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锦集

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锦集

《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是一本由周国平 / 余秋雨著作,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一):大语文里藏着制胜的秘诀

现如今,全国中小学语文课程都在全面改革,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考试中,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会发现,语文科目的考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死知识。更多是在考察孩子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什么叫作语文素养,就是一种真正能将语文学以致用,在生活中拿笔能写,开口能说的本事。有时,你会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写各种文案材料,构思半天,抓耳挠腮;临时被点名上台发言,也会紧张的大脑一片空白,不能出口成章。其实,这都是学生时代语文没学好的后果。

而大语文时代,就是为了让现在的孩子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护母语,护卫我们的中华文化,开始真正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

“大语文三书”这个系列,正是激发孩子语文学习兴趣的一套书。里面汇集了周国平、朱自清、叶圣陶、余秋雨等文学大家的文章,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娓娓道来,为什么要学语文,以及怎么学好语文。

这一套书不仅值得孩子们去阅读,家长和老师也可以翻一翻,看一看,跟孩子进行互动探讨。这是一套常读常新的书。

《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二):作文其实很简单

阅读的最大理《孩子,为你自己读书》、《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孩子,语文一点儿也不难》是三本分别由中国著名散文家周国平、余秋雨,中国著名作家肖复兴、梁晓声,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朱自清主编,收录了名家文章的读书指南,阵容强大,知名度极高。这三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我们如何去阅读和理解书籍,让孩子在阅读中汲取营养、成长和找到人生的方向。

在这个时代,书已经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然而阅读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本书碰到了最高境界:把支配你灵魂的能力放在了自己手中,让你不仅在身体上丰盛,更在心灵上丰盛。

全书言犹在耳,其中“想摆脱平庸,就要读书”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内心里。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而且,真正的阅读注定是孤独的,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锤击,这种感觉只能自己感受并珍藏。因此,在我们繁忙的生活中,别忘了好好地读书,不要放弃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书籍是我们成长的营养剂,而这三本书中将选择读什么样的书称为“阅读的最大理由”。因此,阅读不是为了浪费时间,而是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更加明白自己、指引自己。这三本书不仅指导如何阅读的书籍,更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思考和观察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专业的表达和讲解,让专业知识和普及性同步提高。这是《孩子,为你自己读书》等三本书留给我的印象。同时,每一篇文章都些许文字说不出的心意,像风一样轻盈而深远,而这恰恰是我最为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当读者看完这些文章时,便会领略到一种幸福、一份感悟与体验。

总之,《孩子,为你自己读书》等三本书告诉我们该怎么去读书,也告诉我们场景中的人物故事是另一面照见真实的人生。作者用简单流畅的语言,将爱与关怀渗透在篇篇文字中,读完之后,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深夜里,一个人在窝着沙发看书的时候,那种温暖让人心悦诚服,产生共鸣。如果你爱阅读、需要阅读指引,或是喜欢收集名家作品,这本书值得拥有。

《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三):《大语文3册》书评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这本书收集了非常多知名作者,包括周国平、余秋雨、梁晓声、冰心、叶嘉莹、季羡林、朱光潜。其中冰心的《忆读书》还是我小学5年级的语文课文。 《女王的教室》里有一个片段,学生问阿久津真矢说我们为什么要念书,阿久津真矢这么回答“:念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应该是你们想要去做的事。没有好奇心,没有动力探索的人,根本不能算是人类,它们只能算猴子。如果你们连了解这个世界的动力都没有你们还能做些什么?不管你们多努力读书,仍然会碰到自己不懂的事情,这个世界上很多大人装着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但那只是假象,不论是否为了考上好大学、或者是进一家好公司,只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而失去好奇心的那一刻你就没有资格当人了。你们念书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 就我自己理解而言,我们要读书的理由有3点,第一,书是间接经验,我们接受了老祖宗传给我们,我们以此为基础,不但可以继续发荣广大,而且可以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第二,滚雪球原理,就是说我们的知识面越扩充,读书的能力也随之越大。第三,读书可以解决困难,提供思想原料。第四,知识改变命运,学习为了摆脱平庸。 就我自己是如何选什么书来读的呢?首先,我自己不喜欢横向选书,横向就是指各个专业,理工农医。我个人倾向于纵向选书,所谓纵向就是由浅入深,比如说《经济学原理》→《图解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其次,纯粹兴趣,亦或者称呼为“缘分”。像我很喜欢读翻译家用英文翻译的古诗词,我有一次在苏州旅游,在当地的书店,偶然间看到了许渊冲翻译的《唐诗》《楚辞》《宋词》系列,我爱不释手,当场就买下来。 《孩子,语文一点儿也不难》,这本书的内容就丰富得多了。有写到汉字的组成,汉字的组成非常有意思,有的非常形象,像我们都知道说不能当“担保人”,“人呆”了就是保。像ming4的读音只有命这个字,像我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还有赢这个字,包括了亡口月贝凡,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是指危机意识。口是指沟通能力。月是指需要时间检验和阅历积淀,绝不能昙花一现。贝是指取财有道。凡是指平常心态。还有“瘦”是病字框,瘦是不好的,哈哈。 此外,该册还收录了如何学习文言文,大多是朱自清的文章,有6篇:分别是《怎样学习国文》《说文解字》《古文学的欣赏》《经典常谈——诗经》《经典常谈——辞赋》《经典常谈——诗》,对古文的初学者来说一定不能错过啦。

《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四):中小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宝藏书

这是一套牛掰到没朋友的大语文启蒙书籍,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孩子,为你自己读书》、《孩子,语文一点儿也不难》、《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汇聚了45位中国文坛、教育界45位大师们对语文、作文的认识和思考。有鲁迅、冰心、季羡林、老舍、周国平、梁实秋、毕淑敏、叶圣陶、朱自清、蔡元培、丰子恺等,不得不说是一本中国家庭的经典教养书籍。 《孩子,语文一点儿也不难》 很多人觉得语文很难,主要体现在写作和阅读两个方面。叶圣陶把阅读比喻为吃饭,是吸收精神营养的过程,而写作就是输出。老舍也分享了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那就是天天写,天天读,天天练。 汉字属于象形文字,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让学习变得有趣。掌握丰富的词汇,使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过程。朱文叔认为,掌握丰富的词汇必须下一番功夫。首先,在听讲和阅读的时候,一旦碰到新的词,就要彻底把它弄懂。其次,要根据词语的意义,把异思相近的词语融会贯通,放在一起组合记忆。最后,在说话和写作等语言实践环节,把词汇归到一定的语法关系中,养成根据思想的表现而正确组织语言的习惯。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曾有过通识教育,也有过专才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重视,钱穆先生曾说过:“智识贵能汇通”。 如何做好通识教育呢?那就是阅读。一本好书,往往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他能打开我们的思路,提升我们的认知,也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平静。 梁晓声认为读书是蕞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胡适则书中告诉我们,书是过去已知知识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记录,读书就是在接受人类的遗产,同时,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对环境,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件孤独的事,更是属于自己私密的事。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学会选择和鉴别。 《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 很多孩子在面对作文时,总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没办法写好作文。梁晓声认为,写好作文,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通过对小学生感性思维脑区功能的激发,可以帮孩子训练写作能力。 首先要让孩子在心里坚定一个信念,写作文就像呼吸一样,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在平时生活中,通过聊天、喧荒、传闲话、说书等方式练习思维能力,然后把这种思维能力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五):《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文学大师谈写作的意义

为什么要读书?作为大人的我们有多久没读书了?面对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我们还有资格去回答吗?也许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也能够再和孩子一起,重新拿起书去阅读。

今天这套《大语文》丛书,就能够回答我们对于读书、写作和语文的困惑。那这套书的作者是谁呢?哪个权威作者敢回答这样一个意义深远的学科问题?哪位作者才能让读者信服呢?我想当今无论是哪位作者去写这本书,都不能够让大众信服。所以这套书也并没有聘请某一位作者来写,而是挑选了众多文学大师的文章共同组成的,里面包含了周国平、余秋雨、毕淑敏、叶嘉莹、梁晓声、肖复兴、季羡林、梁实秋、老舍等一众文学泰斗关于读书、写作、语文的见解。

本套书中《孩子,为你自己读书》封面上的一段话就能够直击每一位阅读者的心底:“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书籍是一座避难所,当你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就成为一种得以逃离人世间所有痛苦与不幸的途径。

书中的内容被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开篇直接点题“为什么读书”,里面收录了梁晓声的《读书是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胡适的《为什么读书》、季羡林的《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第二部分是“人与书之间”,里面收录有梁实秋的《漫谈读书》、毕淑敏的《阅读是一种孤独》。 第三部分讲了“读书要有选择”,里面有老舍写的《选择与鉴别—怎样阅读文艺书籍》、鲁迅写的《读书杂谈》。第四部分“怎样阅读才有效”中包含着朱光潜的《谈读书》、冯友兰的《我的读书经验》、朱自清的《论百读不厌》。

本书的第五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介绍了“大师们的阅读历程”,其中收录了蔡元培的《我的读书经验》、丰子恺的《我的苦学经验》、吕思勉的《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到现在的学习方法》以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为什么读书到如何选择书再到怎样阅读,最后又介绍了大师们的阅读历程。可以说把读书的方方面面都讲清楚了。相信许多人看了也会产生共鸣或者有一些体悟。

从汪曾祺的《谈读杂书》一文中,纠正了我对“开卷有益”的理解。开卷有益的意思不是说读书有益,而是说读任何书都是有益处的。一句话只要说的太绝对,就一定会有瑕疵。汪曾祺先生就认为开卷有益这句话是不对的,书还是要有所区分去读,可以读的杂,但是内容一定要是正面的。

除了谈到的汪曾祺的文章,本套书中每篇名家之作篇幅都不长,但读完总会有轻松愉悦感,作家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经历,笔触轻松却又说明了读写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