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艾伦对决法罗》经典观后感1000字

《艾伦对决法罗》经典观后感1000字

《艾伦对决法罗》是一部由伍迪·艾伦 / 米亚·法罗 / 罗南·法罗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艾伦对决法罗》观后感(一):此片,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迈克尔杰克逊事件和《狩猎》

突然想起了当年的迈克尔杰克逊猥亵儿童事件

记得当年那个卑鄙无耻的男童诬陷迈克尔杰克逊猥亵他,导致迈克尔杰克逊的事业走入低谷。

麦克杰克逊含冤死后多年,真相才大白,那个男童当年只是为了从麦克手里骗取天价和解金。

还有那个电影《狩猎》,男主角因为拒绝的女童的爱意,就被女童诬陷猥亵她,导致男主角社死。

男人在外面一定要小心,有些事情你是解释不清楚的。

尤其是不要和儿童在非监控区域独处,千万要小心

人性本恶...............

《艾伦对决法罗》观后感(二):一代PUA大师,伍迪·艾伦

男艺术家需要女性扮演三种不同的角色:贤惠的妻子、风骚的情人和灵感缪斯,分别承担维系稳定的家庭、满足肉体的欲望和提供创作灵感的作用。这在费里尼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比如《八部半》)表现得还不够明显吗?如果幸运,这三重角色将降临在同一位女性身上,如果不是,男艺术家就会出轨,不断寻找情人和缪斯。

归根结底,男艺术家都是自私的人,他唯一信奉的是艺术,其他所有一切都可以为艺术而牺牲,自然包括女人。从常理上看,道德伦常只会阻碍他的艺术创作。于是,他需要越过道德规范,从而将一切越矩的经验转化为创作的素材,最终进入作品之中。我们不清楚男人是不是都是坏东西,但我们很清楚男艺术家里没有好东西。

只有少数天才能够被允许逾越道德,因为天才的责任在于提供观察世界的崭新方式,这将受益于全人类。天才的才能是属于全体人类的宝藏,而非他私有。因此,人品和作品应该分开看待。强奸犯波兰斯基和恋童癖伍迪艾伦,是坐实的事实;我们在人品上可以鄙夷他们;但对于作品,我们需要一视同仁。因为,艺术是无辜的。

《艾伦对决法罗》观后感(三):Woody Allen 希望你能继续 “恶心” 的创作下去!

首先,虽然此剧是在没有Allen视角和Allen的极力阻止下出世的,就像Allen极力否认自己所做的任何坏事,他只是爱上了女朋友的养女并想和她结婚,他只是很爱护自己7岁的养女。

被偶像化的人从来就能在人们心里特别的地方霸占着特别的位置,他们有着被无条件信任的权利。

其实从Woody Allen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各种形态的情爱都有幻想,兴趣,经验,他的故事虽然凌驾于各种不同的男女情爱关系之上,但他的成功也正是将这些不切实际 / 不敢相信的情爱关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本来我们就活在有许多无法解释的三维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成型,被万物所限制万物所推崇,最基础的相遇,其实就已经是非常命运化的了,情爱又怎么可能被道德伦理和社会所限制,被限制的可能只是我们活着的躯壳。Woody Allen 用自己的电影给了许多人真实的幻想体验,甚至是某种形式的认同,和安慰。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女性,他做的事让我觉得无比厌恶一个懦弱男人一个可怕父亲。

关于把作品和艺术家分离谈论的这个观点,我无法代入,但是我会抱着恶心的想法欣赏完他的作品,然后抱着普通人的态度,思考他的作品。

不管怎么样我只希望他能一直继续创作,他生来就是干这个的。

《艾伦对决法罗》观后感(四):影人失格

这个年代长大的、喜欢电影的人,很难对Woody Allen不产生一些情节,好在看过他的《Annie Hall》和《Midnight in Paris》之后我并没有被他俘虏。承认他的才气,认可他的风格,但并不是我的菜。我对他作品的最大诟病在于他的电影确实像流水线生产,类似的元素排列组合。这部纪录片也给了更多人不喜欢他电影的理由:他作为男友、父亲、公众人物、影人的失格。

说回纪录片聚焦的他性侵女儿的事情,这个十多年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案子,成了把影人和影迷分为两派的决定性事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和人格要不要分开”这个议题的最经典例子。四集的纪录片介绍了Allen和Farrow的历史,案件细节,和多年之后的余波,片子努力摆脱那种“he said she said”的drama,支持Dylan这方的真相。不过最后一集中Dylan和律师的对话,Dylan和Mia的对话有点staged的感觉,其实可以去掉,虽然加上也传达了很多必须传达的message。

看完后最同情也最敬佩Mia Farrow,真的是吸引了好多渣男,交往12年的男朋友拐走了自己的养女并性侵另一个7岁的养女,之后电话录音他们谈话内容,完全在法庭上不顾前情。经历了这些之后她还能这么勇敢的抚养孩子,拍电影,做慈善,真是需要很强大的内心了。

从几处clip可以看出Woody Allen有紧张时就会下意识的咳嗽和不跟对方眼神接触的习惯,很难相信他在讲真话,不过好似他确实比起Harvey Weinstein他在努力节制自己欲望。但对这类事件来讲,受害者数量不是关键,因为哪怕仅有一个受害者,她的生命已是无法可想的。

《艾伦对决法罗》观后感(五):相当有说服力,但确实是一个比较片面的纪录片

关于《Allen v. Farrow》(艾伦对决法罗),我看到collider.com的文章给出的标题是“A One-Sided Story, but a Pretty Damn Convincing One”(“一个片面的故事,但相当有说服力”),但可能在我的观点里,这个标题需要倒过来:A Pretty Damn Convincing One,but a One-Sided Story.

尽管片中提出了两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是关于好莱坞权势人物利用强大的公关资源掌握话语权来掩盖自己的不恰当行为,二是当女性受害者试图反抗控诉时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另外片中关于大众对艺术家的无意识的保护心理也值得思考)但本片中的有些明示或暗示,真的让人觉得非常刻意且主观。如果说把伍迪艾伦和宋宜之间的病态关系(一个老男人和自己多年女友的十几岁养女发生关系,还不够病态吗?)和多年来伍迪艾伦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少女迷恋老男人剧情(《曼哈顿》在第二集占据很大篇幅,42岁男人和17岁少女)作为他在男女关系上本身就没有底线、存在很大问题的佐证还可以算作合理的话,那当叙述米亚法罗和伍迪艾伦讨论再收养一个孩子(也就是Dylan)时,伍迪艾伦明确提出要一个金发孩子、伍迪艾伦从小对Dylan的强烈偏爱(片中用他对Ronan Farrow出生时是儿子而不是女儿的失望来作对比),这种手法就稍显拙劣。纵使伍迪艾伦是一个恋童癖禽兽,但用这样铺垫来暗示他从一出生就对孩子有不纯目的,确实是太过主观臆测了。又或者是Ronan Farrow指出伍迪艾伦曾经试图用物质上的诱惑来让他公开反对自己的母亲,来暗示Moses Farrow甚至宋宜也是因为这样才选择站在伍迪艾伦的一边,这样的指控就跟Moses Farrow和宋宜说米亚法罗对他们有虐待行为一样,都是一面之词。而这样刻意主观的表达在本片中实在是不少。好比片中表达出伍迪艾伦承认和宋宜的关系是用来掩盖伍迪艾伦恋童指控的工具,的确,它听上去非常合理,我也觉得很有道理,但这也只是臆测。

我当然会相信Dylan Farrow。伍迪艾伦在好莱坞的强大权势让他的单方面观点更容易被人听到,也让法罗一家的声音多年来很难被充分听见,这些年好莱坞风向的改变,#MeToo的兴起,让她有越来越多为自己发声的机会。她的自述,本片呈现的那些家庭录像、电话录音、庭审和证词记录、调查报告、检察官最终选择不起诉伍迪艾伦的原因,以及伍迪艾伦辩护者视为强证的耶鲁纽黑文医院报告的不合理性等等等等,Dylan Farrow所提供的一切,当你看到后,很难不为她感到心痛。但这部作品最让人遗憾的就是,这本该是Dylan充分叙述自己遭遇的完美契机,却被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者的创作选择蒙上了一层阴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