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读后感摘抄

《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读后感摘抄

《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是一本由郝景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读后感(一):未来教育

刚拜读完景芳老师的《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18年从景芳老师这里了解到通识教育,这几年个人一直比较喜欢这种教育,景芳老师也一直致力于把通识教育推广到平民家庭。因为从事儿童教育的工作,这本书只看了第一章和第五章,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阅读能力和逻辑能力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能力。二是文科的底层逻辑和阅读经典的意义。

《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读后感(二):评《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非常简短,但理论结合例子,很好理解,而且说到父母心里去了!1)我非常赞同她强调的“内驱动力”,因为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但具体如何培养,觉得还是要自己以后摸索呀!2)很喜欢她倡导的a)一方面你也没啥好“用力”的,因为很多都是孩子自己的特性;b)一方面你要在用心陪伴中有意用提问、启发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自主习惯;3)关于两个孩子如何相处的那几章也写得特别有道理,以后会特别留意;唯一觉得是很能共情的关于读经典的。回头想,自己小时候不爱读经典真的就是阅历少、经验单薄,很难和主人公共鸣从而理解背后藏着的人性或人际交往之间的问题啊!

《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读后感(三):为我拨开一层云雾的书

去年年底意外的听了郝景芳的通识教育课,也购买了她的音频课程。

让我对孩子未来拨开了一层云雾。

一直以来不知道孩子未来除了课程学习以外还需要什么。只知道阅读很重要,也积极的参与培养阅读习惯。

有时候还是会焦虑,特别是现在这个年龄,她怎么对数字不敏感,对学字那么抵触。读绘本的时候给她认标题字怎么就记不住呢。

看了这本书,又明确了些方向,就像《整体养育》里说,我们看问题要往大方向看,不要在意一些小事情。

最近也开始尝试体早入睡,虽然进步不大,但是有些习惯还是有一点点改变,接下来再深入,加油[太开心]

《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读后感(四):《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20220828 听书: ①不求做完美妈妈,也不要求孩子完美, ②孩子的时间管理:,自我认知和成就感,早点做完作业可以玩、不要求太高。 引导自我认知“你刚才不高兴,是因为你觉得他说得不对吗?”“积木倒了,你心里有挫败感,是吗?” 引导成就感“是因为我自己努力想办法,所以取得了这些进步”。 ③指责就是把孩子定义为坏角色,应该用表达需求的方式。 ④人生路上需要勇敢和坚定多于需要聪明,心中有光的状态好过于头顶有光。 ⑤通识教育。想的更大、想的更远,眼光着眼于人类的发展。 1.无法用指标评价的软实力: ·团队合作、领导力与大局观、幸福感和兴趣。 ·了解自我、协调他人,创新能力,洞察世事的能力,思辨表达的能力。 ·观察环境的能力、总结规律的能力、洞察大局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抗击风险的能力、敢于闯荡的勇气。 2.顶层框架(知识体系和思考框架)。包括以下: ·跨领域的能力(理解、抽象、逻辑、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顶层的大局观, ·深入思考本质原因。 3.了解经典。 4.文学启蒙(冰雪奇缘·故事中心思想), 5.理科思维(生活中的例子:压强)。

《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读后感(五):我让静默的夜空在心中蔓延,那里面我喂养着一匹金鱼

大约八九年前吧—— 说这话不是因为我到了回忆往事年纪,而是站在年岁列车的节点上,树木一棵一棵往后退去,前辈们真是诚我不欺骗:时间是飞驰的骏马。也就是张爱玲看了一眼月亮功夫,转眼间,大学谢幕,友人纷纷步入婚姻殿堂,初恋不知所踪。 那时冬季总是很冷,手脚冰凉,回到寝室最舒服莫过于一盆热水泡脚。这大约是一天中最富裕、也是最轻松一刻。那时我们很有意思,每到冬季总会担心东北同胞。后来我们知道供暖这件事,觉得情感上受到了伤害。 寝室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人。有个学体育的,英语不好,泡脚时候总会喜欢大声朗读英文。虽然我们也不知道是哪国发音。有个端盆水总要到阳台上去,拉上门,清洗……然后进出寝室,忙碌到关灯,关灯前他总要打量一遍自己的东西摆没摆好。 有个个子矮矮的,在跟女友聊天,手机是千辛万苦斗智斗勇在教室充得电。还有两个在闭目养神,晚上要网吧夜战,要是以为锁个门就能困住他们,那简直是太天真了。有个睡在我下铺,脸黑黑的,在做习题,班里前十名那种。 我则拿出了”文艺风赏“,一边泡脚,一边开始进入想象的天地。在一个寄读学校,拥挤在众多正等待发育的稚嫩脸中,在试卷步履不停的大山之下,这是我仅有的个人世界。 我们都在自己的世界做困兽之斗。挣扎,或者挣脱。 都忘记是怎么遇见的,只觉得名字很好。里面不错的资讯,介绍世界各地的城市,古里古怪的绘画,作家访谈,电影介绍,以及想象力飞驰的故事。对于只了解课本知识的我们,已经足够。 有个故事就是这样的:北京能够折叠,三层住着三批不同的人。看得我一愣一愣。我找了署名,郝景芳。这就是《北京折叠》,那时它还没有获奖,或者说等待获奖。 这不仅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乌托邦般的经济寓言。它是郝景芳基于学过经济管理学之后 的思考,社会运转模式、劳工和智能化、上层与下层等等。如今,很多实现了,也有很多没有实现。 但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个女生。她显然变成一种异化,知识分子在糖衣炮弹面前变成点缀花瓶。这是一种锥心之痛。她留了一个悬念在她与第二层男的之间,但老刀或者说郝景芳的回答很尖锐,自欺欺人。 这其实是一种深刻的反省。对于自己面对可能性路途的血淋淋直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如此的探索,思考,以及勇气。 这涉及到自我。 有种东西是人心中涌动的泉水,支撑人生最根本的力量。它是从内心深处缓慢成长出来的,它像是有只腿,你拉不动它,只能让它自己长出来。而在那之前,一切都是迷途,路上全是大雾。 看看书名《孤独深处》、《在远方》,都代表着一种心愿。人生而孤独,所以探索,只是,难得明白。 这两本都是短篇小说集。有个故事记得很深刻,说是突然一天世界上有骄傲、满满得意的人会变成雕塑,有个人很久都没事,记者采访他,问他有什么秘诀,他嘴角露出微笑结果变成了雕塑。这个故事告诉我三个字,不虚伪。 人生在世,要去追求某种真实。 《流浪苍穹》中的洛盈某种程度上追求的也是这种东西。在地球和火星之间,洛盈的追求其实微不足道,她没有军事派的强硬,也没有政客手腕,所以两个地方她都停留不了,只能灵魂流浪。船航行在两个世界之间,对她来说,来往都没有锚点。 她只是一个坚守、追求、心地善良的十八岁孩子。但这却是她全部的世界。而对她的世界来说,弥足珍贵。 郝景芳的语言能够传递很微妙的感觉: 船将靠岸,灯火要熄了。 船在深空中摆荡,如黑暗中的一滴水,缓缓流入弧形的枢纽。船很旧了,散发黯淡的银光,仿佛一枚被时间陪伴的徽章,留着纹理,模糊了峥嵘。船在黑暗中显得微小,在真空里显得孤单。船和太阳、火星练成一条线,太阳在远端,火星在近前,船走在中间,航路笔直,就像一柄剑,剑刃消隐。黑暗在四面八方包围着,船就像一滴银色的水,微弱地发光。 船很孤独。它在寂静中一点点靠岸,孤独地靠岸。 她在后记中说,她很气馁,内心焦虑,因为全方面的对自我怀疑: ”对于处于这种自我困境中的人,对他说‘你很棒’无济于事,因为他不相信廉价的恭维;对他说‘放弃也好,想开点’,更无济于事,因为那样他会加重自我贬低。 “实际上,唯一的拯救路径就是行动,是某种一小步一小步让自己可以动起来的事,不管结局如何,只要有一点一点的改善,就是心中重要能量来源。”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写这样的小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我们的问题是,无论走在哪里,能不能心安理得的敲敲别人家门……吃顿饭。不要把自己当客人。 所以在看到郝景芳当宝妈之后,写了《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先是惊诧,实话实话,书名真是一言难尽……但读完,其实郝景芳还是那个郝景芳。她心中有某片柔软的地方,所有真正做教育的人,善良地方在于,他不想让自己身上一些弯路、经历,再让其他人去走、去经历。因为这其实可以避免。这就是共情。 这是本说教育孩子的书,我读的比较偏,看到了自我教育。 它是年岁流逝,树木枯黄;是冬季泡脚,故事幻想;是夜晚无眠,月光倾泻;是执拗别扭,硬撞南墙;是秋风咋起,吹皱湖水;是茫茫天地,人处其间。 我很喜欢其中几句,比如: “没关系”的含义不是“没关系,做错这点事,你也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没关系,做不好,也可以成为理想自我”,而是“没关系,成不了理想自我,也没关系”。 其实,真的没关系。 相信不需证明。全世界都看得到的是证明,看不到证明的时候,才是相信。 相信是一种情感性力量,一种心理力量。你相信一个人,是你选择无条件支持他,相信他可以找到自己内在的方向,内在的力量,相信他可以选择对的方向,自我提升,完成自我超越。你相信的只是他这个人。 相信,说到底,就是一直陪伴,即使对方失败也不放弃他的心。 行动者有一些独特的反应。当行动者看到一个现象令人不满意,第一反应是:如果是我,会如何做? 不能沉下心感受过程,是无法精进的最大障碍。 真正的人生成就,属于极致的沉醉者。 听见思维生长的声音。 什么是成长的力量呢?就是一个人渴望自己有正向变化。 一些我觉得郝景芳也没有做到,不过没关系,我们只不过都踽踽前行而已。人生最大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说到底,我们都是那个抬头仰望星空的孩子。归无定所,心有所属。

*题目选自诗《我的语言——之二》,谷川俊太郎,田原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