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锦集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锦集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是一本由王国维 / (加) 叶嘉莹 讲评著作,万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一):多谢点评

如果不是叶嘉莹讲评本,因为看不懂文言文,还真不知道好在哪里,只知道意境很妹。

首先提出了境界这个观赏角度。得先有自己的感受,然后在作品中做鲜明真切的表现,最后使读者也可同样的鲜明真切之感受,如此才是有境界的作品。

如何让读者体验到作者的感受,又涉及到隔与不隔的概念。读者一看就能体验到作者的感受,叫做不隔。

如何做到不隔呢?又提出的*秀这个概念。 句秀指词句藻饰之美,骨秀是指情义本质之美,神秀是指精神之生动飞扬,足以超越现实而涵盖一切的一种美。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二):跟着叶嘉莹教授,一起品味人生三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出生于海宁。

是的,是金庸先生的老乡。浙江海宁,是一个盛产文人的地方。

跑远了,我们还是说大师。

提起王国维,脑海中总是不由浮现出三境界,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很赞同。

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叶嘉莹教授,用她自己的理解,来为我们进行解说。

第一重境界,是我们在经历了幼稚以后对更宽广的未来的追求和期许。可能会茫然无绪,却无须悲哀与困惑。

第二重境界呢,是为着目标奋斗的执着。尽管困勉艰苦,可依然执着无悔。

第三重境界,是理想实现后的满足与喜悦。是坚持到底的回报带来的快乐。

学问三境界,其实也是我们人生的三境界。为着高远的理想,坚定无悔地付出,待实现时,欢喜不已。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三):无感只憾

前些年慕名而读《词话》,只觉境界与静安先生相去甚远、不得窥其百分之一二。当时记录仅为第一段书中文字。今再读叶嘉莹先生解读版,也只能得其皮毛,记录略多一些。文学事物之境界,没有大量阅读的骨,皮肉焉存?

造境与写境,有我与无我,喜怒哀乐皆境界(要真),境界大小无关优劣。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干百度,回头馨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周邦彦)能入而不能出。白石(姜夔)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采桑子

高城鼓动兰缸她,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逢江点点萍。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四):读人间词话,我收获了什么

第一次听到《人间词话》这本书,还是在高中的时候,物理老师推荐的,他说他读过蕞好的一本书就是《人间词话》,推荐我们所有人去读。大学期间读过一次,真是读不懂啊,当时就觉得老师是不是骗我。

直到遇见了这版叶嘉莹讲评本,才发现这本书确实值得每个人去读,当年读的原版,没有解释,很多语言也不能理解,读起来晦涩难懂。而这一本通过叶嘉莹先生的讲评,更容易理解,也明白了王国维先生的境界之高。

读完这本书让我收获颇丰

1. 学到狠多优美的句子,补充词汇量

平时写稿,经常写着写着就没词了,总觉得这么好的东西,我却没有美妙的语言去形容它,词穷真的太难~读《人间词话》真是惊喜,有超多唯美的句子可以学习。

2.写文要融入自己真挚的情感

王国维评白石词“格调高,惜不于意境上用力,不能称为第一流作者”,可见,写文章、笔记也应如此,没有真切的情挚,终归是不能打动人心,于我而言这一点一定要时刻谨记,写文不能只写表面,要深究,要思考,才会有所表现。

3.要坚持不悔,耐住寂寞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个有高追求的人,第一阶段必是寂寞的,第二阶段则是要有为理想而殉身不悔的精神,第三阶段则是不能急功近利。在读书这件事上,生活中并没有人与我同行,但即使再寂寞,也要去坚持。

4.感悟王国维先生的人生哲学,升华自己的灵魂

从叶嘉莹品读王国维词中了解了王国维先生的人生哲学,如“柳絮只能受风的摆布,浮萍只能受水的摆布,人生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又有多少?”触动心灵的句子,任谁不会去思考呢!

再如,谈到痛苦,一个是毫无价值的消耗自己的生命,糊里糊涂的混下去,却没有意识到是在浪费生命;另一个是清醒的意识到岁月的蹉跎,却无力改变现状。你目前是哪一种呢?又想存在于哪一种?是不是想用尽全力去改变呢?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五):读诗读词读个真情美意

真情实感、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此乃神作;用词炼句、文字高雅不同于流俗,此乃上作;矫揉造作、生搬硬造,则完全不入静安之眼。

最后一种不好叫“下作”,不如像星巴克对咖啡杯的命名一样叫“中作”。

诗词歌赋与书画唱奏有相似之处,创作者都能在“真”与“工”两方面出彩。然而,“真”更重要。齐白石曾经对弟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工”只是手段,“真”才是目的。正如东施效颦之丑其实不在容貌,西施是真的因为心疾而皱眉,东施却把皱眉当成了伪饰。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里的朴素不是指简朴素净,而是说保持本性的纯真,不矫揉伪饰。

王国维对诗词的欣赏是以这点为基础的,无论是评价一首词的“境界”、“阅世”、“气象”、“雅郑”或者是他对代字的反感,都表现出他对词中真切情感的推崇。妙笔须得在真情实感之上开花。

叶嘉莹点评《人间词话》提到,

我很赞同这种对诗词的看法。“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和“一蓑烟雨任平生”同样是雨,它们既是不同心境的创作者对雨的不同联想,也可以径直触发读者的不同联想。这些联想都出自真切的情感,而人的脑和心——不论写词还是读词——一下就把情感抓住了。由至美至真的文本触发人与人内心真切的感受,不失为一种美妙体验。

叶嘉莹有一个特点是其感受极为精微。在“捕捉情感”的能力上她有一双大手,而我是一双小手。譬如“豪放”,其实却隐含有一种极为深挚固执的情感在内,而“狂放”则只有虚伪夸张而全无深情厚意。譬如“赤诚”,是内里仍有着自己的某种反省与节制,而不谙世事的“纯真”则是全无所谓反省与节制的任真。多读诗词是可以“小手”变“大手”的。

这本书夸了好多我本来就喜欢的词人,比如苏轼、辛弃疾,我又被他安利了几个词人,比如秦观、柳永、欧阳修(虽然他们本就有名)。书的最后有王国维自填的词,有几首也很不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