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蔷薇》读后感锦集

《金蔷薇》读后感锦集

《金蔷薇》是一本由[俄]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36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19-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蔷薇》读后感(一):草稿

寻找创作缪斯

对此书的关注点,自然是:俄国文学大师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代表作,刚刚有读过阿韦尔琴科的《米西奈斯的玩笑》,自以为这是作者写的小说,待细细读来才发现这是作者因长期从事写作而产生的心得,不过,它又和传统论写作的作品有些不同。传统的图书,大段地述说着写作的要素,读来枯燥乏味,而此书却有点有面,有观点又有实例,一个个文字,敲打在读者的心坎之上,耐心地告知读者,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的作家。

阅读图书,读者能感受到:这是部 “题材很美,叙述很美,描写很美”的美文集,收录有十余篇文章。每篇都阐述着一个或若干个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如素材、想象、语言、艺术等等,提醒读者多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从中感受生活的时刻更新。作者通过调用小说、散文和笔记等各种文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当读者读完某个故事之后,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理念。

如,在“断句”的描述中,作者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有位作者投稿了作品,作为出版社的编辑觉得内容非常不错,只可惜表述不行,又不忍将其放弃。于是主编亲自对投稿进行了处理,对文稿没有增加一个文字,也没有删去一个文字,只是进行了标点符号的添加。不由联想到,中国古文,有许多作品没有任何的标点符号,这就需要人们对其进行句读。唐诗的《清明》,不久因为句读,增加了标点符号,而成为其他诗词艺术的形式。 、

对于书名的由来,就很让读者内心被触动,沙梅为了心目之中的女人苏珊娜,用积攒的金屑打造了一朵金蔷薇,而苏珊娜已只身去了美国,并且永远不会回来了。于是珍贵的金蔷薇,被当作一个故事卖给了一个文学家。后来这位文学家写道:“我们,文学工作者,用几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细沙微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

这一部晶莹如玉的散文集可以视其为小说,里面有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身影与生活;可以视其为诗歌,里面有普希金、勃洛克、叶赛宁的青春与爱情;可以视其为风景画,里面有列维坦的伏尔加河和希什金的白桦林;可以视其为交响乐,里面有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田园诗般的美妙旋律。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作者本人创作经验和过程的总结或文学创作基本原理的研究,也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分析、文学大师们的生平和创作活动的评述,帕斯捷尔纳克用优美的抒情散文风格完整地阐述了他的文学理念,恣意挥洒而又严谨透彻,诗意盎然而又深入浅出,其深度和广度令人叹服。《金蔷薇》是文学青年的启蒙教科书,更是广大读者心灵的补药。

《金蔷薇》读后感(二):润物无声的大师课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或许不是最会写小说的作家,却可能是最会教授如何写小说的作家。他的《金蔷薇》一书就是最好的例证。

《金蔷薇》可看作关于小说的小说,改编自帕乌斯托夫斯基文学课的课堂讲义,采用“润物无声”而非死板罗列的方法,探讨和教授文学创作理论与思想。他将写作的每个要点都辅以一篇小说或者其亲身经历,用小说“说话”,用事实说话,且语言朴实、淡雅,同时又不失吸引力,散发出如同桂花那样悠远而又清新的香味。

比如,论及标点和文字条理时,帕乌斯托夫斯基就以自己年轻时在《海员报》担任秘书的一次经历来说明:颇有性格的老作家安德烈·索鲍利投来一篇小说,众编辑阅读后发现,虽然小说写得很有才气,却在行文条理上比较紊乱。以年轻编辑们的经验来看,如果要刊登这篇小说,就必须要对文章进行删改;而以索鲍利的“骄傲”和作家通常的写作习惯,他断难同意哪怕一字的修改。最终,这种两难局面被老道的勃拉戈夫打破了——他未删增一字,只用标点就解决了难题。

勃拉戈夫创造的“奇迹”正是句读的魅力和重要性所在,虽然帕乌斯托夫斯基并未介绍(也无必要)勃拉戈夫修改的具体内容,但戏剧性的效果显然足以比单纯说教更能抓住读者的兴趣,也足够使文学青年引起对标点和写作习惯的重视。此外,这个故事的细节还蕴含着更多关于文学创作的信息:一是才华与清晰的行文同样重要;二是编辑对带有瑕疵乃至缺陷的稿件不应轻言放弃,而应有勃拉戈夫那种“老狼对猎物的孜孜以求”。

用实例传达出文学创作的要点之后,帕乌斯托夫斯基往往稍加说明或者延伸,补充讲授的信息,这部分的语言优雅、简洁,直接点出应注意的事项。这也是《金蔷薇》的另一特点——对初学者谆谆善诱,直击写作的基础重点。

除了上文说到的“强调句读与文理”,帕乌斯托夫斯基还谈到青年作者常犯的毛病:辞藻华丽、过求细节、连篇赘言等。他或正面讲述,“以身作则”(如《几朵木花》一篇讲述自己抛弃辞藻华丽的文风);或对比分析,说明不加分辨地堆积细节的问题(如《车站餐厅里的老人》一篇);或幽默地点评、教训,轻松抽掉废话的“釜底之薪”(如《车站餐厅里的老人》一篇)。其中,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幽默,因为在《金蔷薇》这本文字优美、宛如散文的文集中,偶尔的诙谐是如此沁人心脾,令人愉悦。作者举例某青年作家的赘余叙述——“阿列克谢用手打开巴莎大婶的房门”,同时在后批注道:“好像门还可以用脑袋瓜打开似的。”既是犀利的批评,也是有趣的调侃,最重要的是,一句话就让人抛开对冗余文字的所有“依恋”。

当然,《金蔷薇》这堂内容丰富、润物无声的“大师课”还不止这些,其中还有作者关于实践与灵感、文艺创作理论、文学批评、人生观、个人历史等方面的讲述,这些共同汇聚成了这本小说集、散文集、工具书、文学理论讲义的迷人光泽与悠长香味。《金蔷薇》书如其名,书名虽取自本书中的一篇,却十分准确地概括出了整本书的特点——美丽、精巧、隽永。

《金蔷薇》读后感(三):风月,无边

这本书内容分三部分:

一、 总结作家本人的创作经验(有他的文章在里面),占比65%

二、 俄罗斯和世界许多大作家的创作活动,占比27%

三、 探讨写作上一系列问题的散文集,占比8%

我最喜欢第一部分。让我第一次在作品中准确感受到“意境”。

百度里对意境的解释是:

我从作者描述俄罗斯的文字中看见自己身边的风景,是因为跨越了国界,所以不觉得那些是俄罗斯的风景、雨、树木。好像就有仙法一样,突然出现在我身边,雨下了起来,不停的变化,树木生长,瞬间花开,香味也浓郁的袭来。

所以我觉得是在熟悉的中国。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我忘记了这是俄罗斯,以为是在中国。移情的作用很强大,一个人写的好,真的写什么都好,他就是描述他看到的,他听到的,然后就变成了我看到的听到的。最神奇的是,原来那些我曾经看到过的,经由他的描述是这么美,让我觉得很惭愧,没有珍惜那些没有好好爱那些存在。

他其实没有写什么伟大的、稀奇的事或者物,他善写日常的风、月,只是无边。

有一篇写老人和小狗的文章,是表现一个自尊慈爱的老人与一只饥饿忠诚的小狗发生在车站餐厅的片段,精彩至极。小狗腿部、尾巴、眼神,与老人各种情绪下声音的变化表现,寥寥数语把情节全部完整的展现出来,就像电影一样,不多一帧画面。让我相信,短篇小说是可以做到完美的。

所以作者说:

第二部分感触不多,应该是我熟悉的俄罗斯作家太少了,很多都不了解。不过经由作者介绍,我对伊凡蒲宁产生了兴趣。觉得他们俩很相像。

他形容伊凡蒲宁:

第三部分单看比重不多,不过在第一部分里他也写了很多写作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处理。作家应该有的洞察力、大爱之心,他反复从各种角度论及。如果是空谈,可能我不太确信。只是他文章中做到的,正是如此。

还有很重要的,感谢戴骢老师,翻译的这样好。

《金蔷薇》读后感(四):明明是一本讲写作的书,却让我爱上了自然

在豆瓣写作主题书单中发现了这样一本书——《金蔷薇》,书的名字挺美的,和写作又有什么关系呢?抱着这样的好奇,翻开了这本书。

开篇讲述了金蔷薇的由来。

一位贫穷年迈的巴黎清扫工让·夏米为了祝小姑娘苏珊娜幸福,多年间收集金匠作坊内含有金粉的尘土,从中筛出珍贵的金粉,铸成金块,最终雕成一朵金蔷薇。

金蔷薇达成了,苏珊娜却远赴他乡,不久,老清洁工怀着遗憾也病死了。

作者借这朵金蔷薇,隐喻文学的地位。作家们的工作,与老清洁的工作类似,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收集散逸在生活各处的微尘,筛出金粉,用匠人般的刻苦和执着,将它们铸成金块,雕琢成一朵金蔷薇

这朵金蔷薇旨在让人们找到幸福。

作家的使命是为全人类的幸福而战,他们借助文字和故事的力量感化人心,引领人们走向幸福之光。

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文学的崇高。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用散文诗般的语言讲授写作这门课,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文学和祖国的热爱,所谓的赤子之心,想必就是作者的那颗心。

随便摘录几个句子,体会一下文字的优美:

那儿的海洋烈焰滚滚,就跟地狱一样,可是海蜇却漂亮得像芭蕾舞女演员穿的那种花边短裙。

不知为什么这条缎带带有一股子淡淡的馨香,仿佛曾在紫罗兰的花篮里放了很久似的。

她的双唇比含露的花瓣还要鲜艳,她的睫毛因夜来的泪珠而熠熠闪光。

童年时代的太阳要炽热得多,草要茂盛得多,雨要大得多,天空的颜色要深得多,而且觉得每个人都有趣极了。

一切的景,一切的物,在作者的笔下都成了美的化身。我想起那句话: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美,只是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他讲述大雨来临时天空千变万化的色彩,雨点落在铁皮屋顶时的响声,树林里的蘑菇,空气中氤氲着的潮湿,以及热烈的太阳,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的存在啊!

这一切的景物,在蒲宁的笔下,化作了一首诗:

麦穗、芳草、蜜蜂、花木,

蔚蓝的天空,中午的酷暑。。。

大限一到,上帝便问游子:

“你在尘世生活得可幸福?”

可我会把一切都忘掉,

只记得芳草和麦穗间的那条小道,

甜蜜的泪水使我来不及回答,

就伏倒在仁慈的膝下颂祷。

放下这本书,我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凝视着被我忽视已久的自然之美。

《金蔷薇》读后感(五):动人的金蔷薇

从小到大一直有一个关于文学的梦想,也曾动笔写过一些现在想起来会羞愧的玛丽苏小说,甚至不敢拿给父母看,直到现在,我依然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写出一本让人记住的作品。

对于这本《金蔷薇》阅读前的印象是一部总结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本人的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许多大作家的创作活动、探讨写作上一系列问题的散文集,抱着向大师求学的想法翻开书,却很快忘记了我本来的目的,因为里面的故事太过动人。

《珍贵的尘土》

这是一个无比温柔的故事。

很多年前,夏米照料苏珊娜回国的途中向她讲起了金蔷薇的故事,多年后重逢时,苏珊娜提起了当年的那个故事中能带来“幸福”的金蔷薇,于是夏米用了许多时光去将尘土中的金粉筛出,点点滴滴积累,终于为他的小姑娘打造了一朵金蔷薇,只是这寄托了他全部温情的花朵终究没能送出,因为那个小姑娘早已离开巴黎,不再回来。

当我沉浸在动人的故事中,体味着那种生命中的遗憾,甚至在隐隐期盼会不会有人也为我带来这样一朵金蔷薇的时候,作者借老文学家的札记写道: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它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者长诗。

我才忽然回到对文学创作的学习中来,品味那早已知道却从不曾这样深刻地理解过的简单道理,于平凡质朴甚至泥泞污浊中寻找素材,点滴累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当你为之付出十分努力,尘土之中必然会为你开出金蔷薇。

《第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是作者记述自己第一篇小说创作的经历。

他在小镇上听到了一个真实而凄惨的故事,决定以此为蓝本写一篇“真正的短篇小说”,可是明明是一个生离死别的故事,他却写的是那样苍白无力。当他反思重新来过,他理解了小说要求的真实和质朴,而三稿后,他的小说终于获得了编辑的认可,而他也在其中理解了作者必须将其思想感情毫不吝啬地注入其中,才能获得感人的作品。

任何情况,无论是不必要地担心在读者面前出丑,无论是生怕重复(当然是用另一种方式)其他作家已经说过的话,无论是对批评家和编辑的顾虑,都不应该阻止一个作家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忘掉一切,好像这是在写给自己看,或者世上最亲近的人看的。 必须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由驰骋,必须为它打开所有的闸门,于是你就会突然惊异地发现你意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诗的力量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文字本该是思想的表达,你的思考,你的爱恨,你的正义,会通过文字传递给在某个时空看着你的人,故事是载体,让人们更容易接受而已,思想的传递,思考的接力,这才是文学作品的意义。

《夜行的驿车》

这是以童话作家安徒生为主角的一篇小说,作者通过一段偶然的邂逅,描述了安徒生在夜行的驿车使用想象的力量,如同预言家一般,精准地描述出那些素未平生的少女的性格与命运,收获了尊敬与爱情。

但是,当我在为着这神奇的想象力的魔力而啧啧称奇的时候,又忽然想明白,这其实是另一位作家,也就是本书的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想象。 这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在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笔下,你很容易被里面的故事打动,因为这是一位真诚的作家用他全身心去打磨的文字去谈他创作中的真实经历,他告诉你该如何去培养观察力、提炼素材、锤炼语言、丰富知识,也带你探讨了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也涉及天文、地理、气象、地质、植物、海洋、光学等自然科学领域。

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我想在九年后把这本书送给我的女儿,那时她十二岁,我并不是期望她将文字作为终身的追求,而是希望她在里面开阔视野,体会到文字之美,学会如何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