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的读后感大全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的读后感大全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是一本由[日] 胜间和代著作,后浪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一):看完之后断舍离的第一件物品就是这本书本身?

个人觉得比较水的一本书。

虽然干货部分确实有启发,但其实不至于写这么多字。作者的个人生活体验、例子、感想之类,和干货内容比例8:2。喜欢朋友唠嗑的叙述形式的人或许会更喜欢一点。我个人对于已经理解的事情上看她反复举不同例子,感觉不太耐烦。

对断舍离,家居整理方面有兴趣的人,建议借阅、电子书或者低价二手书来看,不太值得直接买。看完之后我断舍离的第一个东西就是这本书,嗯。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二):断舍离都那样

2023年第一本

立个flag:以后去图书馆只借一本书

昨天借的,今天就看完了。

断舍离其实都差不多。

但是有个分析为什么不整理的原因:懒惰的陷阱、批量处理的陷阱、沉没成本的陷阱。

衣服:买少买贵 不买便宜不买多

厨具:需要多功能兼具。之前买过榨汁机发现很麻烦使用频率低二手咸鱼出掉了,有了空气炸锅烤箱送了学妹。

毛巾:白色显脏。所以要买

这个强调了物品维护需要成本,所以严格控制物品的输入。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三):一本让我扔了几大箱物品的书

首先希望我明天一早起来不会去扒垃圾桶,看这本书真的让我扔了、换了、送了几箱的东西,比如三双鞋、旧毛巾、四支口红、两瓶唇膜/唇膏,三套贴身衣物、一个小闹钟、充电线、纸盒鞋盒若干、食品若干……

下面我简单记录一下我觉得有用的十点(已经记在备忘录里了)

1)不是用专用品,尽量寻找可以带的物品

2)扔掉使用次数较少而且十分占据空间的物品

3)最好别买功能单一的物品

4)顺序处理而不是集中处理

5)买的时候因为物品价格不会给人造成负担,而没有仔细考虑就买回家的东西,最后都会被丢弃

6)无论是实体的桌子,还是电脑的桌面,都遵循同一个原则:适合放在外面的只有每天用的东西

7)整理、减肥、财富都一样,管理好入和出是最重要的

8)防止反弹:

1、全面管理入和出

2、将顺序处理进行到底

3、搬家到廉价超市附近(功能外置)

9)一个人周围的状态就是他内心的现实反映

10)年收入五十万以下的人,幸福感会随着收入上涨成比例增多,但是在年收入超过五十万以后,幸福感便不再明显增强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四):经济评论家如何断舍离

胜间和代是日本有名的经济评论家,她的书转译成中文版的也有很多。现在,介绍“断舍离”或者极简生活的书数不胜数,大部分是家庭主妇或男性视角。作者或者有很多时间做家务做收纳,或者干脆就是无欲无求什么物品都不拥有。胜间从职场女性的角度来讲“断舍离”,对普通人上班族来说更有借鉴意义。

另外,她从很多经济学概念出发,看待断舍离,也可以学习如何用专业的思维框架,用到更为广泛的生活中。

为什么“断舍离”

“以钱为例,支出大于收入,存款见底就意味着破产。同样的,放进家中的物品数量增长过快,多于丢弃的东西,预留的收纳空间被用尽,就到了“收纳破产”,陷入僵局的时候。”

作者因为家里非常乱,一直羞于请人到家中做客。每次到了“收纳破产”的时点就强制搬家。在购买了苹果手表和阅读了睡眠相关书籍后,决定日常增加活动频率和在卧室只放睡眠相关的东西,开始整理房间。在整理的时候,她发现爱用物品/衣物破破烂烂,而不用的东西都保持着全新状态占据着收纳空间。她只能紧急使用一个整理原则:原则上除去平时使用的物品,其他一律扔掉。这样一来就可以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发挥作用的物品。

断舍离的收益

“为了达成目标,重要的不是付出努力和拥有意志力,而是要建立‘框架’。”

作者“断舍离”后感受到的益处包括:

· 增加活动、增加做饭频率,因此变瘦了。

· 找东西的时间节约了。

· 做喜欢做的事情时间增加了。

· 睡眠效率、工作效率、烹饪效率提升。

我在断舍离中也有这样的感受,打扫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厨房家电减少后,我有动力把榨汁机搬出来榨果汁喝。以前要搬开外面的其他小家电太麻烦。

断舍离中的思维陷阱

“即使工作中会进行逻辑思考、有计划的人,很多时候到了个人生活领域,也会掉进思维陷阱。”

很多不需要的东西购入都是出于“懒惰成本”。例如看到很多广告购买的减肥物品、健身器材,都是为了“轻轻松松瘦身”购入然后闲置的。

批量处理、批量购买导致的冗余。改为顺序处理、均衡化购买(定投思维)。

沉默成本、禀赋效应。无法正确地判断物品价值。“物品价值由它的效用和使用时间的长短决定”

成功断舍离的思维

·’现在不用的东西一律扔掉

“情绪成本”、“重置成本”、“空间成本”制定平衡三种成本的原则。

没用上的心仪物品,看看能不能解决无法使用的原因。

· 断舍离要从简单且效果明显的地方开始

1、浴室、玄关、卧室、厨房

2、衣柜、书桌、客厅

3、储藏室

·不要想着一次做完

·养成防止反弹的习惯

不反弹的生活习惯

“关键在于维持轻松坚持的状态”

规则1 全面管理入和出,“流量管理”。“物品的收支决不能推崇盈余,而应该维持在‘亏损’或是‘持平’的状态。”

l 从使用频率和占用空间出发来思考是否购买物品。而不是价格高低。

l 不收不会消失的礼物。

l 日用品采用“just in time"储存原则。

规则2 家务实时处理

通过断舍离,大家可以认真对待家务和自己所生存的空间,找到努力生活的本源。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五):好好生活是门学问

书名和副标题感觉会给这本书扣分~

本来只是为了烦躁的日常找点调剂,所以借整理收纳类的书看看,没想到这一本有颇多新观点,

所以就记下来。

1.一旦达到「收纳破产临界点」,房间会一下子变得脏乱。

这种情况下要不然就需要买新的收纳装更多的东西,不买收纳家里多出来的东西就会乱糟的。

然后买了新的收纳,家里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总结就是,为了尽量保持房间整洁,保持物品数量,购买的物品用来替换原有物品是可以的。

2.增加日常活动机会

作者提到看过的书里说:比起吸烟,久坐对身体的危害更大,不过每小时进行几分钟的活动就能缓解久坐的危害。

现代人上班工作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坐着,而且一坐可能就好几个小时不动。我以前就得过腰肌劳损,腹部的脂肪也非常容易堆积形成小肚子……

作者的解决办法是增加日常活动机会。

所衣架的增加日常活动机会,我大概理解为不要让物品环绕着你顺手可取,而是采取减少相同物品数量增加一点点麻烦度来换取被动的在房间里走动的机会,一种久坐的提醒。

把这段书里的观点发到群里。小伙伴们说,

1.搞个手环,有久坐提醒

2.用小点的杯子,经常接水喝就可以走动一下,

3.多喝水,多上厕所也可以

想到洗完脸都需要扔一张纸巾,本来想在洗漱区放个垃圾桶,一想一天也就两次扔垃圾的机会,好像没有设置的必要,走几步路扔到客厅的垃圾桶也一样~

3.卧室只放与睡觉相关的物品。

这一条对睡眠质量非常相关,不知不觉已经践行这条准则一年半了,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晚上睡得快,早上起床迅速。

4.爱用的物品破破烂烂,不用的东西占据空间。

看到这个标题我都很想发笑,讲得太对了。

谁能想到城市里这么寸金寸土的房子,很多人家里都收了不少「没什么用但不舍得扔就堆在那的崭新破烂什吧」……

作者提出一个词叫禀赋效应:人会对自己一度拥有的东西产生感情,从而高估失去时的痛苦。

5.完成断舍离后,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一个整洁的家绝对有益于: 睡眠效率/工作效率/烹饪效率

睡眠效率我完全体会到了……其它还有待改进。

6.断舍离会传染

不少朋友都控诉家里有个猪队友,刚收拾完的家马上又乱了,无法保持。

与其强行扭转生活习惯,不如潜移默化「干净整洁生活起来更舒服」。

想整理前来看看这类书也可以大大增加行动力。

7.顺序处理比批量处理更加适应高速的现代社会的想法。

所谓的顺序处理即来一件事立马解决它,而不是堆到一起的时候再解决。

批量处理则是堆积很多再处理。

批量处理的人通常可能比较缺乏行动力,比如我在对待拆快递这件事情上,总是会采取批量处理的方式,还比如扔干垃圾,整理房间等等……

因为堆的多,每次做事前还需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

所以其实我也知道顺序处理比较好,但行动力没跟上。

8.有意积地摆脱「沉没成本」带来的影响,正确地判断事物的价值。

因为某件物品买来时价格不菲,其实也根本不用,但怎么也不舍得处理……诶,这就是沉没成本太高,无法忍痛割舍。

如果人懂得放弃,生活和人生真的都会更加的自由。

9.禀赋效应是指,人会对自己一度拥有的东西产生感情,从而高估失去时的痛苦。

其实它根本没有你想象中的重要。

10.最好别买功能单一的产品。

网上看到有人分享专门(只能)剥蒜皮的小物件……

11.对自己来说价格再贵、体积再大的东西,只要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它的存在就会从记忆中消失。

家里有存储间的坏处。

12.搬家到廉价超市附近,可以把超市当作家里的冰箱和仓库,从而进一步减少家中的库存和物品数量。

妙啊。

分享完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