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全职爸爸读后感1000字

全职爸爸读后感1000字

《全职爸爸》是一本由毛利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职爸爸》读后感(一):爸爸不是超人,但是每个孩子心里的王~

小陈这个爸爸真的是幽默又负责,其实每个爸爸都是一个带娃高手,前一阵《狮子王》阔别十几年以3D版的形式重新登上大荧幕,又一次让我被木法沙的父爱感动,辛巴:可是你好像什么都不怕。

木法沙:我今天就怕了。

辛巴:真的?

木法沙:是的,我怕我会失去你。

小时候,每个父亲都是孩子心中的英雄吧,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撑起这个家,守护着我们成长,教我们骑自行车,把小小的我们放在他肩膀上追逐风的声音,他们有时也会脾气不好,也会没有耐心,但是每个父亲都一定深爱他们的孩子,也正因如此,孩子们才能不惧跌倒向前奔跑。

《全职爸爸》读后感(二):爸爸都能成为育儿奇才?

作为本书的编辑,非常开心做了这本颠覆认知,又烟火气十足的宝藏书~

全职爸爸——光是这个名词,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了。

“什么?爸爸带孩子吗?”

“什么?还是全职的?”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位全职爸爸,你一定会惊奇不已,就像发现了某种珍稀动物。因为这样的安排,超越了我们长久以来对家庭角色分工的认知,有那么一点……违背常理。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种对固化观念的打破:爸爸也可以成为育儿奇才哦!

全职爸爸每天都干些什么?爸爸会怎么带娃?爸爸育儿和妈妈育儿相比的优势在哪里?

……

通过这本书,那些对这个职业虚无缥缈的想象,会变得更加的具体、接地气。

毛利老师的文字有毒,平凡琐碎的日常,在她的笔下,都自带喜剧感,看稿的时候,不知道被逗笑多少次。作为一个single lady,我我我……居然有点想带娃了!(虽然过程会很辛苦,但是也会体验到好多乐趣啊。一边痛苦一边快乐,或许才是人生的真谛)

本书在编辑的时候,还特别收录了男主角——全职爸爸小陈的育儿心得精华总结,干货满满:孩子幼升小的经验、孩子不听话时如何控制自己不发火、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激励……对新人爸妈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

个人很喜欢序言中的一句话:家,就是两个人的互相支撑,不用分男女,更不用分胜负。

——这才是家的意义呀~

《全职爸爸》读后感(三):无理取闹家长的典范

把对老弱妇孺幼的包容忍让当作理所应当,公众场合哭闹的事情,不是首先要求大家应该去忍让。父母有管教的责任不是吗?

您实在是太无辜了,站在婴儿的这一边,反而被差评了呢。但事实是,利用这一批青年父母,毕竟,他们才是你的目标读者。

读者礼貌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您的态度倒是高高在上。婴儿哭闹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您这么理直气壮混淆黑白。

在讨论父母有管教的义务时,您反而说孩子哭闹是天性,责怪别人怎么不去指责突发疾病的路人。

还发文讽刺年轻人都是巨婴,嘴脸太难看

《全职爸爸》读后感(四):不要靠近作者的生活,不然你会变得不幸

这是我很喜欢的作品《我在三十岁第一年》的作者,因为书里塑造了一个在焦虑的30岁,仍然活出自我,风趣幽默的女性的形象,不玛丽苏,很现实,里面有很多精妙的比喻。

但是我想还是不要和作者的生活靠得太近,不然她就变成了一个鸡毛蒜皮,浮夸爱炫的形象了,关注她每天都会更新的公众号,窥见了她生活的一角,围绕着小孩,买买买,哪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生活,似乎不能免俗,变成了一个物质的女人,而且爱显摆。

果然很有上海人独有的气质,我一直说不出读这本《全职爸爸》的不舒服的感觉从何而来,原来是满满的凡尔赛气质,满眼都充斥着价格,很有郭敬明的遗风,这就是低级的炫富,买的每一样东西都恨不得拎着别人的耳朵,告诉对方价格,不然就显得白买了。

所以我不喜欢她了,同样不喜欢的还有一个叫作倪一宁的女孩,现在应该不能叫女孩了,四年前喜欢是因为觉得她活得很清醒,明白情爱的背后是交易,每个生活给你的礼物都标好了价格,女生还是要靠自己,才能有底气,到如今她还是只会说这些,只会说女人对自己要好一点,喜欢不经意说出自己的高消费,我现在觉得她彷佛还是活在梦里,不同于以前那么清醒地冷眼旁观的人。我不喜欢作女,尤其不喜欢上海的作家女,尤其作,掌握了笔杆的人就很喜欢将他们的价值观加给你。

但是抛开那些不入眼的事情,这本书还是带给我一些启发。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不得不说毛利还是很能挣钱养家的,看得出来花费很高,很愿意为精致生活,为小孩的教育投入,因为是自由作家也有了很多自由的时间,到处走走说不定还能迸发灵感,作家就是有本事把一件小事都升华成值得歌颂的伟大事件。同时不得不感慨,小孩真的很费钱,我在想说,我以后能提供给我的下一代什么样的生活质量。

家庭分工:对自己的信心,对另一半的信任。这样的分工很前卫,也是因为经济能力能支撑,给得起工资,乐于在家庭中。反而是学霸无惧外面的流言蜚语,我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名号来证明自己了,不需要担心因为做了全职爸爸而被人说闲话,反而是越害怕什么就越在乎别人的评论。

《全职爸爸》读后感(五):自从老公做了全职爸爸,我做梦都能笑醒

文章由本人原创,首发于公众号书单,转载请联系书单取得授权。荐书稿写作事宜请豆邮。

书单君一直有一个迷思:工作和带孩子到底哪个更重要? 如果说工作挣钱是为了孩子,那应该是带孩子更重要才对。

可是,作为带孩子的主力军,那些全职妈妈们,为什么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呢?

“不就是看看孩子,做做饭吗?”

“小孩子上了幼儿园还需要陪吗?”

“老人带大的小孩不也挺好的吗?”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全职妈妈一天到晚到底在忙什么?

这句话堪称杀死全职妈妈的金句,无数女人一听到这句话,立刻觉得气不打一出来,自己跟个24小时保姆一样忙得团团转,在别人眼里都是无头苍蝇。

也许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明白彼此的难处。今天书单君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全职爸爸》里,就有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这是一个上海家庭的真实故事,作者毛利在外工作赚钱,丈夫小陈在家带娃做饭,简单来说就是“女主外,男主内”。这种生活颠覆了传统的家庭分工,但双方都各得其乐。

小陈辞职恨晚,“应该早一年退隐江湖,全心对付儿子。”

而毛利则欣慰地表示,“以前我带小孩受的气,现在小陈通通受了一遍。”

在带娃的一年半里,小陈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什么时候去上班啊?

看孩子能算工作吗?不就是吃穿玩那点事嘛,根本用不着动用青壮年劳动力。

他们从父母家搬出来的时候,岳母沈女士很委屈——我给你们带孩子不好吗?毛利就是我从小带大的啊!

是啊,现在毛利已经三十多岁了,沈女士还在叮嘱她:吃鱼要小心鱼刺。

可想而知,儿子在家就是个什么都不会的“小皇帝”,只要他站起来,就有两个贴身侍从从头帮到脚。

所以孩子出生后不久,两人就商量过,将来谁成功了,另一半就回家看孩子。结果没几年,毛利的小说卖了版权,入账一百多万——小陈兑现承诺的时候到了。

小陈愿意做全职爸爸,毛利简直做梦都能笑醒,写作能让她发财,看孩子只能让她发疯,孩子刚出生的那几年,她完全是依靠强大的母性撑下来的。

现在好了,声称“我最喜欢的事就是跟孩子玩”的小陈终于接过了革命的重担,他们两个现在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为了理直气壮不看孩子支持小陈的工作,毛利还按他之前的月薪定时发工资。

就这样,小陈正式成为了月薪两万的全职爸爸。

全职爸爸一天到晚到底在干什么呢?

小陈上岗后才明白,这是一份多么艰巨的工作。无论前一天睡得多晚,第二天早上七点半都要从床上爬起来叫早:

“快点起来啦,你马上就要迟到了!”

“呜呜,迟到怎么办,我不想迟到啊呜呜呜……”

你就要像赶猪出圈一样,不停喊着“快点快点”,小孩如同梦游,间或清醒或哭上一阵,中间还有吃早饭这种伤害家庭内部安定团结的事,等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世界才重新回到宁静与和平。

当然,叫早只是一天工作的开始。

儿子上学的时候,小陈要在家洗衣做饭,研究幼升小的学校政策。

儿子在家的时候,小陈要陪睡觉、陪洗澡、陪运动、陪吃饭、陪上课、陪写作业、陪阅读、陪做手工……每天工作超过十四个小时,比东莞电子厂还要苛刻。

之前毛利带孩子的时候,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苦役,当时小陈只会说“你啊,太没有耐心了。”

现在他上任才两个月,画风就彻底变了:

“ABCD的D你为什么不会写?五加六等于多少怎么可能不知道?”

“拍皮球啊,又不是让你做奥数、学象棋,教了两个小时还学不会??”

小陈变成了咆哮帝,毛利反过来劝他:

“对孩子要有耐心,要讲道理。”

“我对他有耐心的时候你没看见,你就光看见我对他不耐烦的时候!”

小陈仿佛在枪林弹雨中孤军奋战的英雄,前方是老婆各种看不过眼,后方是亲生儿子完全管不服贴。

被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打击后,小陈终于认识到,和自己干了十年的工作相比,带娃这件事,对学识、技术、品德、情商、智商、体能……的要求都更高。

而每次看到小陈生气,毛利心里都很踏实,两万块钱花的真值,儿子现在跟自己更亲了!

说真的,带小孩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就是耐心细致加时时刻刻的陪伴。就像徒步去西藏,也不过就是动动腿而已。

你觉得没事,那就起来走两步。

说起来,小陈在育儿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他的核心优势就是“懂得放手”。

比如教小孩骑自行车,说放手就放手,一群大妈在旁边喊“哎呦哎呦小孩子要摔下去啦。”

小陈遗世而独立,清喝一声:“没事,他会自己站起来。”

儿子戴着护具,在地上摔成皮蛋,小陈一次也没扶过,但每次摔完都会确认护具是否复位,以保障下次不受伤。

就这样,只花了两个晚上,儿子就学会了骑车。

之前有个研究成果,说小孩的抗疲劳能力堪比铁人三项选手,精力充沛不容易累。毫无疑问,在长距离作战的户外消耗运动方面,爸爸也更有优势。

自从小陈上任以来,儿子的续航时间明显缩短了,以前晚上精神到十二点,现在十点就能上床睡觉。

然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为了让孩子早早睡觉,小陈夜夜累倒在儿子一米五的小床上。

一个成年男性,每晚十点前准时睡着,小陈终于靠儿子成为了全中国作息时间最健康的中年男子。

他必须抓紧时间休息,因为明天,又是一场近身搏斗。

在2018年的工作总结里,小陈表示在他的培养下,儿子在吃喝、拉、洗、睡方面完全实现了自理,择校工作也圆满完成。

但是跟其他全职妈妈相比,小陈的性价比好像有点低。那些妈妈们随便一做就是四菜一汤,烘培烤饼干做面包通通不在话下,家里窗明几净,出门妩媚动人。

都这么厉害了,很多全职妈妈还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好像在家看孩子一点都不重要,就是被嫌弃的下场。

但小陈没有这种想法,他每天都觉得自己是撑起全家的男人,每次毛利提个意见,小陈就说“你来啊!你为什么不做?”

罢了罢了,家务活确实是摧毁人类精神文明的利器。很多妈妈辛辛苦苦打扫一遍卫生后,都要将家里人都骂上一顿,才能心平气和。

这么一想,小陈平时脸上笑眯眯,一定是因为他不用早上五点起来做花卷。

如果两个人身份调换,毛利不觉得自己会做得更好,所以,或许接下来的一年里,应该给小陈涨涨薪水了。

书单君推荐这本书,并不是鼓励所有爸爸都回家看孩子,而是想从男性的视角聊聊全职父母这件事。

原来都是妈妈抱怨看孩子有多不容易,实际上,换成爸爸也一样,看孩子绝对是一件考验人类耐心极限的事情。

朱自清虽然写过《背影》,可到自己当父亲的时候,更多感受到的是烦和累,他家孩子两岁半的时候,特别爱哭和怕生,朱自清有一次气急了,特地把妻子骗出门,把小孩狠狠地打了一顿。

虽说所有父母都爱小孩,但真让你贴身跟孩子待上七十二小时,你一定会觉得痛不欲生。

就像知乎上有人说“我可以为孩子”,下面的评论是“你先把手机放下”。

看孩子的过程,就像搬起一块又一块砖,不断砸自己的脚。你会发现家务永远做不完,孩子永远管不够。

在育儿这件事上,谁是直接领导人,谁最有发言权。小陈在书中说:“小孩养得好不好,确实是靠拼爹的。有人拼财力,有人拼学历,我只能拼有效陪伴。”

玩手机式陪孩子、打麻将式陪孩子和看电视式陪孩子都是无效陪伴,真正有效的陪伴是这样的:

陪做作业,不是监视,更不要拍桌子; 很幼稚的游戏,陪着玩; 很复杂的手工,陪着做; 不要因为怕脏,就阻止孩子的一万次探索。

事情都很简单,但是要走心。

很多爸爸偶尔也会看孩子,但是方式非常随心所欲。孩子想吃冰淇凌就买,想吃糖就吃,绝不难为自己和孩子。但我们心里明白,这是野生动物的养法,交流全靠诱饵。

家里总还是需要一个人,把这只小动物,慢慢教养成人。

在我们传统的家庭分工中,长期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这其实是一种文化中的刻板印象。

李银河曾经说:“性别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天然更接近家庭,所以她更适合呆在家里养孩子、干家务,而男人更适合在商场上打拼,赚钱养家。”

这种刻板印象其实是对男女的双重压迫,它不仅规定女性要固守家庭,也规定男性一定要事业有成,不然就是没出息。

但书单君始终觉得,一个男人有没有出息,不在于他做的事情大小,而在于他是否有主见,不被他人的意见左右,在于他是否有责任心,愿意平等地和妻子交流,各司其职,共同撑起这个家。

家,就是两个人互相支撑。有人出钱,有人出力,并不用分男女,更不用分胜负。

宝妈奶爸们之所以愿意在这份全年无休,没薪水,还不能辞职的工作中毫无保留地付出,不过就是因为:

为人父母,我们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幸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