简单来理解,可以类比它。 而《差分机》这本书,以差分机为小说的主题和展开方向,背景定位当时时代,为我们呈现出蒸汽朋克世界的纷繁复杂。小说在呈现上,很有观感和理论背景,作为门外汉的我,可读性也觉得很强,并且大为震撼。 读完之后也会时不时思考,结合这两年数学界不断涌出的新成果和论证,真的不由得感慨,世界不断发展,理学很美,科技也有美学和一些哲思在其中。 至于所谓蒸汽朋克,可能多少有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何以定义呢,定义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人类发展不断变化,内涵不断丰富,意指早不像当初。而对于我们,只要保留好自己的喜好,珍视内心对理学之美的崇敬就够了吧。

《差分机》读后感(三):喜欢“蒸汽朋克”和吉布森大师的话可以看看

两位作者的合著对书的结构,风格等都造成了影响;但仍打造了一个迷雾中(字面上和书中均是)的蒸汽朋克世界,仓库枪战部分很”盖· 里奇“,萨摩藩的侍酒女机器人总让我想起章皇在《艺妓回忆录》里的扮相

两位作者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合写的影响:

前后风格不一致:”迷雾中的阴谋“氛围再塑造恰当,也只能以”阴谋的一角已经是冰山巨物“但仍被主角团轻松搞定来结尾;

题材发展早期的固有缺陷:各种被创造出来的专有名词;宏大铺陈和含混不清的叙事都是作者努力打造一个平行/架空世界的尝试;

欠缺了点深度:描绘了”高度机械文明“的社会情况,但蒸汽机械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只是简单地用架空的历史带过了;也不见其对蒸汽朋克和全书核心”差分机“的思考。

当作”蒸汽朋克“背景的故事集看不错,先读后记来了解其成书背景和”蒸汽朋克“三要素:

1)比吉布森大师的《神经漫游者》三部曲读起来简单明了很多;

2)末节对人工智能的猜想和预测很具洞见;

3)为架空历史部分辅以各种书信来丰富其血肉很有意思:作者对威灵顿公爵似乎意见很大;

仓库枪战部分真的很”盖·里奇“

小罗伯特唐尼拿枪挑衅,裘迪·劳把他拉倒躲避,不过查尔斯·艾格雷蒙特和危险而又充满魅力的反派莫里亚蒂教授比克差得远了;

-

Btw,那个萨摩藩的侍酒女机器人总让我想起章皇在《艺妓回忆录》里的扮相

《差分机》读后感(四):收敛—发散—崩溃

《差分机》这本书最伟大的地方当属名字。“差分机”这个概念甫一面世,就凭借其灵巧与笨拙兼具的特色俘获了太多人的心,由此成为了蒸汽朋克的代表。为什么这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具有如此这般魔力呢?首先是作为其形式定位的“机器”,意味着这是一个人造的、可以干预的、象征着人类文明重要成就时代的产物。所谓“大机器时代”,既是人类第一次工业文明的代言,更是人类生产力飞速发展、生产关系出现了颠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现当代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毋庸置疑。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存在,才使得蒸汽时代成为了“如果“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再走一步,会怎么样?这样的独特性使得”蒸汽时代“成为了向后看科幻的绝佳选择。另一方面,”向后看”的同时又要满足科幻的特征,于是多想一步的“差分机”应运而生,同时也成为了这类作品最典型的代表。差分计算过程中的迭代与收敛,提升了整个运算过程的工作量,相对应的是一个庞大的外观。这种精细与粗犷的结合,最终构成了人类向后看与向前推的奇妙融合。

在“差分机”这个大的独特概念之外,《差分机》一书实际上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冲突并不激烈。整个故事围绕着 “陆上利维坦”马洛博士的经历展开,推动故事进展的是一个被称为“点金模”的特殊装置,它堪比现实社会中的永动机,在理论和现实的阴影中暧昧不清的存在,但是偏偏也没有到致命的地步。可以说,当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故事中改头换面登场后,我们似乎始终都没有看到“差分机”的影子,它成为了一个彻底的背景,突兀的存在于故事之外,唯一提示我们差分机存在的,或许应当是每一章名为第某次迭代的章节名称了。

我们或许可以大胆的想象,整个故事所记载的事情、所描述的事情本来不应该是这样子的。作者的野心或许在现有的故事情节中并没有被表现出来。差分过程是一个迭代、求取收敛结果的过程。如果在迭代过程中无法找到收敛的解,差分过程在发散中终将无意义。同时一次次差分是一次次损失样本值的过程,因此差分过程需要在收敛到精确值和有意义的样本容量中做出平衡。故事中提到了一个个人的消失,这一个个人的消失表现为他们公民编号的消失,当然也可以视作一次次差分过程中被损失的样本值。如果将俄范理视作最开始的差分机使用者,那么他很清楚这一个个消失的人意味着一次次差分过程的损失。但是当故事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出现了新的失踪者,而这个失踪与俄范理无关。由此可以视作俄范理所属机构的失势,自然也可以视作差分机本身运转从收敛转为发散。整本书难以成为结束的结局或许也在某一程度上印证了这个猜想:一次次差分与迭代最终证明了收敛的最优结果不存在,机器助推之下的差分社会因为无法找到迭代的最终收敛结果而最终选择了发散的、分崩离析的走向。这个终视之眼,既是内生于差分机的机器本质自然也是外生于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人类的技术终究无法实现内外生的一致,藉由差分世界走向更为精细、有规律世界的梦想也只能支离破碎。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概念成就了整部作品,情节、思想等等均不重要,唯有差分机这个名字最为关键。当然,属于这部作品的太多光环,诸如蒸汽朋克开创等等均是读者加诸其上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第一批读者成就了这部作品。而今天的我们所读所思,不过是为这部作品再增加一些内容罢了。

《差分机》读后感(五):如果你知道什么是“蒸汽朋克”,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差分机》这部文学作品。

《差分机》定义了什么叫蒸汽朋克,树立了蒸汽朋克的美学风格和理念。

当然,从严谨一点的角度来说,《差分机》是“蒸汽朋克”在文学,文化领域的一个代表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蒸汽朋克”有了更加广泛的表现,涉及音乐,绘画,建筑,计算器等领域。不过,《差分机》的重要意义依旧无法忽视。

《差分机》的作者布鲁斯·斯特林说:“蒸汽朋克的关键所在并不是过去,而是属于我们的当下的种种不确定性与不合时宜……为过去赋子意义的是我们在当下的作为。” 历史依然过去,我们无法改变,而未来又不可预料,只有当下是我们能够把握的时间。这种务实的态度也带来了某些积极的影响,或许可以让一部分人不再沉溺于享受,发泄之中。

在蒸汽朋克中出现的各种大型机械,首先会在视觉上带给我们巨大的冲击。哪怕我仅仅有幸看到了几张相关的写实绘画作品,便对其印象深刻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差分机的几十根圆头铜柱闪闪发光,铜柱的顶端和底部都被牢牢固定在抛光板上的插孔里,同样闪亮的还有杠杆、棘轮和上千个钢齿轮,每一个部件都切割得十分精细。

充满创意的设想,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人们最关心的可能是差分机所拥有的功能。

差分机作为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由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设计。这一点也成为小说《差分机》的一个基本背景。区别在于小说中的差分机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和更加高效的效率,这种设定既是作者想象力的表现,也让整个故事更加精彩,有创意。

正如小说中的描写所述,“......只要你够聪明,又有什么是用钱买不到的呢?总有一天,亚伦先生这位满脸胡须、出身怀特查佩尔的犹太商人也会受封爵位,到时候停在路边等他的蒸汽车上也会有象征贵族地位的盾徽......”

在蒸汽朋克的概念刚出现的时候(或者说在《差分机》这部作品出现的时候),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差分机”的出现使人们较为迅速地进入到了信息时代,尽管那时与此刻仍旧不能同日而语。 在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倒不是其中的剧情,而是差分机的广泛运用以及它对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比如在这本书中就提到了差分机在地质学,在物理学已经在计算机领域的作用。

如果说蒸汽朋克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活态度,《差分机》就是在想象领域创造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高效世界。尽管很多技术在今日都已实现,它仍旧是具有开创性的作品。而对小说剧情感兴趣的朋友,同样值得细细品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