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读后感(一):五星推荐的历史语言学著作

本书在《超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的基础之上继续探讨了国外学者对世界语言的分类研究和语言历史比较领域一些新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柏林伯格假说,诺斯特拉语系假说,南亚语系假说,南岛语系假说,南方大语系假说,一源论假说以及历史语言学方法论的演化,内容翔实,见解独到,是历史语言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佳作!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读后感(二):超级推荐给大家

截止到目前,放眼世界语言关系,依然扑朔迷离。但是不带偏见地说,一些语言学证据和其他领域的证据已经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世界语言源自同一语言,因此,现阶段历史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证明各种语言之间亲缘关系的程度,而如何证明这种程度却是重中之重。这本书是非常好的一本书,选题新颖,内容也比较全面,学术性,知识性也比较强,强烈推荐!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读后感(三):非常全面的关于超级语系的介绍

超级语系假说越来越多地被提出,主要在于全球交流便捷,资源共享方便。一些偏僻地区的语言也得到了调查,一些过去很难得到的资料现如今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但是支持者明显少于反对者。反对的理由主要是证据漏洞太多,如词汇证据里的借词无法清理干净,一个学者指责另外一个学者时,自己证据里的借词也被他人发现。其次是词汇的历史层次问题,某个词的历史层次明显早于另一个词,它们的关系就很难确定。另外方法论问题也是困扰学者们的问题,即使斯维提奇严格按照比较法,错误依然难以避免。更别提格林伯格的多边比较法了。

本书的出版,使读者可以全方位了解国外超级语系假说研究的全貌,特别是在美国引起轰动的格林伯格的美洲印第安语系假说。总体而言,本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选题全面、内容丰富。本书涉及九个假说,三种类别的方法论。本书的选题体现了作者资料收集的全面性、资料的丰富性、作者高度的概括力。该书不仅涵盖了各个超级语系假说提出的背景、语系分类的发展、学界对假说的正反面评论,还讨论了借自生物学领域和计算机领域的方法论,一些术语对于文科背景的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此可看出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方法及研究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各部分主题分明,整体布局合理。本书包括绪论和八个部分,主体部分从第一章到第七章,第一章专门讨论了格林伯格的假说,第七章探讨方法论,第八章结论,其余各章,即第二章到第六章都包含一个超级语系假说。每章主体清晰,如第一章格林伯格的超级语系假说,围绕格林伯格超级语系假说这一主体,每个部分依次按照假说提出的年代顺序展现了格林伯格四大超级语系假说,即非洲语言分类假说、印度洋—太平洋语系假说、美洲印第安语系假说、欧亚语系假说等不同切入点。这样的内容组织方式使得各部分主题明确、自成一体,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章节阅读。另外,该书布局合理,从各地语言超级语系假说到全球语言一源论,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使读者可从局部开始,然后纵观全球。最后是方法论的总结。这说明本书的理想受众是有一定历史语言学基础且对超级语系研究感兴趣的人,这样的布局能够更好地吸引这些读者的注意力。而最后一章的方法论由于术语太多,很多人可能看不下去而选择放弃。

三、既有横向研究,也有纵向梳理。本书作者把相关的假说摆在一起,然后又把各个假说的研究历程梳理出来,看历史上该假说的研究者们如何围绕本假说展开研究,如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如何推进该假说的发展。如南岛语系假说,从假说的最初萌芽一直到现今的研究,作者分为几个阶段,并且还把南岛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关系也展现出来。这些对于读者全面了解该假说提供了便利。

总而言之,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拓宽中国学者的视野,有助于推动中国历史语言学的发展。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读后感(四):本书是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话题前沿的最新佳作

本书是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话题前沿的最新佳作。作者通过梳理大量的外语文献,探讨了国外学者对世界语言的分类研究:既有对过往经典文献的回顾,也有对最新动态的关注。本书内容详尽,视野开阔,涉及语言分类研究的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兼具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观全书,我认为本书在以下三个方面最值得称道:

第一,本书的推出正是应时而生,为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著作多为外国学者的作品,且内容大多雷同性地介绍此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而本书从世界语言同源或亲缘的关系出发,直面当前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前沿,探讨了国外学者的各种语系假说、大语系假说和超级语系假说,如格林伯格的非洲语言四大语系、印度洋—太平洋语系、美洲三大语系、欧亚超级语系,还有其他学者的诺斯特拉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南方大语系,直至世界语言一源论。可以说,在目前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像本书一样重点着眼于世界语言分类的,且能把这种种纷繁复杂的语系分类研究浓缩至一本书中的,也只有作者的此部专著和其2012年出版的另一本《超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了。

第二,本书对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论的探讨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众多的历史语言学著作都只介绍了广为人知的比较法和内部构建法等传统方法,而本书则对该领域方法论的演化和一众新方法做出了精彩的解读。除了格林伯格的多边比较法,本书还主要介绍了基于相似的量化研究法(词汇统计学、概率模型、计算机化大规模比较法、自动相似性判断程序),基于特征的状态研究法(最大简约法、最大兼容法、最大似然法、贝叶斯分析法、网络模型—完美演化法、贝叶斯程序—生物学演化法、马尔可夫突变模型推断法),基于距离的演化研究法(非加权组平均法、邻接计算法、网络建构法、分离分析法、回答集编程法、分离等级法、快速收敛法)。面对书中此部分方法论的相关内容,读者很可能倍感陌生,并需要相当功力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的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本书方法论中用建模和数学方法计算语言的相似度或演化史的论述。

第三,本书对欧美学者提出的超级语系假说进行了科学、客观的评价。欧美学者们在研究语言历史和渊源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超级语系假说也开始大量出现。就像作者在书中所叙述的那样“欧美学者们更重视从广阔的视野出发进行研究,总是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理论,使用别人没有使用过的方法;欧美假说的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具有连续性和扩散性;欧美学者在论证方法上推陈出新,除了传统的比较法,还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进行论证,并对证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欧美学者敢于推翻自己的理论,重新构建新理论。”当然,欧美学者们的超级语系假说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作者在书中也科学、客观地指出了这些假说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假说众多,接受者却不多;各种假说证据众多,但是漏洞也很多,因此学者们互相之间彼此攻击;同源词的标准确定依然不太清晰;各种语言的系属划分也还是众说纷纭;多边比较法也有着主观性太强,忽略历史层次等问题。”

总体而言,李艳教授在历史语言学研究方面具有深厚功力。本书立足于语言的同源、亲缘关系,对超级语系、研究方法论和其他领域成果借鉴等方面的探讨,堪称是发展和推进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新征程。其中有些内容虽然对于很多语言研究者来说稍显生疏,理解不易,却显示出了本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站在了历史语言学研究的最前沿。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读后感(五):《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述介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评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一书,著作立足于大量语言同源、亲缘关系研究的发现,对当前有影响力的各种假说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 超级语系 评介 由于历史语言学在19世纪初的兴起,使得语言研究开始具有了科学性。二百多年来历史语言学中最普遍、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是“比较法”,所以这门学科也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中的差异是语言史研究的基础。对差异的不同认识,或者说,从不同的角度和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语言中的差异,就构成历史语言学的不同理论(徐通锵,2014)。李艳是陕西师范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其著作大都深入浅出,是学习、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最近理论和方法的案头必备书。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李艳教授的又一力作—《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同源论到亲缘度》,作者立足于大量语言同源、亲缘关系研究的发现,对当前有影响力的各种假说进行了讨论。本专著除绪论之外,共有八章。下面首先介绍绪论和各章具体内容,然后对全书做一简评。 1.内容梗概 绪论 作者开宗明义,指出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传统学者主张同源探究,当代学者更侧重亲缘度考察。主要讨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所谓“语言同源关系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追溯,并对其中一些重要事件、发现、方法和理论进行了介绍;二是对“从同源论到亲缘度”研究发展的历史必然进行了说明。 第一章 格林伯格的假说及方法论 该章在第一节首先介绍了格林伯格其人以及格林伯格对非洲语言所作的分类(假说)研究,并讨论了此种分类的优点和局限性。在接下来的第二、三、四节中,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格林伯格提出的“印度洋----太平洋语系假说”“美洲印第安语系假说”“欧亚超级语系假说”,在详尽的列出格林伯格各个语系假说的发展、证据和其他领域学者发现的支持之外,也客观地综合了来自学界的质疑、评判以及格林伯格自己的辩护,并得出了作者自己对于这四大假说的观点。本章第5节,作者讨论了格林伯格首创的“多边比较法(multilateral comparison)”及其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其的不同叫法,如马提索夫称之为“宏观比较法(megalocomparison)”;中国学者采用“远程比较(long-comparison)的说法”。在向读者明示了格林伯格对于语言分类的四大原则和“多边比较法”的理论之后,作者也不讳言地指出了有关“多边比较法”的争议和致命的缺陷。 第二章 诺斯特拉语系假说 关于超级语系假说研究最成熟,研究持续时间最久,影响最深远,同时内部分歧又最大就是诺斯特拉语系假说。作者在本章说明了其内部结构的纷争,并按地域(俄罗斯境内)、分学者(斯维提奇、多戈伯斯基、伯哈德,等)介绍了有关此超级语系的研究概述。本章的后半部分作者把学界对诺斯特拉语系假说的评价娓娓道来,例如诺斯特拉语系建立的基础(大量基本词根、语法形式和规则的语音对立),诺斯特拉语系范围的确定性和方法论中存在的问题等。本章最后,作者也对未来诺斯特拉语系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以下三方面的预测:1.语系范围、内部结构还将有变化。2.证据将会不断增加,包括形态证据、语音证据和词汇证据,并将增加其他方面的证据,如考古学、体质人类学、遗传学来证明原始诺斯特拉语系的故乡问题。3.内部矛盾将不断加剧。 第三章 南亚语系假说 在这一章中,作者以20世纪60年代为时间分界点,分别概述了之前和之后的南亚语言分类研究,将南亚语系的研究从最初到现在做了梳理。对于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南亚语系研究,书中主要介绍了第一个真正为东南亚语言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并有一定语言研究经验的德国人类学家施密特的相关比较研究和发现;对于在此时间之后的研究,书中则着重说明了出生于法国的语言学家迪夫劳斯的南亚语系分类研究的成果。 第四章 南岛语系假说 在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南岛语言的地理分布、使用人口、个性特点等之后,作者对南岛语言的种种研究进行了整理,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该章第一节向读者介绍了早期的南岛语言分类研究,如“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假说”的真正系统性建立、“印度尼西亚语”音韵比较的四种语音定律、以及“南岛语系”取代“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的由来等;第二节归纳了当代南岛语言的分类研究,将不同学者对南岛语系研究的不同观点及分类,用图表和文字的形式清晰明了地罗列出来;第三节将一众学者探讨南岛语系与其他语言同源关系的研究一一呈现,如白保罗的澳泰语系等八种假说;第四节是关于南岛语故乡的讨论;第五节的结语部分,作者在肯定了过去几十年南岛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斐然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这些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如“台湾语言资料不全,只有极少的词汇证据和不太完整的词典,以及语法方面有限的资料,其他方面的信息稀缺……”。 第五章 南方大语系假说 东南亚地区的历史语言学孕育于17世纪,自此之后一系列相关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同源论证的研究层出不穷。尤其是1906年施密特提出南方大语系假说(Austric),即南岛语与南亚语存在发生学关系;而20世纪中期开始,白保罗打乱旧有格局,对东南亚语言重新分类,并指出南亚语和南岛语没有发生学关系,等一些对立观点引人注目。在该章第一节,读者可以对南方大语系假说早期的研究有一个清楚了解;该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则介绍了当代主要学者的南方大语系假说以及扩展的南方大语系假说;在第四节的余论部分,作者列出了某些学者对南方大语系假说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研究,如对南方大语系假说成立最关键的问题即证据是否可靠的质疑,和超级大语系中语系之间的相似是由于接触所造成的观点的提出等等。 第六章 一源论假说 本章着眼于世界语言一源论,以茹论的研究为例,对一源论假说的提出,一源论中词汇证据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与同源词相关的缪证展开了论述,并给出了“如果没有其他证据的有力支持,如语音和形态对应,词汇证据很难作为发生学关系的有力证据”的结论。 第七章 历史语言学方法论的演化 该章讨论了阐明语言关系的方法,主要介绍了语言要素量化比较法、系统发生学方法的发展演化,也对其他方法论模式(如非加权组平均法等6种模式)进行了说明。本章的部分内容发表于2019年03期《外语教学与研究》,篇名为“论语言演化研究中的语言要素量化比较法”。读者们可以参阅上述论文,帮助理解本章相对较难的方法论内容。 第八章 结论 本书最后一章针对国内外目前历史语言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宏观的评论,并对努力接近历史真相的超级语系假说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摘,如“假说证据众多,但是漏洞也很多;同源词的确定标准;方法论的选用;其他领域的成果借鉴问题等等”。 2.简要评价 本书是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话题前沿的最新佳作。作者通过梳理大量的外语文献,探讨了国外学者对世界语言的分类研究:既有对过往经典文献的回顾,也有对最新动态的关注。本书内容详尽,视野开阔,涉及语言分类研究的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兼具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观全书,我认为本书在以下三个方面最值得称道: 第一,本书的推出正是应时而生,为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著作多为外国学者的作品,且内容大多雷同性地介绍此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而本书从世界语言同源或亲缘的关系出发,直面当前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前沿,探讨了国外学者的各种语系假说、大语系假说和超级语系假说,如格林伯格的非洲语言四大语系、印度洋—太平洋语系、美洲三大语系、欧亚超级语系,还有其他学者的诺斯特拉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南方大语系,直至世界语言一源论。可以说,在目前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像本书一样重点着眼于世界语言分类的,且能把这种种纷繁复杂的语系分类研究浓缩至一本书中的,也只有作者的此部专著和其2012年出版的另一本《超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了。 第二,本书对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论的探讨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众多的历史语言学著作都只介绍了广为人知的比较法和内部构建法等传统方法,而本书则对该领域方法论的演化和一众新方法做出了精彩的解读。除了格林伯格的多边比较法,本书还主要介绍了基于相似的量化研究法(词汇统计学、概率模型、计算机化大规模比较法、自动相似性判断程序),基于特征的状态研究法(最大简约法、最大兼容法、最大似然法、贝叶斯分析法、网络模型—完美演化法、贝叶斯程序—生物学演化法、马尔可夫突变模型推断法),基于距离的演化研究法(非加权组平均法、邻接计算法、网络建构法、分离分析法、回答集编程法、分离等级法、快速收敛法)。面对书中此部分方法论的相关内容,读者很可能倍感陌生,并需要相当功力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的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本书方法论中用建模和数学方法计算语言的相似度或演化史的论述。 第三,本书对欧美学者提出的超级语系假说进行了科学、客观的评价。欧美学者们在研究语言历史和渊源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超级语系假说也开始大量出现。就像作者在书中所叙述的那样“欧美学者们更重视从广阔的视野出发进行研究,总是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理论,使用别人没有使用过的方法;欧美假说的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具有连续性和扩散性;欧美学者在论证方法上推陈出新,除了传统的比较法,还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进行论证,并对证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欧美学者敢于推翻自己的理论,重新构建新理论。”当然,欧美学者们的超级语系假说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作者在书中也科学、客观地指出了这些假说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假说众多,接受者却不多;各种假说证据众多,但是漏洞也很多,因此学者们互相之间彼此攻击;同源词的标准确定依然不太清晰;各种语言的系属划分也还是众说纷纭;多边比较法也有着主观性太强,忽略历史层次等问题。” 总体而言,李艳教授在历史语言学研究方面具有深厚功力。本书立足于语言的同源、亲缘关系,对超级语系、研究方法论和其他领域成果借鉴等方面的探讨,堪称是发展和推进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新征程。其中有些内容虽然对于很多语言研究者来说稍显生疏,理解不易,却显示出了本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站在了历史语言学研究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李艳、李葆嘉,2011,述吐火罗语在证明汉语-印欧语关系中的作用[J],《语言科学》(06):586-592。 李艳,2012,超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艳,2015,诺斯特拉语系假说的研究[J],《汉字文化》(06):77-83。 李艳,2016,南亚语言同源关系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语言学》(01):120-138。 李艳、文斌,2015,多边比较法研究[J],《外国语文研究》(05):2-11。 李艳,2019,论语言演化研究中的语言要素量化比较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03):334-346+479。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