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摘抄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摘抄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是一本由卞栎淳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一):许多生活中的美好,需要我们“留存”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太多的杂物所牵绊,有时想着这样那样的东西“总有一天会用到的”,舍不得扔,导致家里东西越堆越多。因此,有人开始倡导“断舍离”的极简生活。然而,我们真正能够做到“断舍离”吗?换句话说,你真的舍得“扔掉”和“舍弃”吗?我妈就对这种断舍离嗤之以鼻,说,“那都是不会过日子。”

其实,“断舍离”的概念,是给生活做减法,并不是随意丢弃。如果我们能够掌握“留存道”, 就可以在不用扔掉和舍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空间,享受便捷生活。

卞栎淳女士是首个提出断舍离并不适合于中国人的骨灰级整理师,她创立的“留存道”生活/心灵式整理哲学,在短短半年内,就让几万人摆脱了整理造成的情感困扰。其代表作《留存道》,提出留存不是囤积,而是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巧妙运用空间整理魔法,将自己拥有的物品一一陈列在眼前,带着审视与思索做出取舍,留下有益的,丢弃无用的,让纷乱的空间回归至井然有序的状态。这样便可以避免因为盲目扔扔扔而陷入买买买的漩涡。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二):《留存道》(卞栎淳)爱自己爱生活

2017年9月17日《留存道》(卞栎淳),总体4星(有趣3,优美3,哲理3,烧脑1,实用4)。主要是讲收藏和储物,很实用的书,我在新装修设计柜子的参考书。

!一、衣柜

(1)柜体宽度80cm-90cm。

(2)短衣区(半身衣物);高度93cm-95cm。

(3)裤子区、半身裙;高度93cm-95cm。

(4)长衣区(膝盖以上):115cm-120cm。

长衣区(到脚踝):150cm.

(5)收纳区高度为40cm。收纳箱宽40cm,高33cm,长50cm。

二、鞋柜:层板之间距离

(1)15cm:平底鞋,包括运动鞋、船鞋、凉鞋等;

(2)20cm:20cm以内不加水台底的普通高跟鞋、不带跟的及裸靴等 ;

(3)25cm:水台底的高跟鞋、带跟的及裸靴等.

三、PP盒:主要收纳秋衣、秋裤、内衣、内裤、袜子。外面贴标签。

四、橱柜

1.吊柜:一般分2层,现在要分3层,中间一层比较窄,可以放碗和盘子等。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因为“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闲”不是游手好闲,而是从辛苦家务劳动、枯燥的为生计奔波中解放出来,做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提升自己,愉悦自己的事情。

!爱一个人,就要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爱,好好爱自己其实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爱一个人首先要成就自己,因为你感染并影响着周围的人、事、物!

@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都不爱自己,谁还会爱、会疼惜,除非是你父母。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三):不过是收纳术罢了

两星给收纳空间的改造技巧。个人认为,留存只是为不决断,不选择,不反思找借口罢了。本书中也说了,断舍离不是一味的扔扔扔,那些只会扔扔扔的朋友并没有完全理解断舍离。当然,怦然心动的判断标准也是我十分认同的一个标准,当然我也会碰到没有心动感的时候,那正是因为对自己不够了解自己内心的缘故,但至少我可以判断出,哪些是不喜欢,不需要的,做到这一点就能给自己很大的鼓舞。但留存道是改造收纳空间,学习收纳技巧,将物品都收纳起来,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收纳,而是将物品都陈列出来,供主人挑选。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挑选心动物品的方式,事实上,扪心自问,当你拥有一个能够容纳下物品的空间时,你还会考虑去扔吗?每天要从那么多的衣服中选出要穿的,难道不消耗意志力吗?说白了,留存道不过是给舍不得扔的伙伴一个心理安慰罢了,看起来确实整整齐齐,但实际上还是被“舍不得”控制了。我再强调一遍,断舍离和怦然心动的目的不是“扔扔扔”,而是通过对物品心动与需求的判断来了解“我”是谁,“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无法判断,就更加应该锻炼起来,而留存下来,不就像拖延症,想着“哪天”我有了很棒的决断力,一定能判断出什么是我需要的,什么是我心动的。别忘了,“哪天”永远不会到来,只有现在,立刻,马上,开始行动起来,哪怕只是判断出一个确定不喜欢的东西,也是很棒的。

对于本书,我不同意“留”这个观点。首先,如果这个“留”是在充分思考“留什么,为何人而留,为何事而留,留下来做什么?”那么,这和日式整理有何区别?还不是要经历扔的阶段?从这一层面,就感到矛盾之处。其次,如果说这个“留”是留下回忆,留下过往,那么就是完全与日式心灵整理相违背了,那么书中说留存道是从1到3之间的2的说法又是矛盾的了。我个人认为可取之处只有实操篇中的关于如何“存”的篇章有借鉴意义。这充其量不过是在断舍离与怦然心动之后,也就是留下真正需要,真正心动的物品之后的收纳术罢了。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四):给无法断舍离的你一帖新解药

文/一朵 (“第1整理术”自媒体出品人)

2014年,我阅读了山下英子老师的《断舍离》之后,不仅亲身实践,还试图把这个理念传播给身边的亲友。当时在杂志社工作的我,把工作台整理得十分清爽,只剩下电脑、笔筒、纸巾盒和三个文件收纳架,而隔壁一位同事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类书籍、绿植、茶具,甚至还有香炉。由于她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有时候儿童的玩具、绘本,也会带来杂志社存放。

有一天,我把《断舍离》这本书借给她看。过了几天,她还我时说:看完了,理念我认同,但我做不到。因为家里每一件物品,我都喜欢,无法丢弃。

这位同事跟我分享说:从少女时代开始,她就比较看重形式感,因为内心追求有文化腔调的生活,所以需要通过物品去取悦自己。

这个时候,我回头看看自己的桌面,发现光秃秃的,仿佛真的少了一份乐趣。

作为一名断舍离的死忠粉,我发现当自己度过了与“断舍离”的蜜月期,把生活整理成一张白纸后,我看到了它的副作用:仿佛总是缺了点什么,不管是颜色、情趣、放松感,我都想要探求更多。

所以,无论对于无法断舍离的人,还是深度断舍离之后依然感到空虚的人,或许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整理术:留、存、道。

它最特别的一点,是不用你快速做决定,去丢弃身边的物品。

这个思想是颠覆性的。因为传统的日式整理第一步,都是要求你完成“丢弃”这个动作:只保留最有必要最心动的家具和物件。接着,每样东西都有自己专属的位置,维持空间清新的空气及大量留白,打扫房间省时省力,主人可以把能量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然而,正确的“丢弃”,需要强大的“决断力”。

走进过近1000户家庭的卞栎淳老师分析说:导致大部分人整理失败,或者重蹈覆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决断力”出错了!有些人“决断太快”,沉浸在扔东西的快感里,导致冲动扔物,后悔不已;也有一些人“决断太慢”,导致懈怠拖拉,整理成为没完没了的烦心事。

然而,留、存、道反其道而行之。它的第一步,是把有用、无用、心动、不心动的物品,统统留下。通过对物品的分类、整理,及对储物空间的合理规划改造,把所有物品一一呈现在主人眼前。视线清楚了,思考更清晰,判断起人与物品的关系,也会更有效率。

我想,每个热爱整理的人,其实不仅仅憧憬着一个干净舒适的空间,还希望借由整理,成为一个有决断力、自信满满又果敢的人。

如果你对市面上众多的整理收纳书籍感到无所适从,建议直接读这本就好。如果你已读过一些日式整理书,也不妨读读这本,看看由中国人发明的整理术,是不是更贴心实用?说不定,因为看这本书,你也能自学成才,变成一位生活整理师。

因为做第1整理术这个平台,有机会和近20万网友聊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家。

记得有位网友说:人如何安排自己的空间,无非都在寻找自己的理想国,填补自己内心的空洞。断舍离或恋物癖,都一样。

祝愿大家早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整理术,顺其自然,知行合一,抵达内心的“理想国”!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五):“断舍离”就是唯一的极简生活吗?——《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有感

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网购,习惯买买买的时代里,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经常会不自觉的拿起手机去逛淘宝,京东等,看到这种喜欢的物品也会忍不住诱惑直接买回家,家里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也就堆积起来,越来越多,往往自己突然要找一样急需的东西,例如一本书或则一件衣服,可能整个屋子翻的天翻地覆都可能找不到。针对这样的现象,市面上给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例如各种各样的收纳物品,但是还是不太奏效。

所以时下开始流行过极简生活的概念,随之而来的一种理念——“断舍离”,也就开始大行其道。这种理念提倡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需要保留我们必要的物品,不必要坚决不要,要学会舍弃,要学会放弃等等。在“断舍离”理念的倡导下,很多人都认为极简生活也就意味着个人拥有的物品越少越好。极简生活确实有它的好处,例如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可以摆脱在=各种物品的束缚等等,但是问题也就来了极简生活就真的意味着拥有的物品越少越好吗?

我本人可以说也是一名崇尚极简生活的人,但是怎赖自己又对自己喜欢的物品无法做到像“断舍离”理念里面的那样能够无情的割舍,所以也就一直踏入不进去极简生活的门里。今天我在看到这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里面就从“断舍离”的相反面来诠释了作者对于极简生活的理解,那就是“留存道”一样能够做到使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

我对本书作者的理念还是非常赞同的,能够一方面不残忍割舍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能够将自己的生活收拾的井井有条,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但是这件事之前也有无数人尝试做过了,但是最好往往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又是为什么呢?本书的作者就是为我们揭开这一问题的本质——没有合理的收纳。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篇,实操篇和番外篇。可以说本书的重点其实是在第一部分的理论篇里面,在这里面作者为我们传递的那种科学正确的收纳的习惯的理念比起那些所谓的具体方法来说更为重要。因为现在很多人为了收拾自己家里杂乱的物品的时候最喜欢到网上去找各种攻略,买各种收纳物品,但是拿回家的时候却发现根本不实用,可以说反而加重了家里的那种混乱无章的感觉。

在本书中作者着重强调了正确收纳的这种理念,对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来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虽然书中作者的工作室面对的客户群体基本上是中产阶级以上的比较富裕的家庭,但是书中的理念还是一样适合我们普通大众的,毕竟东西买来也是要花钱的。

当然在实操篇里面,作者也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为我们传达了一种自己动手改造适合自己家居的收纳空间,可以说对于那些爱动手的人们来说还是很受欢迎的。书中的最后一部分可以说与收纳无关了,谈的是作者自己顽强的一生,可以说这部分本身就可以拿来出一本书了。

总的来说,本书中谈到的“留存道”的生活理念和“断舍离”那种比较极端的极简生活理念相比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希望本书的其他读者也能够通过本书得到自己的体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