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铁路现代性经典读后感有感

铁路现代性经典读后感有感

《铁路现代性》是一本由李思逸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铁路现代性》读后感(一):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

在晚清至民国的时期,铁路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铁路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进步,更是现代性的一个标志。书中通过多个角度展现了铁路在现代性中的作用,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 书中的时空体验部分特别吸引人。作者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铁路发展进行细致的描述,展现了铁路在中国的普及和影响。这让我感受到了铁路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铁路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书中的文化想象部分也十分有趣。作者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电影等文化产品中铁路的形象,展现了铁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意义。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铁路在现代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总的来说,《铁路现代性: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铁路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现代性、时空体验和文化想象之间的关系。这本书不仅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也适合对现代社会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铁路现代性》读后感(二):从历史哲学角度,重建铁路时空之旅

-

该书从语言概念、视觉图像、历史沿革等多角度,分析了铁路对于中国现代性的重要意义。书中所谈论的,并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现代性,还有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

-

哲学意义的现代性是一个相对于“前现代”的概念,源自西方哲学家对于自身发展历程的反思,现代性是一种对旧有传统的祛魅,对于技术的崇拜与对于革新的追求取代了对旧神明的崇拜。现代性以一种矛盾的、不理性地方式崇拜着技术和人类自身,将神明的神圣赋予理性。

-

我之所以大费周章地讲述这些概念,是因为该书的主旨,是将铁路这一现代性的意象置于现代性史观的历史脉络里,以此来讨论近代中国从前现代转向现代的历程。

作为一个“西方的概念”,现代性的精神与西方的器物一样,对近代中国的前现代生活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而铁路,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的象征”。

-

作者以一种经验主义的态度,用现代性的理论不停地向中国近代的历程发起了叩问,力图从经验中剥离出我国的“现代性”。铁路不仅仅作为一个被研究的客体而存在,同样以一个塑造了中国经验的主体存在。

-

如同该书封底的那句话,“铁路不仅是现代性的产物,更是言说现代性的思路和方法”。

我国的铁路,在起初是西方列强的殖民产物,是一种现代性对前现代的入侵与取代,但随着张之洞、孙文等人的勃勃雄心,铁路逐渐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铁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从晚清的前现代一步步迈向了现代。

-

从选题上看,作者行为的本身也成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作者与我们一样,共同生活在后现代的、原子化的社会,却在晚清民初这样一个前现代的社会里,借由铁路这一现代性的意象,构建了一个现代性的话语体系。后现代消解了现代的神圣性,但作者却在构建体系的过程里,重新塑造了铁路的神圣性。以小见大来看,作者何尝不是在重建现代性的神圣呢?

《铁路现代性》读后感(三):火车来了!

在东北,我们对铁路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小时候那些每天拉煤拉木材的黑色火车,跑的不是很快,但是装的的东西却非常多;还有的就是那绿皮客运火车,乌泱乌泱的人是我对它的唯一印象。东北的铁路一直都很发达,据说都是日本人当初铺设的,为了是从中国掠夺资源。

《铁路的现代性》本书依据晚清至民国的时间顺序,围绕铁路与火车所引起的时空体验和文化想象的主题,通过大量的史料钩沉和文本分析来解读现代性之于铁路的派生方式:时空概念的演变、意识形态的争论、火车中的身体感受,以及文学文本再现的人物主观经验等。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我印象中小时候的铁路其实是很重要的一种“链接”工具。它互通国内外资源,互通有无,是一条经济之路;它也能让我们走到外面去,去互通信息的有无,这是一种带有长期成长性的铁路,是一条知识之路。

作者讲诉的铁路,是中国早期的铁路,是蒸汽工业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告别旧时代的象征。这条改变之路一直再跌跌撞撞的延申着、生长着,泵发出新鲜的血液流向祖国的大江南北。 中国曾经的铁路都是掌握在洋人手中,洋人需要通过修建铁路在销售他们的“产品”,并通过铁路以低廉的价格购得我们的物资。而且只有洋人能规划铁路的建设。我们国人自己的铁路梦就这样一直做了很久,直到詹天佑主持修建铺设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铁路:京张铁路。

“铁路不仅是现代性的产物,更是言说现代性的思路和方法”。中国的铁路发展史就是中国从封建主义转向现代化的完整之路,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之一。 铁路是一条从以前开往未来的通道,是一条我们可以正视自己过去,规划自己将来的,不断修正自己方向的有轨之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