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汉兴》读后感摘抄

《汉兴》读后感摘抄

《汉兴》是一本由李开元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5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兴》读后感(一):汉兴

《汉兴:从吕后到汉文帝》,李开元著,三联书店,2021年7月第1版。当时看李先生的“秦崩”“楚亡”很惊艳,一个是实地探访的写法极少见,二是提出独到的观点。到第三本就没这种感觉了。或许这些年类似书多起来了。就像黄仁宇写“万历十五年”,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一样,类似作品开山之作惊艳,后来者便泯然众人。这不代表李先生水平下降,或许可以说是史学界的好事,越来越多有水平的学者开始面向大众写史,令市面上既严肃又有趣的史学类读物多起来。汉兴这一段历史,最触目惊心的还是诛吕之变。再次证明,斗争残酷啊,刘邦身后固然保不住自己喜欢的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吕后身后也保不住吕家和惠帝一系。再强势了得的人物,一旦身死,生前再妥善的安排也做不了数。

(公号:行云楼)

《汉兴》读后感(二):汉初“故事”

«汉兴»延续了李开元«秦崩»和«楚亡»的叙事,从刘邦建立汉朝一直到汉文帝刘恒去世,期间经历分封建汉功臣和刘姓宗室、消灭异己王侯、吕后专政、诸吕之变以及汉文帝继位等重大历史事件。

贯穿这段历史及影响其走势的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汉朝政权由共天下向家天下转化,继而由家天下向独天下转化,此问题引发了汉初数位异姓诸侯王因“谋反”或被杀或逃亡,而改为“非刘氏不得王”,但最终王国分封制度与皇帝集权不能兼容;另一个是军功受益集团、吕氏外戚集团、刘姓宗室集团之间对于权力的角逐,引发了吕后专政以及诸吕之乱,最终使本无继位希望的汉文帝逆袭登顶。

«汉兴»并没有对史料记载进行复杂的辨析或解读,而是聚焦历史事件中的人,将他们的故事提炼出来并进行讲述,如李开元在序言中所说,是“为大众讲故事”,是对于这段历史的一本科普读物。

《汉兴》读后感(三):比前两部逊色了很多,但作为一本通识读物还是很不错的

本系列的前两部《秦崩》和《楚亡》都新见频出、精彩纷呈,“后战国时代”这一概念对理解秦汉之际和秦汉帝国的形成的历史过程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加上《史记》的口述史史源、刘邦集团的游侠背景这些创见,再辅之以流畅的文笔和作者实地考察对历史现场的追寻,读起来非常过瘾。

相比于前两部,这本收官之作晚出了五六年,随着近年来秦汉史的普及读物越来越多(比如佐竹靖彦的《刘邦》),这本书读起来就不显得新鲜了,真可谓“生不逢时”。如果几年前三部曲一起推出或者合为一部的话,风评绝非现在可比。

比起前两部的逊色之处,首先在于新见不多,全书都是从《史记》、《汉书》这些耳熟能详的史料之中整理而来,虽然中正平和,但也显得比较乏味;第二就是文笔也啰嗦了很多(可能也和新见不多有关吧,其实前两部的文风也算不上简练),致使篇幅比前两本都长;其三就是相比前两部中探访刘邦出生地、追随项羽兵败路线这种紧扣情节的实地考察文字和照片,本书中的实地考察部分都显得有些隔靴搔痒,和主线关系不那么大,可能和疫情期间不便旅行有关。

如果抛却前两部的成功给本书带来的高期望,《汉兴》也算是一本优秀的历史普及读物,全书从刘邦登基算起,到文帝驾崩为止,对这段初汉史的史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特别是文帝继位之前的部分,系统而完整地讲述了刘邦翦除异姓诸侯,吕后掌权平衡宗室、外戚和功臣的努力,对于不熟悉这一段历史的读者来说,还是很值得一读的,如果总分10分的话,这本书还是值得7分以上的。

《汉兴》读后感(四):通俗而不浅薄之作,值得推荐。

至此,李开元老师的所有国内出版过的书都已经读完。本书为一部西汉前期史,以人物传记的形式书写,其特色在于以普及性为主,学术性和普及性的完美融合。写历史不能高高在上,目无(普通)读者,亦不可为了迎合一般读者而故作惊世之论,浪荡之言,为识者笑。李的作品比例恰如其分,对一般读者友好,有翻译;对有一定历史基础的读者友好,有考据,有思辨。这样才能为历史学科展示出更大的吸引力。

当然,本书也有个别可以商榷之处,如副标题《从吕后到汉文帝》,本书前半部都是在谈刘邦及其伙伴们的事迹,并非从吕后开始说起,所以这个副标题有点不伦不类;

其次,对于史料,作者一直保持着难能可贵的警惕性,但对于王陵责陈(平)、周(勃)事似乎有所失察。“憨丞相”王陵不许吕后封王诸吕,陈平、周勃则附和吕后之意。王陵下来愤然指责陈、周二人不遵“白马之盟”,陈平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的话。《史记》中王陵无传,此言乃《吕后传》所载,颇疑此事为美化诛吕氏之事而撰。一是此语为私语,在当时吕后当政这个大背景下,陈、周谨小慎微之人,于大庭广众之下轻易不能说出这样犯嫌的话;二是陈与周为代表的其他功臣本有隙,后来陆贾献计,奉金与周,方才通好。此时不易共同面对王陵之难。此时王陵为右丞相,地位优于左丞相陈平,故而王说话更加不客气;而王陵此后罢相,陈平接任右丞相,被吕后之妹所谗,产生了危机感才去联络周勃。若陈平权位无碍,则其后诛灭诸吕之事也极难发生。事件的发生有先后顺序,故而此言大概率是诛吕政变之事后,叙事者(或太史公)把陈周作为同一立场之人来看待,彰显丰沛功臣原从集团之先见之明及政变的合法性。有了这个合法性,文帝及之后诸汉帝的皇位才具有完美的合法性。

最后,一处勘误:p364“在本书中,我写刘敬主持朝仪”,此处“刘敬”应为“叔孙通”。

《汉兴》读后感(五):新的历史叙事方式

读李开元《汉兴》记 读完了李开元的汉兴,这是李开元的秦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本分别是《秦崩》《楚亡》,这本书也是我一直期待的,这本书非常的厚,40万字,价格也不贵,足见作者的诚意。 第一,关于叙事手法。李开元的这个系列,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手法,作者自己称为复活型历史叙事,正如有人说到:历史叙事是历史学的源头活水,丧失叙事能力是近代历史学的弊病。而李开元决心进行一种新的历史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我想用三个词来描述他,一是通俗,作者在讲故事的时候,就像一位老师在循循善诱,普通大众非常容易就能接受,能看得进去,而且在作者叙述的过程中,它会根据历史事实来推测,还原一些事情,正如作者所说的,真正的历史,其实是达不到的,而历史学家所做的,就是尽量的还原当时的第一现场。二是学术,在叙事过程中,由于作者对历史非常熟悉,其中他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这就是他学术探讨的地方,他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他会把这种探索的过程给你讲出来,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三是现场,一些重大的历史现场,作者都会重新回到当地,站在此地去感受2000年以前在此地发生的事情,别有一番滋味。李开元心中有一个宏伟的目标,他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叙事手法,作者说,这本书是他“终身之志”的完成,其立言的价值,交由读者审判,交给时间审量。足见作者相信他的这三本书,有穿越时空的价值。 第二,关于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讲的是从吕后到汉文帝,以40万字的体量来写这段历史,当然是绰绰有余的,因此本书的内容非常的详细,完全的将这段历史还有涉及的人梳理了一遍,当然有很多新的东西,比如说他讲汉代新统治的根基是军功受益阶层,汉代60万有功的将士占总人口的4%,被授予了汉代全国土地的40%,这是汉代的统治基础。比如他讲在汉代的未央宫的北面是建国勋贵的宅院,共有100余家,他们就是反对吕氏专权的中坚力量。又比如他讲鸿门宴上的事迹,其实是樊哙的后人讲出来的等等等等。 第三点,关于史论,读这本书时,我感到自己深受启发,于是在书上写了很多批注,我觉得读书关键在于有新的思考,这本书能给人启发。这段历史给我最大的触动,皇权吞噬人性。吕后专权,汉惠帝刘盈最终英年早逝,吕后找了刘盈的一个儿子,杀了他的母亲,过继给吕家的皇后,立自己的亲孙子为帝,自己的孙子知道母亲被杀后,就说将来要报复吕后,吕后连自己的亲孙子都杀了。在吕后死后,刘家和功臣群体,一起推翻了诸吕的专权,然而,汉惠帝刘盈他的几个儿子全部被杀害,因为他们身上也有吕后的血脉,功臣集团怕再生事端。吕后的专权最终让汉惠帝刘盈的后代全部不能活,甚是可悲,樊哙也因为娶了吕后的妹妹,最终自己的儿子也被杀,吕后专权最终害了自己的子孙亲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