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岳麓书院》经典观后感1000字

《岳麓书院》经典观后感1000字

《岳麓书院》是一部由金铁木 / 章红伟执导,历史 / 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岳麓书院》观后感(一):纪录片的影视化表达

鲜有纪录片采用剧情式的人物调度,《岳麓书院》让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到了镜头表达的叙事张力。王夫之和邹统鲁的笔墨交锋,王先谦与梁启超争锋相对的场面,谭延闿与杨昌济的心照不宣,毛泽东的夜雨疾书都颇见镜头语言。此外,对于人物细节的捕捉也是该片亮点,尹谷挥刀的决绝,学生面对死亡的微笑,王夫之悲痛嘴角的颤动,毛泽东照相时的真实感等等,这些都跳出了常规纪录片的冰冷,让人物有了温度和灵魂。

《岳麓书院》观后感(二):人为什么读书?

人为什么读书?

一千年前,掌教岳麓书院的先贤张栻就以其义利之辩告诫学子:要先公义而后私利。

读书不为功名利禄,而是要恪守正道,知行合一,是要独立思考,开放包容,是要实事求是,革变创新,进而学以致用、经世济民,乃至匡济天下、救亡图存,这是岳麓书院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践履务实 经世致用”、“不守门户 兼收并蓄”的学风,足以穿越时代,烛照千秋。 巍巍岳麓,道南正脉。这座享誉天下的千年学府,历经治乱循环与数次毁建,至今弦歌不绝,源自历代圣贤宿儒对于大道的坚守传承、赓续和创新,以及根植于无数湖湘子弟心中的家国情怀。他们为延续华夏文脉和斯文道统做出了无可磨灭的贡献,真正以身践行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至高理想。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诚哉斯言!

《岳麓书院》观后感(三):前年去看过岳麓书院,今年看了纪录片

印象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幕是,梁启超24岁那年,在岳麓书院批改文章,书房里点的好像是电灯。一条弹幕吐槽那个年代应该还没有电灯,另一条弹幕回答说,山长王先谦就是长沙最早的电厂创始人之一。我粗略上网浏览,纪录片里的时间应该是1897年,中国已经引进了电灯。感觉制片方还是非常严谨的。

最让我感慨的,是王夫之与邹统鲁。两人少年时意气风发,不打不相识。而后一个金榜题名,一个郁郁不得志。后来在草木繁盛空无人的山中,王夫之在晴天里穿着木屐打着伞,邹统鲁辗转拜访,带来外面世殊时异的消息。山河破碎,孤苦终老。

人的一生可能长到令小孩子难以置信。如今太多的人在年少时,光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和学业的压力,就已经耗光了所有力气。外面天高海阔都装在手机屏幕里,窝在沙发上懒得动一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