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丹艺术论》的读后感大全

《罗丹艺术论》的读后感大全

《罗丹艺术论》是一本由[法] 奥古斯特·罗丹 / 保罗•葛赛尔 记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01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丹艺术论》读后感(一):从罗丹眼中看艺术

自然是艺术的本源,自然中的一切,或年轻或衰老,或幸福或悲苦,或光明或阴暗,或干净或浑浊……只要是真实的,艺术都认为是美的。

艺术的真实是“全部的真实”。不仅是眼见的真实,也是表象背后精神的真实;不仅是客观的真实,也是艺术家感受到的真实。

艺术品的线条、颜色、动作都服务于艺术品整体,无须评判哪种风格是最好的,因为他们都是精心选定的方式,以求最恰当地展现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自然广阔无穷、神秘混沌,艺术只是射进黑暗的一缕光束,照亮人们所能捕捉到的一瞬。或许,正因黑暗无穷且无力把握,艺术之光才显得无比珍贵。当然,也正因光束纤细且只照亮局部,艺术才能被不同的群体和时代赋予多样的生命活力。

艺术家通过设计和构建艺术品的具象形态以表白无形之精神。评判艺术品是否伟大的标准在于其能否淋漓尽致地反映内心、能否给人带来强烈的共鸣、是否真实生动忠于自然……完美的艺术品展现最鲜明的特质、最动人的故事、和最伟大的思想,是原型最好的注解。

艺术家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忱,将人从日常生活的羁囚中解放出来,另外打造一个幻梦与默想的世界,它唤起人们对世间真实和美的感受,予人以清明良善、伟大崇高的道德教诲,作为时代的先驱者,创造潮流、引领人们构建未来的精神图景……

《罗丹艺术论》读后感(二):幻梦和默想使人幸福

《罗丹艺术论》ART ENTRETIENS,ENTRETIENS为法语单词,意思为谈话录、访谈录。本书总共分为十一章,“艺术之写实”、“在艺人的眼中,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论模塑”、“艺术中之动作”、“素描与色彩”、“女性美”、“古代精神与现代精神”、“艺术之思想”、“艺术中的神秘”、“菲狄阿斯与米开朗琪罗”、“艺术家之效用”。内容本身缺乏体系性,主要以罗丹的观点为指导,引领读者深入雕塑的美学世界。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傅雷,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译作品三十余部,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罗丹固然伟大,但是离我们的确也太遥远。幸而,这个世界有了傅雷,让一般普通中国读者,也能窥到西方艺术家的深邃思想,也能了解到菲狄阿斯与米开朗琪罗的区别。傅雷的文字实在太有感染力了。他让我们认识了罗丹,罗曼·罗兰亦是如此。当在读罗丹的观点时,甚至有一些恍惚,就像是年迈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讲述艺术之思想一样。

可能很多人会因为思想,而盛赞罗丹在本书中的观点;但毕竟鉴赏艺术,需要热烈又恬静、深刻又朴素、温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直的灵魂。傅雷则通过自己的才华,让普通读者亦能感受,本来其一辈子可能也领悟不到的——艺术的魅力。傅雷太棒了,要多看他的书啊。

《罗丹艺术论》虽然是一本以罗丹的语录为主要内容的艺术类书籍,精美的印刷,向读者展示了诸多罗丹的雕塑作品;但却被傅雷的文笔深深吸引。也许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傅雷翻译后,却成了一本净化浮躁心灵与重塑浑浊灵魂的文学瑰宝。在中国读者的心中,“罗丹观点”被深深烙上了“傅雷印记”。

就像之前叙述《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总结由傅雷翻译的著作时,所有的陈词都是多余,唯有引用原文,增加记忆,方表敬意。因为傅雷啊,就是“美文”的代名词。

愿做“美”的使者的青年们啊,可是留神不要去模仿前人。尊重传统,而要会辨别它的永垂不朽的宝藏:即对于自然的挚爱与人格的忠诚。奉自然为你唯一的女神罢。虔敬的研究罢,你一定会找到“美”,因为你遇见了“真”。

生命之泉,是由中心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情者会胜利的,因为他们知道为何爱你,你之仇敌,则不知因何憎你。前者是坚定不拔的,后者则望风而靡。

自然中公认为丑的事物在艺术中可以成为至美。生命是无穷的享乐,是永恒的喜悦,是醉人的沉醪。没有生命,即没有艺术。他只有在他的作品有生命的时候,才能感动我们。

真是奇特而又无可奈何的事,叫人替他画像的人,总欢喜抑制画家的天才。他要艺术家把他表现得最中性、最一般。他要成为有官阶的或上流社会的偶像,要把他的自我完全抹煞而专去表彰他在社会上的身份和地位。这样,他才欢喜,做法官的要有黑袍子,做将军的要有金线的制服。人们看到他的内心与否,他简直不理会。但今日的人,生来就畏惧真理而崇拜诳言。

艺术所创造出来的形,只是给予情绪一个引子,由此引子,情绪可以由觉醒而扩大,而幻出无穷的变化。一幅美的风景,其动人处并不只在它呈现的舒适的感觉,而尤其在它隐示的思想上。线条与色彩,其本身并不足以感人,只是藉以寄托深远的意义,方能震撼我们的心魂。

这是世间一切不可解而又不能解的一种情操。这是对于维持宇宙间自然的律令,及保存生物的种族形象的不可知的“力”的崇拜;这是对于自然中超乎我们的感觉、为我们的耳目所不能闻见的事物的大千世界的猜测,亦即是我们的心魂与智慧对着无穷与永恒的憧憬,对着这智与爱的想往。

艺术家到处听到他的心灵与万物的心灵对话,因为他把自己在万劫不死的真理面前所感到的震颤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只见到事物的一面,另一面沉浸于可怖的神秘的黑暗中,人身受其果,不知其因,他所能见的是怎样短小、无益与迅暂。这永远的幻觉令人去爱那痛苦的人生?

这样的,飞鸟触着树枝,

他的灵魂摔坏了他的肉体!

米开朗琪罗的调子,深刻的人类精神,努力与痛苦的挣扎,这是最崇高最伟大的思想。但我不能赞成他的“生之厌恶”。尘世的活动,不论它怎样残缺,总还是美善的。

因为“艺术家”这个字,广义而言,即是以工作为乐事的人。艺术品是把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羁囚中解放出来,而替我们另外打出一个幻梦与默想的世界。

为何人希冀长寿与欢娱?我们愈被尘世的快乐所眩惑,即我们愈被它所戕贼。

人们把财产、富贵,也都称为有用之物,而不知它们只能助长我们的虚荣,刺激我们的欲望,非但无益,而且有害。可是世上再没有比幻梦与默想更能使人幸福的了。

他的快乐就在和煦的春天,徜徉于山岗田野,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听着蜜蜂们嗡嗡的唱着他们的情歌;他神游于晴光荡漾的涟波之上,颂赞着金神阿波罗轻拨云雾,照临着黎明拂晓时宿梦未醒的大地。

《罗丹艺术论》读后感(三):没有比幻梦与默想更幸福的事了

《罗丹艺术论》ART ENTRETIENS,ENTRETIENS为法语单词,意思为谈话录、访谈录。本书总共分为十一章,“艺术之写实”、“在艺人的眼中,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论模塑”、“艺术中之动作”、“素描与色彩”、“女性美”、“古代精神与现代精神”、“艺术之思想”、“艺术中的神秘”、“菲狄阿斯与米开朗琪罗”、“艺术家之效用”。内容本身缺乏体系性,主要以罗丹的观点为指导,引领读者深入雕塑的美学世界。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傅雷,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译作品三十余部,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罗丹固然伟大,但是离我们的确也太遥远。幸而,这个世界有了傅雷,让一般普通中国读者,也能窥到西方艺术家的深邃思想,也能了解到菲狄阿斯与米开朗琪罗的区别。傅雷的文字实在太有感染力了。他让我们认识了罗丹,罗曼·罗兰亦是如此。当在读罗丹的观点时,甚至有一些恍惚,就像是年迈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讲述艺术之思想一样。

可能很多人会因为思想,而盛赞罗丹在本书中的观点;但毕竟鉴赏艺术,需要热烈又恬静、深刻又朴素、温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直的灵魂。傅雷则通过自己的才华,让普通读者亦能感受,本来其一辈子可能也领悟不到的——艺术的魅力。傅雷太棒了,要多看他的书啊。

《罗丹艺术论》虽然是一本以罗丹的语录为主要内容的艺术类书籍,精美的印刷,向读者展示了诸多罗丹的雕塑作品;但却被傅雷的文笔深深吸引。也许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傅雷翻译后,却成了一本净化浮躁心灵与重塑浑浊灵魂的文学瑰宝。在中国读者的心中,“罗丹观点”被深深烙上了“傅雷印记”。

就像之前叙述《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总结由傅雷翻译的著作时,所有的陈词都是多余,唯有引用原文,增加记忆,方表敬意。因为傅雷啊,就是“美文”的代名词。

01 关于找美

愿做“美”的使者的青年们啊,可是留神不要去模仿前人。尊重传统,而要会辨别它的永垂不朽的宝藏:即对于自然的挚爱与人格的忠诚。奉自然为你唯一的女神罢。虔敬的研究罢,你一定会找到“美”,因为你遇见了“真”。

02 关于自我

生命之泉,是由中心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情者会胜利的,因为他们知道为何爱你,你之仇敌,则不知因何憎你。前者是坚定不拔的,后者则望风而靡。

03 关于作品

自然中公认为丑的事物在艺术中可以成为至美。生命是无穷的享乐,是永恒的喜悦,是醉人的沉醪。没有生命,即没有艺术。他只有在他的作品有生命的时候,才能感动我们。

04 关于偏见

真是奇特而又无可奈何的事,叫人替他画像的人,总欢喜抑制画家的天才。他要艺术家把他表现得最中性、最一般。他要成为有官阶的或上流社会的偶像,要把他的自我完全抹煞而专去表彰他在社会上的身份和地位。这样,他才欢喜,做法官的要有黑袍子,做将军的要有金线的制服。人们看到他的内心与否,他简直不理会。但今日的人,生来就畏惧真理而崇拜诳言。

05 关于初衷

艺术所创造出来的形,只是给予情绪一个引子,由此引子,情绪可以由觉醒而扩大,而幻出无穷的变化。一幅美的风景,其动人处并不只在它呈现的舒适的感觉,而尤其在它隐示的思想上。线条与色彩,其本身并不足以感人,只是藉以寄托深远的意义,方能震撼我们的心魂。

这是世间一切不可解而又不能解的一种情操。这是对于维持宇宙间自然的律令,及保存生物的种族形象的不可知的“力”的崇拜;这是对于自然中超乎我们的感觉、为我们的耳目所不能闻见的事物的大千世界的猜测,亦即是我们的心魂与智慧对着无穷与永恒的憧憬,对着这智与爱的想往。

06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到处听到他的心灵与万物的心灵对话,因为他把自己在万劫不死的真理面前所感到的震颤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只见到事物的一面,另一面沉浸于可怖的神秘的黑暗中,人身受其果,不知其因,他所能见的是怎样短小、无益与迅暂。这永远的幻觉令人去爱那痛苦的人生?

这样的,飞鸟触着树枝,

他的灵魂摔坏了他的肉体!

米开朗琪罗的调子,深刻的人类精神,努力与痛苦的挣扎,这是最崇高最伟大的思想。但我不能赞成他的“生之厌恶”。尘世的活动,不论它怎样残缺,总还是美善的。

因为“艺术家”这个字,广义而言,即是以工作为乐事的人。艺术品是把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羁囚中解放出来,而替我们另外打出一个幻梦与默想的世界。

07 关于快乐

为何人希冀长寿与欢娱?我们愈被尘世的快乐所眩惑,即我们愈被它所戕贼。

人们把财产、富贵,也都称为有用之物,而不知它们只能助长我们的虚荣,刺激我们的欲望,非但无益,而且有害。可是世上再没有比幻梦与默想更能使人幸福的了。

他的快乐就在和煦的春天,徜徉于山岗田野,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听着蜜蜂们嗡嗡的唱着他们的情歌;他神游于晴光荡漾的涟波之上,颂赞着金神阿波罗轻拨云雾,照临着黎明拂晓时宿梦未醒的大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