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解放1:炮火弧线》经典观后感有感

《解放1:炮火弧线》经典观后感有感

《解放1:炮火弧线》是一部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Nikolay Olyalin / 拉里莎·戈卢布金娜 / Boris Seidenberg主演的一部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解放1:炮火弧线》观后感(一):那些相似的故事

战场表现部分与俄版的《战争与和平》很相似,苏联文宣是真舍得下本钱。 几个普通士兵突如其来的命运转折导演得十分巧妙,真正做到了以无言而控诉战争的荒谬,使人深刻地理解了“所谓残忍,就是把一切的美好撕碎,呈现在你的面前"。 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展现那场70多年前的残酷片段,苏联有这部,老美有《兄弟连》,甚至德国也有基于自身视角的《我们的父辈》。而我们呢?作为二战主要战场之一,我们至今也无法提供一个明确的伤亡数字,全世界人民对我们曾经的反法西斯作用迄今也所知不多。宣传力量的薄弱与文艺表达水平的落后,使我们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却难得应有相匹配的敬意和尊重。 我相信,所有这些电影中的具体故事和人物,都只是那无数相同消散生命的代表而已。遗憾的是,我们却只能默默的在别人的故事中留自己的泪。 想起来了,补充一点。我们也有一部,《一寸山河一寸血》

《解放1:炮火弧线》观后感(二):库尔斯克会战

还是第一次看苏联片,意想不到的好看!

拍的好有意思啊!

开头是双方的战略部署,苏军赢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但德军又反攻了哈尔科夫,在平坦的乌克兰平原上形成库尔斯克弧线。希特勒这边制定了“堡垒”计划,要从南北两面突破库尔斯克弧线;斯大林这边判断德军夏季之前会进攻,但不知道何时从何处展开进攻。

某天凌晨(1:00),苏军抓获德军俘虏,提供的情报是德军将在今日3:00展开大规模反击,然后苏军又开始了一波判断,决定出动坦克迎战。有趣的小细节是,一个苏军的坦克驾驶员在河边的坦克里和姑娘约会,被下属提醒要开战了,还依依不舍地与姑娘告别;而准备出发的苏军这边,波兰士兵为姗姗来迟的车长“打掩护”,用波兰语说了好长一串,将军表示听不懂,但知道他在为自己的长官辩解,还表示“你很机灵”。

与此同时,苏军解放德国集中营,在苏军俘虏中重新招募士兵,应征的只有寥寥几人。斯大林说,“红军没有俘虏,只有国家的叛徒”;要么加入战斗,要么被处死。他的儿子也在战俘中,德军希望用他来交换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保卢斯将军;儿子不知道为什么不愿意求父亲交换,而斯大林也表示“我不会用一个士兵换一个将军”,然后镜头停在炉火上。怎么说呢,感觉斯大林确实很果断,也足够无私,但也同样要求下属无私,就属于有点过分。

然后苏军从3:00等到3:55,敌方阵地寂静得令人奇怪。曼施坦因这边也在纠结,原本计划进攻的条件是出其不意,但对方已经知道我方的进攻计划,考虑延迟进攻,但德军最后的决定还是进攻,在清晨5:00(果然是纬度高,这个时间天好亮啊)发起进攻。在广阔的平原上,坦克一辆接着一辆地炸过来,还是很令人震撼的!不愧是战斗民族拍的电影!

斯大林担心打不赢,把原来准备拿下库尔斯克之后再用的草原方面军交给瓦图京,然后就有飞机给坦克打掩护,又开始一波轰炸。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坦克着火了开到河里,衣服着火了就扑进水里灭火,在河边遇到敌军军人又开始近身肉搏。然后从河边转到平原的战场上,镜头从彩色变成了一片红色,又是一波血腥的轰炸和搏斗。

最后,当然是红军拿下了库尔科斯,德军自己也意识到可能是最后一个转折点了,从此战略从攻势转为守势。

影片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色彩:在指挥部里是黑白的,在战场上是彩色的,用坦克轰炸的时候全都是红色,夜景是黑底红炮火,日景则是红色滤镜。

在剧情方面,感觉苏联并没有刻意丑化德军,德军的将士依然很英勇,对元首很忠诚,德军的将领也不是那么愚蠢。双方的较量可能更多的是装备和预判方面。

但是这个系列影片从库尔斯克会战开始拍,意思是从此以后都是红军节节胜利吗?期待后续。

《解放1:炮火弧线》观后感(三):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参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150万名士兵= ,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也创下两个纪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

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意图通过对苏军造成大量伤亡从而全面夺回战略主动权,因希特勒的阻挠使得对苏军发动进攻的时间不断延后,苏军事先已获取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建立三道纵深梯次防御线。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掌握有限的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战略进攻的时间和地点;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被视为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转折点。

南线:苏联红军的炮击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造成很大损失,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小时。而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根据预定计划发动进攻,在损失36辆坦克后,德军艰难的越过了苏联红军的反坦克雷区,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的防线,面对德军3个师的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难以抵挡被迫后退,瓦图京于是把方面军预备队调了过来,以期能把德军挡在第二道防线外。但不幸的是德军还是在苏联红军第二道防线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并强渡了佩纳河。

由于德军的进攻比预计的要猛烈的多,瓦图京被迫取消了原定反攻,而将计划用于反攻的第1坦克集团军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线后方以支援步兵进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侧翼打击德军。这一天,德国空军出击了超过1000架次,完全压制住了苏联空军。经过一天激战,双方都受到了很大损失。

傍晚,瓦图京向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增援,后者在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后,立即把草原方面军第5近卫集团军的第2和第10坦克军353辆坦克调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同时瓦图京接到斯大林亲自打来的电话,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的突破。在战斗中,德军只向前推进了数公里,未能达成突破苏联红军防线的任务。第二天,德军仍然顽强地继续他们的攻势,而瓦图京也在计划反攻,为此他向最高统帅部请求把草原方面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调给他指挥,他的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但这些部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在制空权的争夺上,通过空战,苏联空军也逐渐扭转了劣势,完全夺取制空权只是时间问题。

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 ,瓦图京指挥部队继续在正面抵挡德军向奥博扬推进,同时在两翼连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败,但却使德军无法全力以赴的攻击他们的主要目标。德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斯将军见无法从正面突破奥博扬,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党卫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接下来的两天,德军的进攻还比较顺利,他们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城下,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上演了。

战后很长时间,史学家们一直认为在1943年7月12日苏德双方共有1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也因此被认为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并闻名于世,成为一个传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资料的解密,尤其是冷战的结束,前苏联资料的公开,使得研究者们发现这次坦克大战的规模要比原先认为的小得多,双方直接参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只有约600辆。其中德军不到200辆,苏联红军约400辆。战斗打响,苏德双方几乎是同时发动了进攻,在战斗中德军“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与四号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优势明显,而苏联红军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样距离下无法对德军造成威胁,大量的苏联红军坦克在交战距离以外就被德军击毁。苏联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战报报告所属坦克军已经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已经将余下的坦克编入步兵部队。

在这天的坦克大战中德军虽然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摧毁了更多的苏联红军坦克,但他们却没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而随后源源赶到的苏联红军援兵使他们的防线将更加坚固。

该战役可被评为在战术上付出很大代价及苏联红军被迫撤退,无论苏联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或德军武装党卫军第2装甲军均不能达到其目的,坦克的损失已经是引起争论的题目,苏联红军的损失由少至200辆至多至822辆,其中大部分为绝对损失。同样地,德军的损失由少至80辆至多至数百辆,包括很多虎式坦克,这个数字在德国人于计算损失坦克数字的哲学上不可能成立,从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及第二帝国装甲师的需要完全报销的坦克数字只有3辆,另有数目不详的坦克损坏,很多的损失来自都是苏联红军在之后的奥泽洛夫·鲁缅采夫行动的反攻中因攻占德军坦克的维修工厂,因此行动中的德军坦克损失数字大约是70至80辆,但不清楚需要短期或长期维修的数字。

当双方的准确损失数字被确定后,战役的结果很清楚,苏联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不能达到攻占有利地形或击溃德军武装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目的,双方部队均在战役中被削弱,科涅夫决定用近卫第5坦克军团对抗德军对战局有很大影响,因为这里是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

事实上,苏联红军强大预备队的突然进攻及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面的德国第9军团因苏联红军的库图佐夫行动而被迫中止进攻令阿道夫·希特勒决定停止整个城堡行动,当他本来已考虑停止行动,这个预兆更令他胃病发作,而苏联红军在哈尔科夫以南的米亚斯河发动对新的德国第6军团的攻势令他必须将本来用于取得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面最后胜利的预备队调往该处,而德意志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亦决定将一部份部队调往地中海战区以应付盟军于1943年7月10日在西西里岛的登陆。

无论战术上的成果如何,普洛霍罗夫卡战役的结果转变为红军在心理及实质上的胜利,德军本来预计苏联红军需要转入防御及没有更多的反坦克炮;但相反,苏联红军仍然拥有超过1,000辆坦克,这清楚地显示出,苏联红军远未被战败及这严重地影响德军的战略决定。

而这亦显示出德军在官兵质素的优势已经减少,苏联红军以后更有信心发起大规模攻势将德军赶回德国境内,而战略主动权更落入苏联红军手中。

北线:在北线,苏联红军的炮击也使德军的进攻比计划推迟了2个半小时,在几十分钟的炮火准备和空中轰炸之后,德第9集团按计划开始了进攻。

莫德尔为了把苏联红军的注意力从德军的主攻方向上引开,先在左翼以3个步兵师实施佯攻,但被苏联红军阻止住了。在主攻方向,德军集中了4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的兵力,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突破了苏第13集团军的第一道防线,艰难地向前推进了5公里。但在两翼,苏联红军顽强地守住了阵地。在地面激战的同时,双方的空军也在进行激战,这一天德军出动了1000架多次,苏联空军也出动了600余架次。双方战至终了时,德军只向前突破不足10公里,却至少损失了70辆坦克。

第二天,罗科索夫斯基开始发动反击,莫德尔也把预备队投入战场,于是一次大规模坦克战展开了。经过激战,苏联红军的两个坦克旅遭到重创,损失了约70辆坦克,德军一路乘胜前进,杀到苏联红军第二条防线前,但被苏第17近卫步兵军以及赶来增援的苏第17坦克军阻止住了。

凌晨,德军再一次发动了进攻,企图夺取交通枢纽波内里,战斗是异常激烈,德军数次攻入市区,但都被顽强的苏联红军赶了出来,而苏联空军经过激战,夺取了库尔斯克北部地区的制空权,从此给德国地面部队以很大威慑。

德军虽给苏联红军造成很大损失,但苏联红军依靠数量上的优势,坚守住了阵地,在波内里城内,德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占领了大半个波内里,但苏联红军仍控制着市内一些重要据点,使用德军无法继续推进。1943年7月9日莫德尔以300辆坦克向苏联红军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结果仍然是失败的,此时德第9集团军的攻击能量已耗尽,10日莫德尔被迫转入防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