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钗黛之辨》的读后感大全

《钗黛之辨》的读后感大全

《钗黛之辨》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钗黛之辨》读后感(一):理解钗黛,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红楼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红楼梦》里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这样二位不同的女性角色,判词却是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可谓是塑造了无数个人物性格各具特色的角色。而薛宝钗和林黛玉,作为主要的女性角色,一直是互相比较的存在。 第一回读书的时候,喜欢林妹妹,第二回读的时候,又被大气温婉的宝钗所吸引。二者对比之美,截然不同的性格,彰显了每个女性独特的“意识”,各有千秋。 可从古至今,有“钗黛合一”派,有“拥林派”,也有“拥薛派”。各派为钗黛“孰优孰劣”可谓是争吵不休。无论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都是持一家之言,很少有一本书能够系统总结。我们都不是作者本人,无法拿自己的见解当做是作者的想法。但是可以将各家的思想汇集在一起,也更便于我们去阅读理解原著。 这本《钗黛之辨》开篇作者就整理了拥黛、拥薛和钗黛合一派的说法,让我们自己在心里对各派的说法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作者从林黛玉、薛宝钗个人家世、环境、日常语句着手,对他们个人进行分析。很多细节都是读书时会忽略或是有疑惑的,听作者一讲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那些文字语言真的都不是白写,处处都有用意。 后面几章也从“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丫鬟、这一背景、原著名场面、象征手法、物品等着手对薛林二人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则是分析作者的态度、我们为什么会误解薛宝钗以及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贾府重要女主人与他们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让我们很完整的理解薛林。 其实一直争吵那么多,也是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薛宝钗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林黛玉更“自尊”。正是因为她们心里所在意的东西不同,所以薛林二人,无论是外在所表现出来的性格,还是内在的想法,都是不同的。 无论是林黛玉的“风花雪月”,还是薛宝钗的“宜室宜家”,都掩盖不了这两个女性才情之优秀。在我心里,她们两人比肩而立。这本《钗黛之辩》也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红楼真是常读常新。

《钗黛之辨》读后感(二):钗黛之辨

关于《红楼梦》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没有读过三遍以上的话,是不太可能读懂《红楼梦》的。想要读懂红楼梦,我们确实不能够仅仅看到故事情节的发展,《红楼梦》本身并不是一本单独为了讲述儿女情长或者是家族兴衰的故事的书籍,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析。 最近我读了《钗黛之辨》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围绕钗黛之争展开,对这个红学第一大公案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与辨析并试图了结此案。同时为《红楼梦》人物论的进一步拓展,树立了又一种可取的典范,为《红楼梦》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考证。 钗黛之争,用一种非常粗略的观点来理解的话,就是我们看在这个《红楼梦》的故事里,谁才是第一女主角。我们想要明确的,大概是对于作者来讲是怎样去把这两位女主人公来进行比较的,在故事中这两个人有怎样的定位。 需要明白的是,这种争辩本身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围绕着这两个人之间有太多与其紧密相连的人和事的认识,而我们需要对整本书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其中一个必然的环节就是要更加清楚的认识林黛玉与薛宝钗。 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我更加倾向于认为林黛玉才是作者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当我们试图把林黛玉和薛宝钗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在绝大头的情况下,似乎作者对于林黛玉的评价都会更高,当然具体的情况下也有例外。 林黛玉进贾府之后,处处小心在意,不过他是一个颇有才情,也有很多独特个性的一个人。有时候听起来尖酸刻薄的话,反而让人觉得她这个人有些可爱。 “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瞧你忽冷忽热的样子,怎么?与我聊天是委屈你了?我就知道,别人不冷落你,也不会轮到我。” 这些话会让我感受到她的单纯与执拗劲。而薛宝钗给我的感受就是她会处理好很多事情,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擅长交际的人。 用作者的话说,林黛玉崇尚的是爱情,婚姻应是爱情的自然结果;而舒宝钗谋求的是婚姻,它是最终目的,它不计较其过程,包括有无爱情当然,她也无法理解宝、黛之间的这种爱情。 我总体的感觉就是,林黛玉就像是我们终将错过的初恋,当我们回忆她的时候,就会觉得她好像自带光环,有无限美好。而薛宝钗可能是更加适合与我们共度余生的人,虽然她也会有比较明显的人格上的问题,比如自私,城府比较深。 总的来看,这本书的作者也会认为林黛玉的文学角色地位似乎更胜一筹,而我们也可以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得到一些启发,得到一些个人的理解。

《钗黛之辨》读后感(三):林妹妹宝姐姐

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之中,以钗黛为首一直颇有争议,喜欢林妹妹的同喜欢宝姐姐的粉丝各有各的贬褒不一。争辩了这么多年来,也并没有个定论出来,而这个争辩大概从红楼梦问世就开始了。

我读红楼梦是比较早的,大概年纪小的缘故,彼时是为宝黛惋惜的,对林妹妹更是痛惜的,自然更加偏爱林黛玉更多一点,只因为她相较于其他人物更加的纯粹本真。

于是也熟悉关于钗黛的种种争辩之处的差异,其实也不过是读者各自心中的“哈姆雷特”罢了,各有所爱,因书中的角色投合了自己的秉性。

偶然有一天翻阅了一本《钗黛之辩》,书中倒是有几个心新颖的观点:一是钗黛同贾宝玉、王熙凤是书中的四大顶梁柱,缺一不可;二是钗黛其书中角色本身的背后还有其紧密联系事与人的认识;三是红楼梦的特殊写作手法。所以《钗黛之辩》的作者认为,辩的两大方面是:一,对钗黛二人本身的评价,二,其二人的婚姻爱情悲剧,记忆其相关人事的关联。

关于拥林派和拥薛派,书中都有详细的文献参考资料记载,拥林派与拥薛派对立,拥林自然贬薛,拥薛自然贬林。自然也就拥有了第三种论调的存在:钗黛合一。而本书作者认为,以上看法都是只在作简略表述的范畴,并没有对钗黛之辩有阐释,所以这些双誉与双贬的基论并没有很深远的影响,到今天影响更深一点的是钗黛合一的说法。

于是本书,接下来对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更加深层次的阐释和剖析,让读者更加的对争辩的核心明了清晰,又从俗美与仙姿、铜臭与书香的角度继续揭开其内涵。

在红楼梦中,钗黛背后的联系人物也是在曹公特殊的写作手法中,具有着特殊的背景意义,这是一部费劲作者心思的巨作,艺术形象的象征更是让读者无限联想,

“撼山易,撼薛宝钗难”,是本书作者的一个观点,似乎更倾向于薛宝钗吧。作者认为,由于曹公的特殊笔法,让读者也更加的不易看清薛宝钗,红楼梦总体风格含蓄,需要反复的研读,而薛宝钗也一样,需要读者去反复的思考这个人物本身。

《钗黛之辨》读后感(四):读完之后,我才发现我也曾是“林黛玉”

书名:《钗黛之辩》 作者:曾扬华(红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内容:一本400页的《红楼梦》书评。

可读性:主要人物四林黛玉和薛宝钗,但是上下两篇的设置,从写作手法、表现形式、甚至每个有关系有冲突人物的对比,都做的特别详细。

印象最深刻的两张就是《多情与无情》《恋爱与谋婚》好的作品,历经200年,却预料到了如今。

婚姻里到底是选择爱情重要,还是选择门当户对重要?

故事的起因是三十三回,贾宝玉因为“不肖重重”被其父贾政毒打,打完之后,贾宝玉已经脸色发白,晕倒过去,场面也一度血腥。

面对这一情况,常常会说漂亮话的薛宝钗,先来看的贾宝玉,她说了几句心疼的体己话,然后接着又给贾宝玉上药,最后还指责贾宝玉不对老爷才会生气。

林黛玉到的时候,贾宝玉已经睡着了,但她看见贾宝玉的时候,眼泪却止不住地流出来,没有号啕大哭,而是哽咽得发不得发不出声音。

真正的爱情是装不了的,那种心疼是忍不住的。

作者给出了解释,当时四大家族的环境下,薛宝钗与其说不懂爱,不如说不在乎。

这事之后,薛宝钗当然也知道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互相倾心。但在薛宝钗眼里,爱情并不重要,因为她把爱情看成像一时的馋嘴,不会持续很久。婚姻才是重要的,她嫁给的是这个门当户对的家族。

这本书中也介绍过薛宝钗很讨好贾母,毕竟那时候结婚是父母说了算,现在大部分也是,在这里我不得不感叹下,十年的爱情也抵不过男友妈妈说不同意。

然而林黛玉更属于刚谈恋爱的女人,面对情感全部交付,喜怒哀乐毫不掩饰,喜欢也是。她把更多的心思都放在了贾宝玉身上,当然贾宝玉也是爱她的。

在五十七回中,贾宝玉听说林黛玉要离开贾府,顿时就整个人就定住了,怎么掐都醒不过来。这得失去多重要的人会是这样的反应,我觉得经历过的人都懂。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这句话以前看着很不屑,现在怂了。如果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可以合在一起,我觉得起码你可以和爱你的人结婚。

《钗黛之辨》读后感(五):钗黛性格 差异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个哈姆雷特。在广大红迷心中,自然也有自己对《红楼梦》的不同见解和观点。从古自今,关于这部文学小说高峰的争辩和讨论从未休止过。要想读懂这部巨著,就要多读,书常读常新。《红楼梦》真是百看不厌。

我作为《红楼梦》的爱好者,也很喜欢读一些学者专家对《红楼梦》研究看法的书。本书的作者曾扬华对《红楼梦》有过二十几年的研究,是一位红学家,也是中山大学的教授。

关于《红楼梦》的两大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几百年来也有很多人对此产生了很多见解,形成了两大派“挺林贬薛”或是“扬钗贬黛”。我个人更喜欢黛玉,但是也不讨厌宝钗。

上篇的内容作者主要对钗黛二人的性格都做了分析,解读林黛玉和薛宝钗。可以看出,他明显更喜欢林黛玉,但是对宝钗就有一些细微的 偏见。无可厚非,宝钗确实在细节上比黛玉少一点尖酸刻薄,小性,但是同样也显得她更圆滑,老成世故,她被很多人榜上“心机女”的标签。从一些细枝末节上看,她的缺点就是我最不喜欢的:封建思想,冷漠无情,阶级势力。但是她的优点我也很认可,我在生活中也会觉得,跟宝钗这样的女孩相处会很舒心,温柔懂事,端庄大方,识大体,品学兼优。

很多人喜欢拿钗黛二人做比较。这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点,到底是“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是作者曹雪芹先生真正认可的结局?不少学者对此议论纷纷,有不少的看点。宝黛的爱情,是很多人见证的。但是,既然出现了“金玉良缘”,那事情就没这么简单。

下篇延伸到了贾府中的众人。包括很多核心人物,人物之间的串联关系。书名虽为《钗黛之辩》,但也是通过分析红楼中贾府大观园的众多鲜明性格的人物,可以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背景了解复习《红楼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