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的使用法》读后感锦集

《书的使用法》读后感锦集

《书的使用法》是一本由[日] 出口治明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的使用法》读后感(一):简单

趁着最近有阅读欲,在午休时间想去首图看看书。在书架上看到书名,还以为是一本将书中理论用于指导工作学习实践的书或是一本将书作为社交媒介工具的书或是一本讲述关于书的故事的书或是一本关于社会文化史的书,读了目录才发现是使用书的法。看完将要合上封底,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诗“疏影横斜水清浅”。嗯,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感觉。

《书的使用法》读后感(二):书,是安心成长的根,书,是自由翱翔的翅膀

1、教育+修养=更好的生活

2、知识就是力量

3、从“他人”处学习,从“书”中学习,从“旅行”中学习

4、人生的五成都可以从书中学到

5、从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始学习就好

6、工作中必要的知识,要无条件的学习。

7、书是将所有的知识整合到一起的工具。

8、通过将“我为什么认为这本书有趣“语言化,就可以书的内容牢牢地记忆在脑海中

9、人类的大脑和衣柜很相似,如果不将输入的信息通过语言进行整理,那么也会很难将其取出。

10、无论头脑多么聪明的人,都需要使用语言来输出,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整理。

11、有输出才能有输入,在游泳的时候,如果不呼出((输出),就无法吸气(输入)

12、书,让孩子们能够安心成长的根,让孩子们能够自由翱翔的翅膀。

13、读书是为了愉悦自己,从自己喜欢的书开始。

14、现在的你,是剩余的人生中最年轻的时候,所以从现在开始读书就是最好的时候。

《书的使用法》读后感(三):对“书”有了新的理解,对“阅读”有了新的感悟

关于如何阅读,看过很多书,听过很多音频,浏览过很多干货文章,慢慢也就知道了如何阅读。

关于书的使用方法,因人而异,个性中也有着共性。不外乎多读、多思、多悟、多行。

本书的方法具有普适性,作者对待阅读的态度很是令我赞叹,像尊重人一样尊重书,像交友一样与书对话。

一本书读下来,收获主要有:

1.明确阅读目的:修身养性 or 补充知识盲区 or 其他?

2.读感兴趣的、评价高的、经典书籍,尽量避免“畅销书”。

3.可以先读前5页,如果感觉良好,那么请继续读。

4.读书如与人交流,你要仪表端正、真诚倾听,与作者同频共振。不建议做笔记,而是关注“数字、事实、逻辑”。

5.建立阅读习惯,保证每天阅读一小时,什么时段阅读,取决于自己的生物节律、生活习惯或时间管理规划。

6.有输入就一定要有输出,比如说书、写书评等,用输出倒逼输入,同时加深印象。

会发现,很多内容在其他地方看过,道理也都懂,为何自己没有成为”阅读大神“,因为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成长体系。

阅读是唤醒我们沉睡记忆的方式,也是帮助我们遇见更好自己的一种捷径。

《书的使用法》读后感(四):选书的思考

工作用书和文学作品的选择方式不同。

工作用书是根据近期工作产生的疑问,集中阅读相关的基本书籍。出口致明推荐,当选定一个领域的七八本书之后,就可以从厚的书开始读。厚的书的优势,是出版社有更高的成本,因此会经过严格的审核。阅读完工作用书之后,需要在一两周内创造出分享和运用的场景,使书中的知识,和工作的技巧结合起来。

文学作品的选择。时间有限,书太多。有一个简便的方法,是每个月读一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就像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一样,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在40岁时,写了一本《丰乳肥臀》,向和自己母亲一样的高密乡女性致敬。大江健三郎对40多岁时的莫言说,你终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现在还年轻。后来莫言到了50多岁,果然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由此可以看出,诺贝尔文学奖是给世界作家的终身成就奖。每年的12月,就会公布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如果每个月精选一本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作品,甚至再多读一本获得布克奖的作品。我们的阅读就能和最优秀的思想一起碰撞。

《书的使用法》读后感(五):废话连篇

起初以为是类似于《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的阅读方法类的书籍,进来一看直接劝退。纯粹个人感悟式的书籍,书名是“书的使用法”,但实际上关于如何“使用”书(也即读书)的内容既少又肤浅。

全书分为五章,每一章都槽点无数。第一章,关于“为什么读书”。把读书等同于修养,然后就得出结论,曾经参加社团活动和打工的领袖就比文学博士的修养低,那岂不是学历越高,修养越高?这种荒谬的结论被现实轻轻松松驳倒。还有什么“提前录用毁掉了大学生”,而海外大学学生读书多,所以“修养高”。这种结论既反智,而且反逻辑。其脱离客观经济规律在这里批判什么“企业提前录用”,有什么意义呢?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企业则希望以较低的成本招到最合适的员工,这本身就是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在这鬼扯什么“毁掉大学生”?企业都不招聘,学生就认真读书了?另外,作者在后边还特意强调,读书不在多而在精,不能盲目求多,在这里却用400本>100本来推论前者“修养”高于后者!真的无力吐槽!

第二章是关于如何挑书的,这种内容本身就是各取所需,不同的目的——放松心情、了解历史抑或学术研究——选择的书也就不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无可厚非。

第三章关于如何读书,本应是重点,但没有太多干货,形式重于内容。比如要“沐浴更衣”再读书,未免教条;比如不做笔记,未免轻浮。随着读书越来越多,如果要进行输出,而且如果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那仅仅凭借记忆吗?还有什么因为把读书教条地等同于“与人交流”,所以既不看目录,而且读书总是从头开始。那既然要如此类比,作者是不是从来都不会把一本书读两遍?毕竟“与人交流”无法重复发生?对于特定的阅读目的,可能书中只有某一章具有参考价值,何必要从头开始呢?

四五就是个人读书经历,感兴趣的看看就行了。总体而言,着实不推荐。完完全全的形式大于内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