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风雅大宋》读后感精选

《风雅大宋》读后感精选

《风雅大宋》是一本由王佳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雅大宋》读后感(一):一本书了解宋朝的熙宁变法

随着梦华录的热播,宋朝又重新早日我们的眼帘。在梦华录里,我们肉眼可见宋朝的繁华,千年前的宋朝,经济繁荣,文化璀璨,也看到武将的地位,远在士大夫之下,那么,在真实的宋朝当中,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风雅大宋》系列书籍里,就带领我们走进宋朝,见证宋朝的兴衰荣辱,把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还顺便破除了我对于宋朝的许多错误的印象。 比如,在我以往的认知里,总认为欧阳修是一代大家,品性也是应该非常高尚,却没想到在第三册“熙宁变法”里,他居然是导致武将狄青外放继而逝世的主要人物。在第三册“熙宁变法”里,我最心疼的任务就是狄青,他能力出众、志向远大,有勇有谋,为保卫自己的国家不断奉献,却最后被所谓的文人不断地捅刀子。正如书中所说,一代名将,死在了文人的软刀子下。可是他穷其一生,也无法扭转结局。而他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宋朝其他的武将对于建功立业的忌惮、宋朝的国防也被软化。 除了写欧阳修和狄青以外,在“熙宁变法”里,主要是写了熙宁变法的前因后果,以及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人争斗的真相,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苏轼、苏辙等历史名人的故事。作者王佳以抽丝剥茧的分析推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们探究熙宁变法的错综因果和历史真相,展现了宋朝特有的历史风貌。 这本书令我比较钦佩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历史写得像小说一样让我们热血沸腾,打开这本书,里边看不到各种复杂的图表,也看不到特别复杂的历史陈述,而是把各种人物形象个性十足,讲得像普通人一样生动、丰富,一千年前的宋代人物,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读来心潮澎湃,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是作者同时并没有丢失对于历史事实的把握,作者对于宋朝的描写,并不是基于自己的想象,而是分析了一大堆的资料,书中的史料典故都能在古人的笔记中找到出处,通俗好读,又能启发我们思考。 这样讲历史的好书,我上学的时候怎么就没有遇到呢,如果遇到了,也许我的历史分数可能会更高一点,真的希望以后类似这样讲历史的书,能够越多越好!

《风雅大宋》读后感(二):大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

谈到宋朝,很多人就会想到岳飞,抗金英雄,两宋交替,没有变法成功,可谓也是苟延残喘的一个朝代。前段时间刚读完《大宋开国》,对宋朝开国前六十年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我看来,宋朝也算是中国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也是一个转折点,也有人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但我并不太认同。 本书总共有三册,第一册是天下归一,主要是对士大夫和文人进行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大宋生活图景;第二册是庆历党争,主要是讲宋真宗到宋仁宗这段时期的党争;第三册是熙宁变法,主要讲宋仁宗宋神宗这段时期变法之间的过程。 本书是第三册,里面讲述了很多历史名人以及一些历史故事,如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的内斗、熙宁变法的历程,还有苏轼、司马光等人的生平事迹,对于我们了解宋朝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中第二章提出了“油紫”皇帝这个概念,是我以前所没听说过的。因为“油紫”与“犹子”谐音,表示着老百姓的染布工艺隐含了一个谶语,就是宋仁宗将皇位传给一个“犹如自己儿子”的人,即英宗。主要是仁宗的三个儿子都夭折了,再加上大臣的劝谏,只好立自己的皇兄濮安懿王的儿子为太子,以此结束了持续七年的“建储”之战。 提起宋朝变法,当然离不开王安石。这里又得说到一个有趣的事,就是王安石的小名叫“獾郎”,因为王安石出生时有一只獾跑进屋子,后面消失不见了。王安石这个人非常爱好读书,他的文学成就也是非常高的,只不过被他的政治活动所掩盖。王安石写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针砭时弊,对当时的宋朝的制度提出抨击,想要进行全面的改革,提出理财、富国强兵的观点,想要扭转宋朝积贫积弱的现象。只能说,王安石一生都在为变法而奔波,心怀国家社稷,但却无奈,最终变法还是以失败告终。 谈完王安石,就得来说说他的反对者司马光,他一直是反对变法之人。他主要有四个特点:节俭、豁达、平易近人(老好人)和具有幽默感。当然,我们熟知司马光,并不是因为他和王安石站在对立面,而是他留给后人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和《史记》并称“史学双壁”。 本书通俗易懂,通过相应正史和一些笔记小说的结合,对宋代历史进行了梳理,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当然,书中的一些历史趣事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也能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既有阳春白雪的一面,也有下里巴人的一面。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迎来了统一。不论是经济还是思想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三冗”“积贫积弱”“文人社会”的局面,它的结局最终也是由失败告终的。

《风雅大宋》读后感(三):文人墨客的庙堂之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 ”第一次听这首诗是在83版的《射雕英雄传》中,落魄之人吟诵这首诗,有着一种无奈和苍凉。回顾中国的历史王朝,巅峰是唐朝,人们提起唐朝,想到的是盛世大唐,是文人墨客,当然说起唐诗总会带着宋词,不过在中国的历史上,宋朝的存在似乎总是断不开一些屈辱史,金人的入侵在整个大宋就没有停止过,很多故事也围绕着这些展开。宋朝的武将少,文臣多,这也让我们熟悉了宋朝的诗人,而在这些诗人之中就有很多做官的。苏轼一家,王安石,欧阳修等等,那些文人墨客在唐宋时期似乎更为受重。

《风雅大宋》是一系列,这是第三本书《熙宁变法》,前两本我没有看过,但不妨碍直接阅读这本书,他们是独立的故事,可以去读任何一本,三本书为我们讲述宋朝的兴亡史,那些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那些曾经出现过的鲜活的人,在大宋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有有着怎样的角色呢,除去诗人的身份,他们更是位高权重者,在官场上承担着他们的责任,那么抛去诗人身份的滤镜,他们又会留给你什么印象呢?

《风雅大宋》的一开始讲述的是狄青,在中国历史上的武将,狄青或许排不上名字,但绝对也是有着一席之地的,尤其是在宋朝,他是著名的帥将,有着一定的才能,尤其是抗敌能力,有着一定的威望,然而功高盖主是所有人畏惧的,宋仁宗虽然想要狄青这张牌,却也有着各种问题,当然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欧阳修。只不过站在的角度不同,所呈现的思维方式就会有差异。年幼时学习古诗词,王安石,欧阳修的诗词也是我们常接触的,除了诗词关于他们总有那么一种敌对之感,那时候也是用诗词去衡量这两人的一切,现在想来是认知太或许局限性,在政治中心的舞台之上,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尝试,尤其是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 《风雅大宋》文人墨客放在舞台之上,他们的文采与能力影响着宋朝的一些历史进展,尤其是位列于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苏轼等人。而在这些人中王安石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我们提到他更多的不是诗词著作的内容,而是他在政治变革中的内容,尤其是他提出的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却在历史上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风雅大宋》的内容更多的是这些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我们从诗词之中认识他们,但想来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政治舞台上。诗词之中诉说中他们的抱负,述说着他们的不得志,那些官场沉浮是他们一生的写照,而现在历史之外的我们则是从已经成为结局的事件之中去了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他们。 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书,让我们看到了更为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诗词的主人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才能创作出那些诗词,以史为鉴,以史为鉴。

《风雅大宋》读后感(四):熙宁变法之后又将去向何处

最近读了《风雅大宋3——熙宁变法》这本书,之前两本略有耳闻,没有读过,但不影响直接阅读这一本。

这本从仁宗无子嗣开始写起,经过仁宗,英宗,再讲到神宗时期的熙宁变法。书中对作为熙宁变法“主角”之一的王安石的形象刻画得非常具体。 包括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之前的,“熙熙攘攘的招聘会上,大小官员争着往前投简历,唯恐丧失了升迁的机会,耽搁了高薪职位。只有一个穿着随意的江西人,胡子拉碴,表情不羁,举着一块牌子:‘天纵奇才,庸人勿扰’。” 到神宗力推王安石时候的“可惜的是,唐介如今‘廉颇老矣’,他无法挽回神宗和王安石合作的决心。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还是驾着历史的马车,轰隆隆开进了中书省,这个以不爱当官闻名的人,却像坐上了火箭那样青云直上。”

王安石的仕途境遇变化,侧面反映出来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决策者的政治野心和态度。 书中有很多细节来丰富当时的历史情况。 比如讲述仁宗无子嗣又身体抱恙的时间,书中写到老百姓的变化,“所谓‘油紫’,指的是仁宗晚年时,京师老百姓染布品味突然变了,先染作青色,然后用紫草慢慢加染,所以称为‘油紫’。‘油紫’与‘犹子’谐音,也就是说老百姓的染布工艺其实隐含了一个多小时谶语,就是皇位将传给一个‘犹如自己儿子’的人,即英宗。” 书中对各时期的主要人物的表现是具体的。 如欧阳修,在仁宗时期狄青去留问题是直言不讳的形象,到英宗时期支持濮议,变成英宗的功臣,却落下不好风评,看出他政治生涯的起伏变化。 如富弼,在仁宗时期作为近臣身份做出种种考虑,到英宗时期,和韩琦的矛盾和决裂,到神宗时期,面对王安石变法,老臣终成宰相,成为神宗兜底的那张牌。 如唐介,在仁宗时期胆子非常大,和仁宗勇敢争辩,“不要说贬谪,就算你现在把我煮了,我也不怕”,到后来几经历练后的收敛,到最后无法左右神宗重用王安石的无力。 这些刻画在熙宁变法前铺垫了很多,人物形象刻画让我作为读者对整个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具体了,不割裂了,看到前后的变化,一代代统治者的变化,一些无可奈何,和一些感叹惋惜。 最后,一些文字表述也挺可爱的。 如“王安石一说变法,就迅速遭到了攻击,除了神宗,其他参会者都成了没牙的老太太,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让原本可读性就很高的本书更增色了一些。 收到书的当天晚上我就读了小半,可读性很强,读起来很顺畅。平时读不读历史的人读起来应该都能有所收获。

《风雅大宋》读后感(五):读起来就放不下的宋史入门书,再现大宋王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说起“王安石变法”,想必很多朋友不会陌生。这场北宋王朝最著名的改革,最初时轰轰烈烈,最终却惨淡收场。有人说:北宋王朝危机重重,王安石等人开启变法,试图解决社会矛盾,这是一种革新精神。但也有人说: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措施不到位,因此埋下了北宋王朝灭亡的祸根。

在青年学者、作家王佳的系列历史通俗读物《风雅大宋之“熙宁变法”》一书中,便对这场社会革新进行了全景式再现。作者自宋仁宗派狄青出征平叛写起,至宋神宗去世为止。作为一部严肃的历史类著作,王佳并没有采用四平八稳的方式进行创作。她的语言风格十分活泼、欢脱,这就使得这本书变得特别接地气,而且很好读。

对于不具备历史学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这样类似于历史小说的写作方式,无疑会大大减少阅读过程中的枯燥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王佳在书中所讲述的史料典故、名人轶事等,均可以在正史以及古人的笔记小说中找到出处。这说明,本书不仅是一本具备文学性的通俗读物,它同时也具有史学的严谨性。

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人物——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沈括、苏氏兄弟……这些名字曾无数次出现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可是,我们对这些人物的印象却始终是模模糊糊的。

然而,在王佳的笔下,这些人物却似乎在纸上“活”起来了,他们有各自独特鲜明的个性,他们也有各自坚持不懈的目标。王佳的本意不只是为了讲述一段故事,也不只是为了再现一段历史,而是在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剖析熙宁变法为何会失败,以及大宋王朝因何由盛转衰。

对于这个无限风雅的朝代,王佳自有她的观点与评价。在《风雅大宋之“熙宁变法”》中,她为这个朝代而叹息,亦为这个朝代而喝彩。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宋代的文人总是备受尊崇。她用轻松的口吻讲述这段沉重的历史,她在发出喟叹的同时也在引导读者进行思考。

诚然,历史没有假设,也不可能重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沉浸在这段历史中,重新构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这何尝不是对历史的另一种体验呢?以往阅读历史类书籍,我们往往只是关注那些考试会出现的知识点。但如果我们稍稍地将关注点放在故事、人物以及另一种可能性上,我们便会发现,原来历史也能如此有趣!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论多么出类拔萃的人也不过如同一叶浮舟。但是,我们今人依然为某位古人的真性情而动容,依然为某一个历史时代而嗟叹,这就说明,不论多么短暂的人生,只要真实地发光发热,便已实属难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